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2018-02-06 10:50姚红霞
学子·上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一题思路条件

姚红霞

摘要:数学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学科。在高中数学中,练习题目复杂多变,如果想要有效地掌握解答问题的技巧,教师就要多组织学生进行数学习题的训练,从多个角度展开对于问题的思考,从问题的表象深入问题的本质,教会学生一题多解,让学生在对于高中数学习题的钻研中提升学习能力。

关键字:高中数学;一题多解;发散性;思维;分析

高中数学学习其实是对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升华,针对具体的数学题型,教师要能够加强对于学生思维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从多个方面展开分析,延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而达到多种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实现举一反三。

一、例谈高中数学一题多解发散性思维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经常性的给学生设计一题多解的题目,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越来越丰富。如果同一道题目能够有多种截然不同的解题思路,它对于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当然,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延展有重要作用。

从上面各种解题方法来看,都是解题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常规方法,都是需要学生练习和掌握的。教师要能够将一个题目运用多种方法剖析,理清学生思路,发散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例2:如果(m-a)24(a-b)(b-m)=0,求证a,b,m是等差数列。

法1:因为等差数列的概念是: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作等差数列。要证:a,b,m是等差数列,必须要能够有a-b-b-m成立。而这个条件需要从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条件得出。而我们将题目中所给的条件进行整理,可得:a2+4b2+m2+2am-4ab4bm=(a-2b-m)2=0,也就是a-b=b-m,所以a,b,m为等差数列。

法2:由已知条件,我们可以看出m-a,a-b,b-m这三组式子轮流的进行变换,尝试着运用换元法,减少题目中变量。可设:a-h=p,b-m=q,则a-m=p+q,所以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就可以得到转化,即:(p+q)2-4pq=0,(p-q)2=0,所以:a-b=b-m,因此a,b,m为等差数列。

法3:从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来看,它特别像二次方程的判别式△=b2=4ac的结构。即当a-b=0时,由已知条件可知:m-a=0,所以a=b=m,所以a,b,m趁等差数列。当a-b≠0时,就可以引入关于t的二次函数,即(a-b)t2+(m-a)t+(b-m)=0,它的判别式△=(m-a)2-4(a-b)(b-m)=0,由题可知,方程有相等的两个根,从而方程的两根均为1,再由韦达定理可得a,b,m是等差数列。

从上面这道题目来看,每一种解题方法都是很有特点的也具有代表性。要让学生熟悉最基本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牢固地抓住题目中预设的条件,并且发散思维,与相关联的知识进行连接,从而选择合理的优化解法。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发散思维形成的基础。

二、提升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策略

1.立足基础,有效整合

一题多解要在学生有相应知识基础的前提下,学生只有掌握了最基础的部分,才有可能在基础之上进行创新。例如,上面的例l,如果学生没有学过三角函数,没有学过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师就要求他运用这两个方面的知识对例题进行一题多解,这是根本没有办法实现的。一题多解是需要学生前期有知识积累的,并且教师的授课情境最好给安排在复习课堂上,这样开展一题多解的教学训练,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效率。

2.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不同的学生之间也肯定会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差异,作为教师,要尊重不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实现自身的发展。对于一部分学习较好的学生来讲,一题多解可以灵活他们的思维,延展学生思考问题的触角;但是对于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来讲,掌握基础的解题方法都可能存在困难,一题多解对于他们无疑是难上加难。所以,教师要能够在高中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尊重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3.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教师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题目,可以由简单的知识点给学生讲解,由浅入深的向学生介绍解题方法,层层递进的帮助学生了解到解题思路。在高中数学的一题多解的学习中,肯定是相关知识的整合。所以,一题多解的设计可以和多題一解相整合,让学生理解变和不变的联系,加深学生对于各种题型解法的理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一题思路条件
排除多余的条件
不同思路解答
选择合适的条件
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在于活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
认同或对抗——论执政条件下的党群关系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