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2018-02-06 07:49薛建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嗳气胃脘萎缩性

薛建华

【摘要】 目的: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行中医方案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深入分析。方法:研究以2013年1月-2015年12月进入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接受治疗的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从中抽选出48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24例为参照组,而接受中医治疗的24例则为治疗组,用药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中医症状积分等,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参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16/2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2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接受治疗后,治疗组大便稀溏症状、胃脘痛症状、纳呆少食症状、痞满不适症状、气短懒言症状及嗳气反酸症状等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若其疾病类型是脾胃虚寒型,建议以中医方案进行治疗,通过对患者病情进行缓解,在提升其临床效果的基础上,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等评分,进而改善预后,应用价值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 药物治疗; 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症状; 中医治疗; 临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0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1-0139-02

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非常多见,该病多与免疫、遗传、饮食、生活方式等相关,不仅病情较为迁延,而且还会有烧心、食欲不振、胃脘部疼痛、嗳气等症状出现,若对其治疗不及时,还可能会导致癌变,最终危及患者生命,所以要及时治疗[1]。为总结能够改善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情的治疗方案,并评价中医方案应用价值,本次筛选48例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进入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期待能缓解其病情,同时改善中医症状,提升预后水平,研究效果显著,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以2013年1月-2015年12月进入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医类型均为脾胃虚寒型,并且从中抽选出48例患者进行研究,予以随机分组。参照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33~65岁,平均(50.2±5.12)岁;治疗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31~68岁,平均(51.1±5.3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给予患者奥美拉唑(20.0 mg/次,2次/d,口服)+铝碳酸镁片(1.0 g/次,3次/d,嚼服)。此外,治疗组患者接受中医治疗:(1)药材包括甘草6 g,党参20 g,砂仁6 g,茯苓15 g,干姜9 g,白术15 g,香附9 g,半夏12 g,枳实10 g,陈皮12 g,厚朴10 g及木香10 g;(2)若出现胃阴不足症状,加用生地9 g,麦冬10 g;(3)若出现胃脘痛症状,加用延胡索10 g,丹参15 g;(4)水煎后,提取药液500 ml,给予患者服用,3次/d,1剂/d;(5)一个疗程为30 d,两组均用药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治愈,用药后患者疾病症状已经消失,且症状积分降低幅度≥95.0%;显效,用药后患者疾病症状已经改善,且症状积分降低幅度在70.0%~94.0%;有效,用药后患者疾病症状已经好转,且症状积分降低幅度在30.0%~69.0%;无效,用药后患者疾病症状无变化,且症状积分降低幅度<29.0% [2]。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中医症状积分。于用药前后,分别测定患者大便稀溏症状、胃脘痛症状、纳呆少食症状、痞满不适症状、气短懒言症状及嗳气反酸症状等评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病情越为严重[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参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6.67%(16/2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23/24),治疗组高于参照组,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大便稀溏症状、胃脘痛症状、纳呆少食症状、痞满不适症状、气短懒言症状及嗳气反酸症状等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症状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效果相对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刘先勇等[4]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固有腺体会出现萎缩现象,不仅黏膜明显变薄,而且还可能会消失,中医学将其认作“胃脘痛”“痞满”范畴,且根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还细分为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寒型及气滞血瘀型等,其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是脾胃虚寒型。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诱发因素较多,除了饮食不节以外,如果患者出现忧思恼怒症状,同样可能引起该疾病,且出现寒湿气滞及脾胃虚弱等症状,治疗重点为温中散寒、健脾养胃等。临床上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治疗时,尽管常规西医治疗该病虽具一定疗效,但其复发率较高,且患者耐受性差,所以更多医师偏向于中医方案[5-6]。

本次治疗所用药材中,党参能够起到健脾润肺、补中益气的功效;茯苓性平,能够健脾渗湿;陈皮及半夏均能够燥湿理气;砂仁除能下气止痛外,还可以温脾止泻;木香则能够温胃散寒及行气止痛;干姜可以达到温中散寒的功效;厚朴不仅能将逆止呕,而且还可以行气化湿;枳实则可以行气导滞及消积除痞,而诸药合用,能够达到标本兼治及健脾益气等功效,从而有效缓解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情,达到治疗效果[7]。本次研究行不同疗法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16/24),治疗组为95.83%(2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接受治疗后,治疗组大便稀溏症状、胃脘痛症状、纳呆少食症状、痞满不适症状、气短懒言症状及嗳气反酸症状等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杭海燕等[8]观点(观察组有效率89.29%,对照组75.00%)相符。endprint

综上所述,对于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若其疾病类型是脾胃虚寒型,建议以中医方案进行治疗,通过对患者病情进行缓解,在提升其临床效果的基础上,有效改善大便稀溏症状、胃脘痛症状、纳呆少食症状、痞满不适症状、气短懒言症状及嗳气反酸症状等评分,进而改善预后,应用价值显著,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孟建宇,谭杰,郭玉婷,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医微观辨证与癌前病变特征分析[J].中医杂志,2015,56(15):1307-1310.

[2]邱智辉,黄毅斌,陈春雷,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胃黏膜胃镜表现与中医分型的关系[J].海南医学,2016,27(14):2255-2257.

[3]赵铁军.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治療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0):30-31.

[4]刘先勇,刘雪梅,杨振斌,等.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疗效及机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6,39(4):54-57.

[5]杨印智,王继栓,王晓琴,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0):1117-1118.

[6]潘东洪,吕艳,李桂贤,等.中药恒温烫熨联合恒温雷火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2):414-415.

[7] Benberin V,Bektayeva R,Karabayeva R,et al.Prevalence of Hpylori infection and atrophic gastritis among symptomatic and dyspeptic adults in Kazakhstan.A hospital-based screening study using a panel of serum biomarkers[J].Anticancer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2013,33(10):4595-4602.

[8]杭海燕,刘福生,李培彩,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络瘀阻证与血清环氧化酶-2及胃黏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5):4-5.

(收稿日期:2017-03-01)endprint

猜你喜欢
嗳气胃脘萎缩性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中医治疗胃脘痛的方法探究
总是打嗝,是不是胃肠有问题?
饱嗝不断,喝荸荠鸡金饮
嗳气饱胀,可能是肠胃“发脾气”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
按摩治疗胃脘痛350例
胃宁和络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7例临床观察
加味异功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
祝您健康处方(6) 上腹部饱胀、隐痛、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