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散丹
【摘要】目的 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分析将围手术期超前平衡镇痛的方法应用于肛肠手术止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所收治的肛肠手术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地分成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其中给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镇痛方式,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超前平衡的镇痛方式。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使用盐酸曲马多的几率进行观察并且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3.8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使用盐酸曲马多的几率(0%)明显小于对照组使用盐酸曲马多的几率(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围手术期超前平衡镇痛应用在肛肠手术中,不但安全,而且止痛效果良好,对盐酸曲马多的使用率明显降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围手术期超前平衡镇痛;肛肠手术;临床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4..01
因为肛门的周边分布着非常密集的神经末梢,大致它的敏感度就比较高,所以它的解剖功能和生理功能都是非常复杂的[1]。在临床中,进行过肛门手术的患者,对他们来说,手术中所遗留下来的创伤、手术后的排便、括约肌的收缩等情况引发的疼痛都让他们感到无比的焦躁和恐惧。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患者因为接受不了这样的疼痛,所以拒绝接受治疗[2]。本篇文章中所要讲到的围手术期超前平衡镇痛的方法给这大多数的肛肠手术患者带了福音。现就围手术期超前平衡镇痛的方法应用在肛肠手术中的一些分析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所收治的肛肠手术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地分成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其中对照组男16例,女5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0.25±5.2)岁,其中混合痔疮8例,肛瘘7例,肛裂6例;观察组男17例,女4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33.55±6.2)岁,其中混合痔疮7例,肛瘘9例,肛裂5例。根据资料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止血方法进行止血。具体方法如下:在手术时,将5 mL浓度为2%的盐酸多卡因和5 mL浓度为0.75%的盐酸布比卡因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0 mL在腰俞穴上进行麻醉止痛。
1.2.2 观察组
给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超前平衡镇痛的方法进行止痛。具体方法如下:给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的半个小时,注射
10 mL的安定,并且还要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300 mg,在手术进行中将5 mL浓度为2%的盐酸利多卡因、5 mL浓度为0.75%的盐酸布比卡因、芬太尼50还有5 mg的地塞米松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0 mL在腰俞穴上进行麻醉止痛。需要的注意的是,在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要在患者的肛门内放置1枚双氯芬酸钠栓。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3.8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两组患者使用盐酸曲马多的几率比较
观察组中,手术后使用盐酸曲马多的患者有0例,盐酸曲马多的使用率为0,对照组中,手术后使用盐酸曲马多的患者有16例,盐酸曲马多的使用率为76.19%,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围手术期超前平衡镇痛方法作为一种全新的镇痛方式,它的特点是将平衡镇痛和超前镇痛综合地运用在了一起[3]。也就是防患于未然,在疼痛还没有出现之前就实施了止痛措施,这种镇痛方式主要是通过不同的药物和方式达到镇痛的目的。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之后根本就不使用盐酸曲马多,而对照组患者有16例患者使用了盐酸曲马多,对盐酸曲马多的使用率达到了76.19%。这就更好的说明了在对肛肠手术之后进行止痛的方法上,围手术期超前平衡镇痛方法要远远的优于传统的止痛方法。
综上所述,把围手术期超前平衡镇痛应用在对肛肠手术的止痛中,止痛效果极其明显,安全性也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保障,值得推广在更多的临床应用当中。
参考文献
[1] 钟瑞云,王健萍,王 斌.围手术期超前平衡镇痛应用于肛肠手术的效果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1(16):9-10.
[2] 韋阿琛.围手术期超前平衡镇痛应用于肛肠手术的效果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7,(08):103-104.
[3] 李廷江,孙文孔.围手术期超前平衡镇痛用于肛肠手术止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9(22):217-219.
本文编辑:刘帅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