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玲+刘秀霞
【摘要】目的 探讨探讨米索前列醇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后出血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妊娠高血压产妇84例,根据其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实验组再此基础上给予米索前列醇。结果 实验组患者产后2 h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本次研究发现,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米索前列醇有利于降低妊娠高血压孕妇产后出血的情况。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5..02
产后出血是产后的严重并发症,通常产后2 h是出现产后出血的高危时间短,多数情况下,造成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都和产后出血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妊高症产妇将可能承受更大的风险,而产后出血是其常见的产后疾病[1],而妊严重的妊高症产妇则更加容易导致脑出血、心肾衰竭等,严重的影响着母婴的健康。故本次对探讨米索前列醇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后出血治疗中的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妊娠的产妇84例,所有产妇均为妊娠高血压产妇,孕周最短为38周,最长为41周,中位孕周时间为(39.28±1.01)周,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为40岁,中位年龄为(28.34±2.54)岁,经产妇有44例,初产妇有40例。本次根据所采用的不同治疗方式对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妊娠高血压产妇在基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该组妊娠高血压的产妇采取宫缩素的方法,实验组:对该组妊娠高血压的产妇除了采用缩宫素,同时采用米索前列醇。
对照组:产妇将胎儿娩出之后,医护人员给予产妇10 U缩宫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2020482,生产单位: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用药方法为肌注用药,同时给予20U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进行给药。
实验组:对其采用上述方法的同时,给予米索前列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4598,生产单位: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用量为200 μg,将药物置在产妇的直肠5 cm位置。
1.3 产妇出血量计算方法
通过收集和称重法检验两组妊娠高血压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切开产妇会阴采用常规手术方式,娩出胎儿,并且使得羊水流干净后,将一次性纸浆垫在产妇的臀下位置,借助于带有刻度的器皿对产妇产后出血2 h以及产后24 h出血量进行收集,然后进行称重,观察重量,当每增加1.05 g则代表为1毫升血液,然后对产妇出血量进行推算和记录。为了避免統计错误,均由同一名医护人员进行记录和分析。
1.4 诊断标准
当产妇娩出胎儿后,医护人员对其分娩后2 h和24 h其出血量进行详细记录,倘若产妇在娩出胎儿24 h的出血量在500 mL及以上,则认为其存在产后出血症状。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产妇娩出胎儿后其2 h、24 h出血情况对比,结果发现,实验组的产妇其各指标情况,即产后2 h、24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的产妇,并且出血的例数少于对照组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根据相关研究表示,产妇产后出血大都与子宫收缩乏力有关,因此在进行预防的方法中,积极避免子宫收缩乏力是治疗的主要措施。目前,对于避免其产后出血多采用静脉滴注及肌注缩宫素的方法,但有研究表示,不同产妇的不同体质可能造成对缩宫药物的敏感度存在显著区别,而因个体差异所表现出来的不良反应也有很大不同,另外药物的收缩维持时间大致在40 min,因此对产后出血的抑制而言并不会产生非常明显的效果[2]。而米索前列醇则为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E1的衍生物,该药物能够使得产妇的子宫细胞具有显著的变化,有利于其细胞膜通透性的增加,并且能够使得细胞游离的钙离子得到加强,有利于增加产妇宫内的压力情况,使得子宫收缩的能力增加,从而能够降低出血的情况发生。将药物放置在产妇直肠约5cm处,有利于使得药物进一步扩散至产妇血液中,以确保降低出血的情况。本次研究结果表示,实验组产妇出血量以及出血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临床上对于妊娠高血压的产妇采用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有利于降低产妇出血量,故该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菊美,王 琦,程 静,等.米索前列醇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四川医学,2013,34(7):999-1000.
[2] 祁燕红,闫学峰.米索前列醇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4):2861-2861.
本文编辑: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