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的所思所盼

2018-02-06 20:57刘朝辉
中国民政 2018年4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居民基层

◎ 刘朝辉

笔者在长沙市芙蓉区荷花街道工作26年,这里地处城乡接合部,人员组成复杂,流动性大。近年来,虽然全街经济总量、城建规模和品质都有了较大提升,但随着群众工作的不断深入,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隐忧和危机。

城市更大了,但服务群众的距离远了。街道辖区面积2.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18万人,下辖7个社区。社区只有十几名干部,人少事多,与群众靠不近、贴不紧,服务做不实,关系也疏远。

人口更密了,但引导群众的本领小了。居住小区虽然人口密集,但居民之间少了守望相助的人际交往,认同感、归属感下降。有时一条网络信息可能就会一呼百应,我们开展工作、举办活动却陷入“百呼不应”的窘境。

社会更多元了,但凝聚群众的能力弱了。现在阶层分化,诉求多元,各种矛盾日趋复杂,但基层的组织动员能力弱化,协调各方利益矛盾时往往是孤军奋战,有时甚至连做好事也得不到好效果。

同时,基层队伍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带着责任与感情履职的干部不多,真正为老百姓想办法、办实事的思想越来越淡薄;由于检查多、资料多、会议多,为基层减负没有落到实处,上面的政策落实到基层推动中很艰难。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改革管理体制,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是必须的,更是急迫的。

首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主动从政府大包大揽向政府主导、社会共同治理转变。一是向基层放权,做到不越位。严格规范行政事项进入社区,让社区能够聚焦服务功能,专注自身事务,有更多的精力深入群众、贴近群众,更好地为他们服务。二是管好该管的事,做到不缺位。政府应该集中精力发展好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公共安全等民生事业,真正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让社会治理根基扎实。三是鼓励社会参与,做到不错位。把适合由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来承担。比如将居家养老服务交由社会组织承接,打造了万众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辖区老人提供专业服务。

其次,坚持把优质资源下沉到社区,不断夯实基础,全面推进社会治理重心下移。一是推进服务供给侧改革,精准配置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努力实现社区服务与居民多样需求的有效衔接。加强社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软硬件建设,促进各社区服务均衡、优质发展。加快建设智慧社区,全力打造集社区政务、社区事务、社区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二是引导社区居民参与自治,社区的事情要让居民说了算数。主动开展社区听证会、社区评议会、居民议事会,坚持以居民议事协商为主要方式,解决小区物业、环境卫生、动迁安置等治理难题。

最后,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培育社工人才,努力打造“命运共同体”。一是培育组织添活力,街道注重引进、培育社会组织,让其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德政园社区的“创益蜂巢”青年组织孵化中心吸纳社会组织10余家,这些社会组织依托社区提供服务,社区则为社会组织提供免费的场地和公共配套服务,充分实现了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的深度结合。如辖区的“七彩艺术社”定期开展“文化月月演”活动,对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升文化素养具有积极作用。二是凝聚合力促和谐,注重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街道创设了“千人红袖章”义务巡防队,让民间的贤达、能人直接参与到社会治理过程中来。打造了“慈娭毑乘务岗”,发挥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的模范作用,提供了矛盾调处、环境保护、文明宣传等诸多志愿服务。

社会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劳永逸。要提升社会治理成效、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就必须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过程中,重心向基层倾斜,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强根基不动摇。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居民基层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以社区服务构筑城乡居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解析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石器时代的居民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走基层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