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行/范佳富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为了交出一份人民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2017年,河南省各地市民政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努力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陆续出台了一项项惠民政策,实施了一件件利民工程,使敬老院建设管理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养老产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退役士兵安置和权益保障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实现了新进展,基层民政服务机构整改得到了新突破,脱贫攻坚达到了新水平。
开封市现有特困供养人员13968人,敬老院72所,设置床位3429张,集中供养1757人。敬老院普遍建院较早,基础设施较差、功能不完善,难以满足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需求。为彻底解决河南省民政厅“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反馈的问题,开封市民政局全面实施了敬老院综合改造提升工程。一是精心谋划,确立改造提升方向。2017年12月,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开封市敬老院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把敬老院综合改造提升工程纳入2018年全市重点民生实事,以市政府名义召开了敬老院综合提升工作推进会,并在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打造一批、提升一批、新建一批、合并一批”的总体思路。二是聚焦问题,统一改造提升标准。市民政局制订了适用面广、实用性强、具有针对性的敬老院建设管理标准,包括现代管理系统、墙壁屋顶改造、室内门窗改造等15个方面。三是明确步骤、时限,确保改造提升进度。市民政局要求每所敬老院按照“一院一案”的原则,因地制宜确定提升项目,科学合理制定方案;联合住建、消防等部门对各敬老院方案进行分类指导,县区政府进行总体把关,试点先行,带动全面实施。四是强化措施,确保改造提升成效。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了政府领导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将敬老院综合改造提升工程纳入民生保障强力推进,市政府成立了敬老院综合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压实县、乡两级政府的主体责任,为推进敬老院综合改造提升工程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完成法人登记,落实建设资金,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序进行。
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完善养老政策体系、着力推进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的总要求,洛阳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2017年全市累计投入养老体系资金达1.5亿元,吸引社会资本签约和意向投资270亿元,推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养老产业链逐步延伸。一是大力发展智慧养老,打造洛阳特色养老新模式。近年来,洛阳市注重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现代技术,积极构建市县两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着力打造“互联网+”具有洛阳特色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2017年12月,被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计委确定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二是找准养老服务定位,全面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洛阳市积极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投入1.1亿元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66个,城市社区养老设施覆盖率达到80%以上。市政府对新建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给予5—20万元的一次性开办补贴和每月每平方米10元的运行补贴,并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了“政府无偿提供用房+专业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管模式,根据社区老年人口数量免费提供200平方米以上的养老服务用房,有选择地引入品牌优、服务好的第三方社会组织,按照“六有”标准建设规划建设。三是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助推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下一步,洛阳市将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全力推动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努力打造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
2017年,焦作市强力推进退役士兵安置和权益保障工作,基本完成了安置遗留问题“清零”任务,维护了退役士兵合法权益,相关做法得到了国务院督查组和河南省督导组的肯定和表扬。一是强化高位推进,压实各级各相关部门责任。焦作市委书记王小平、市长徐衣显多次听取全市退役士兵安置和权益保障情况汇报,专题研究部署,并及时成立了徐衣显市长任组长、相关市领导任副组长,民政、人社、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各县(市、区)也比照建立了高规格的组织领导和专班机构,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部门分包责任,专班实行专人专职专责。同时把退役士兵安置和权益保障工作纳入领导班子考核内容,纳入精神文明和综治平安创建、纳入双拥模范城创建,实行一票否决。二是强化分类施策,确保安置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制定了《退役士兵安置遗留问题解决方案》,在摸清底数,有效甄别的基础上,分类施策,精准清零。围绕重点,着力将未安置的妥善安置到位,安置未上岗的尽快实现上岗,下岗失业的解决好养老、医疗保险接续,有再就业意愿的特设公益岗位托底安置。三是强化关爱帮扶,务求权益保障措施扎实。市政府主要领导决策协调,建立了复退军人救助专项资金,市本级不少于40万元,各县(市、区)不少于20万元,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专项用于对特困退役士兵实施救助。同时大力实施帮扶救助,深入开展走访慰问,普遍增强了退役士兵的荣誉感、获得感,有效维护了复退军人群体稳定。
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省民政厅工作安排,许昌市从实际出发,提升站位,探索创新,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服务管理功能,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是领导重视,高层次推动。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市委主要领导进行动员部署,并多次到县(市、区)暗访督导,提出具体要求。许昌市成立了高规格的工作领导小组,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工作原则、目标任务和具体职责。二是精心设计,高站位布局。许昌市制定了三年建设规划。2017年建成37个规范化城市社区,作为样板和示范,推广典型经验。在此基础上,2018年建成73个,2019年在全市实现全覆盖。每个社区按照“一有七中心”进行功能设置,即要有坚强的党组织和基层自治组织,完善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综治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儿童服务中心和志愿者服务中心,并从社区阵地、党建、组织、队伍、职能事务、制度机制等六方面持续推动社区规范化建设。三是强化措施,高起点启动。许昌市通过科学设置城市社区,加大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追缴力度,坚持高标准设计,加大资金支持四项举措高起点加强社区规范化建设。四是多元服务,高水平运行。强化社区组织和队伍保障,推行精细化、网格化、智能化管理,夯实社区服务管理基础,突出特色,因地制宜打造社区。
2017年5月至6月,河南省民政厅第5工作组走访南阳市5类民政服务机构并下达整改意见1499条。南阳市以省民政厅“民政基层基础建设年”为契机,巩固深化大走访大调研成果,在全市民政系统中开展“大整改大提升活动”。经过各级各部门不懈努力,活动取得丰硕成果,累计投入改造资金8000余万元,问题整改率达到95%,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率达到80%,改扩建敬老院20多所,全市基层民政服务机构建设与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一是高度重视,整改提升工作摆上市委、市政府重要日程。南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政系统大整改大提升工作,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听取了专题汇报,市委主要领导明确要求,民生问题不欠账,要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把弱势群体服务机构建成美好家园。市政府主要领导指出,对调研组查出的问题照单全收,全面整改,创新推进民政工作。分管副市长提出“大干一百天,旧貌换新颜”的工作要求,主持研究制定了全市民政系统大整改大提升工作方案,并以市政府名义召开了动员会议。二是扎实推进,稳扎稳打不走过场。市领导带头调研,以省厅反馈的问题为突破口,举一反三,深挖问题根源。出台了《南阳市民政系统大整改大提升活动方案》,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进行逐项整改,对账销号,并对整改结果进行考评验收,不走过场。三是成效显著,基层民政服务机构迈上新台阶。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和管理的通知》,硬件建设和管理服务都得到了大提升。
济源市民政局认真强化“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多措并举,充分发挥了脱贫攻坚民政兜底保障作用。一是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受助核查机制、救助经办机制和绩效考评机制。济源市民政局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机关各科室和局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民政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二是强化精准兜底相关政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政策宣传和驻村帮扶责任。积极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制定了《济源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精准兜底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落实帮扶责任人,班子成员、科室和局属单位负责人对应相关贫困户,结对子、交朋友,实现“一村一组、帮扶到户”的精准扶贫。三是推出民政兜底脱贫攻坚九大利好政策,全年共投入资金7400余万元。在全省率先推出“增孝关爱”扶贫政策,对具备农村户口且年龄在60周岁(含)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老人,可申请增孝关爱扶贫补贴;农村幸福院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慈善助学”惠及范围不断扩大;设立“慈善爱心超市”10个,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价值58.9万元的“爱心礼包”,惠及1828个贫困家庭、5926人;实施残疾人“三项补贴”。在全省率先将贫困家庭在校残疾学生和贫困重度残疾人子女就学补助一并列入补贴范围,与残疾人“两项补贴”并称为“三项补贴”;城乡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8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430元,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年3600元;大病医疗救助资金发放到位;农村特困人员实现应保尽保;临时救助政策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