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子洋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第一研究部,北京 海淀 100080)
今年是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召开80周年。六届六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的一次至关重要的会议。毛泽东曾在党的七大上指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两个重要关键的会议。一次是一九三五年一月的遵义会议,一次是一九三八年的六中全会。”[1]530“六中全会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1]531“六中全会是一个重要的关键,没有六中全会,今天的局面不会有这样大。”[1]4622016年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明确提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2]。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中强调:“全党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3]64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重温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可以看出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一次生动集中的展示。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3]50。所谓政治意识就是指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等方面坚持共产主义的方向和信仰,在意识形态领域保持共产党人的属性。我们今天所说的政治意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政治方向,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四个方面。而在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政治意识集中体现在是否赞同和支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出席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人员共53人,先后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发言对党的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和建议,同时阐述党在这一时期的各项方针政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贯穿会议始终。
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明确提出“共产党员应该怎样认识自己、加强自己、团结自己,才能领导这次战争达到胜利而不致失败的问题”[4]520,这实际提出了在抗日战争的具体环境下如何进行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毛泽东在全会上作《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课题,“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4]534,“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4]534。他精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4]533,“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4]534。
毛泽东在全会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深刻阐述,得到了中央领导集体的充分肯定。当时在中央负总责的张闻天代表中央向全会作《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与党的组织问题》报告时,专门对组织工作“中国化”的问题进行阐述:“在组织工作中必须熟习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但必须严格的估计到中国民族的、政治的、文化的、思想习惯的各种特点,来决定组织工作的特点,来使组织工作中国化。”[5]665陈云在作关于青年工作的报告中,对毛泽东、张闻天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报告表示:“我对稼祥、泽东、洛甫的报告都同意。”[6]257林育英在《关于抗战中职工运动的任务》发言中指出:“应依据中国各地不同的政治经济的环境与不同的风俗、语言、习惯,及一般的文化程度较低的中国青年工人阶级的许多特点,来决定工作的方法与方式。”[5]726徐特立在全会上指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我们的理论从具体实际情形得来,我们的决策,就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7]242王稼祥在六中全会的闭幕词中总结指出:“此次会表示我们己掌握马列主义,以之分析具体的复杂的环境,定出正确的政策与方针。”[5]784即使王明在《目前抗战形势与如何坚持持久战争取最后胜利》的长篇发言中也表示:“马列主义理论中国化问题——马列主义理论民族化,即是将马列主义具体应用于中国,是完全对的。的确,只有使马列主义深广的中国化,成为中国人民血肉之亲的东西,成为中国历史发展和社会进化的必然产物,成为继承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从孔子到孙中山),才能够真正家喻户晓和深入人心。季米特洛夫在国际七次大会上对此问题指示的重要,毛、洛报告提出的全对。”[8]997—998这些与会者的发言,直接或间接支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六届六中全会的主题。全会在11月6日通过的政治决议案中号召:“必须加紧认真地提高全党理论的水平,自上而下一致地努力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学会灵活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国际经验应用到中国每一个实际斗争中来。”[5]763从而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觉历程。美国著名的毛泽东研究专家斯图尔特·施拉姆在《毛泽东的思想》一书中指出:“毛泽东在20世纪30年代末提出的种种概念中,最直率、最大胆地体现了他关于中国革命的独特性以及中国人需要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解决他们自己问题的信念的,莫过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了。”[9]71
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0]802016年7月1日,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11]34他在2017年9月29日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坚定全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不断提高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11]67—68
当然增强政治意识,还需要靠纪律、特别是严明政治纪律来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10]131—132“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10]132可见,增强政治意识,就是“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10]131。
增强大局意识,主要指要找准自己在全局中的位置,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大局的高度想问题、看问题,自觉服从大局安排,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确保中央政令畅通。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深刻指出:“共产党员必须懂得以局部需要服从全局需要这一个道理。如果某项意见在局部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是不可行的,就应以局部服从全局。反之也是一样,在局部的情形看来是不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也应以局部服从全局。”[4]525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讲话指出:“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10]131大局意识里面有政治,增强大局意识本身就包含强烈的政治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特别是有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保证。
共产党员的大局意识何以体现呢?那就要在实际行动中做到严守党的纪律和“四个服从”。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5]645的科学论断,并强调:“没有纪律,党就无法率领群众与军队进行胜利的斗争。”[5]645鉴于张国焘在长征途中另立“中央”、分裂党和红军,以及王明在长江局工作期间闹独立性、不执行党的决定的严重破坏党纪的行为,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第一次在党的历史上完整地提出“(一)个人服从组织;(二)少数服从多数;(三)下级服从上级;(四)全党服从中央”[4]528的“四个服从”,并指出,“为使党内关系走上正轨,除了上述四项最重要的纪律外,还须制定一种较详细的党内法规,以统一各级领导机关的行动”[4]528。张闻天在全会作《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与党的组织问题》的报告中专辟一节“关于领导问题”[5]703,阐述党的纪律和共产党员的大局意识问题。他指出:“中央集中统一全国党的领导。地方党必须严格执行中央的政治路线、决议与决定,不得有任何反对中央的言论与行动。对于中央有不同意见时,应直接向中央提出,不得向下面宣传或传达。地方党部必须严格遵守党的铁的纪律。”[5]703“地方党应养成服从中央、尊重中央与信任中央的领导的优良传统。要善于在中央的统一方针下,拟出适合于当地情况的工作任务与工作计划,主动的、负责的、勇敢的在当地实现中央的方针。”[5]703
根据毛泽东的建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等关于党内政治纪律的规定,刘少奇在《关于党规党法的报告》中强调这是“党的建设的一课”[5]703。《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和《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对各级党委权力的形成与行使,以及领导成员与领导集体、领导成员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置,做出了明确和具体的规定,对于全党树立纪律和大局意识,做到按程序和大局办事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第十四条规定:“凡党员对各级党委、党的负责人与上级党委在政治问题与工作原则问题上有不同意见,经过讨论后不服者,得向上级党委申诉,并得越级直接向中央及党的最高负责人申诉。但在上级党委没有指令改变前,仍须服从原来的决定,并不得在党内党外有任何反对组织、反对上级党委的言论行动。”[5]772第十九条规定:“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党的一切工作由中央集中领导,是党在组织上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各级党的委员会的委员必须无条件的执行,成为一切党员与干部的模范。”[5]773由此可见,“四个服从”既是中国共产党民主集中制形成的显著标志,又是共产党员大局意识的生动体现。
需要指出的是,六届六中全会期间,张闻天向毛泽东提出“把总书记一职让掉”,并“推举毛泽东同志为中央总书记”,但当时毛泽东本人“不主张提这个问题”,因此没有向会议提出[12]404。正是从当时国内抗日的大局出发,毛泽东作出了不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和推让总书记的决定。毛泽东在七大作《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的选举方针》报告时曾对此解释:“参加六中全会的是一些什么人呢?还不就是这么一批人。没有过去犯过错误的同志对这条路线的赞助和拥护,六中全会就不可能纠正右倾投降倾向。但是,在六中全会的文件上,在六中全会的记录上,看不出我们尖锐地批评了什么东西,因为在那个时候,不可能也不应该提出批评,而是从正面肯定了一些问题,就是说在实际上解决了问题。”[1]462当时严峻的抗日形势,使推动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是大局,始终强调独立自主的毛泽东推让总书记正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国民党及中间势力对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防范和疑虑。
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讲话指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正确处理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和立足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关系,任何具有地方特点的工作部署都必须以贯彻中央精神为前提。”[10]132“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这是党员的权利。但是,决不允许散布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决不允许公开发表违背中央决定的言论,决不允许泄露党和国家的秘密,决不允许参与各种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决不允许制造、传播政治谣言及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10]1322015年12月28—29日,他在中央政治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上讲话进一步强调:“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大多兼任其他职务或分管某些方面,必须把所在地方、所在机关部门、所分管方面的工作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衔接起来、统一起来,不能只关心局部而忽视全局,不能为了局部而影响全局,不能让局部与全局发生矛盾冲突。屁股一旦坐歪,就必然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正确大局观从哪里来?要从政治立场和党性原则中来。做不到‘三严三实’,大局观就会是虚飘而不牢靠、短暂而不持久的。”[13]346—347
增强核心意识,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听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4]533这说明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内部必须具有一个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领袖群体,它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发挥核心作用的必备条件。2014年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讲话深刻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什么叫核心力量?一些同志没有搞得很清楚,或者说知道这个道理,但一到实际工作中就搞不清楚了。党的领导,体现在党的科学理论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上,体现在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上,同时也体现在党的严密组织体系和强大组织能力上。一个松松垮垮、稀稀拉拉的组织是不能干事、也干不成事的。”[10]766我们国家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是党中央,而党中央作为一个领导集体,它的核心就是党的总书记。由党的领袖承担党的集中主体责任,不仅有着民主集中制内在的逻辑依据,而且也是现实政治生活的客观要求。简言之,一个健康、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然是拥有坚强而才能卓越领导核心的党。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袖地位,今天,我们则是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毛泽东在遵义会议时已经确立了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但领导地位的确立并不等于地位的巩固,更不等于成为领袖。从遵义会议到六届六中全会的三年间,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至少受到三次严重挑战。第一次是1935年,时任红一军团军团长的林彪认为毛泽东四渡赤水走的尽是“弓背路”[14]258,会把部队拖垮,写信给中革军委,要求撤换毛泽东,由彭德怀指挥;第二次是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拥兵自重,企图以枪指挥党,公开另立“中央”;第三次是在1937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及1938年2月底至3月初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从苏联归国的王明以共产国际代表自居,否认中共中央权威,在武汉长江局工作期间甚至公然与延安分庭抗礼。
1938年9月29日—11月6日在延安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是中共六大以来出席人数最多、开会时间最长的一次会议。全会第一次由毛泽东主持召开并做政治报告,标志着毛泽东在党内核心领导地位的真正确立。王明在发言中表示对毛泽东的报告“我都同意”,并且说:“全党必须团结统一,我们党一定能统一团结在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周围(领袖的作用,譬如北辰而众星拱之)。”[15]235——王明本人也承认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会上,先后40余人发言,其中一些发言者还就王明回国后的右倾错误,进行了点名批判。与会领导人迅速形成推举毛泽东为党的正式领袖的热烈气氛。刘少奇发言指出:“领袖不是自称的,委任的,而要拥护。要使委任的领袖成为真正群众所拥护的领袖。”[16]53彭德怀等军事领导人在会上发言肯定毛泽东是中共当然的领袖,并指出:“领袖的培养是坚决斗争中锻炼出来的,是由正确的领导取得的,领袖不能委任,领袖也不是给的,领袖是长期斗争经验的总结,是长期斗争中产生的。”[17]66全会还决定撤销中央长江局,设立中央中原局和南方局,决定王明留在延安任中央统战部长、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主任。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政治决议案指出:“完全同意政治局在这一时期的政治路线和具体工作。同时一致指出党在这时期的进步与成绩。党在政治局领导、全党同志努力和全国军民拥护之下,在极艰难复杂的条件之下,顺利的完成了有历史意义的政策转变——从国内各党派、各阶级、各军队、各政权对立的局面,转变到提出和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关于报告中所提出的对于抗战基本趋势的分析,对于目前抗战形势的估计和中华民族当前紧急任务,以及其他事项,扩大的六中全会完全同意。”[5]755这样王明回国后自居毛泽东之上的局面就此结束,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重新得到确立和巩固。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立了毛泽东的领袖地位,这是历史性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标志。需要指出的是,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从政治上、组织上完成了清除王明右倾错误在中央的影响,但其教条主义的思想路线则是在延安整风中才得以清除,同时毛泽东在党内核心领导地位的最终确立也是通过延安整风完成的。
2014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讲话精辟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18]542016年10月24日,他在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作《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时再次强调:“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立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迫切要求,是保持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11]20
看齐意识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政治原则。增强看齐意识,就是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经常、主动、全面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的会议精神看齐。只有与党中央在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同心、行动上同步,服从党中央领导,才能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整齐划一,万众一心,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最终走向胜利。关于看齐意识,毛泽东曾在1945年4月21日召开的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精辟指出:“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1]1232015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经常喊看齐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规律和经验。只有经常喊看齐,只有各级党组织都经常喊看齐,才能时刻警醒、及时纠偏,使全党始终保持整齐昂扬的奋进状态。”[11]157“我们党是高度集中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是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而且要做得更好。在这上面出了问题,那就是方向性问题。”[11]157
六届六中全会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看齐意识这一概念,但会议全程处处体现了向党的指导思想看齐、向党的领导核心看齐、向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看齐的精神。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报告中专门论述了“共产党员在民族战争中的模范作用”[4]521,指出:“共产党员应在民族战争中表现其高度的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应使之具体地表现于各方面,即应在各方面起其先锋的模范的作用。”[4]521毛泽东深入阐述:“共产党员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共产党员在和友党友军发生关系的时候,应该坚持团结抗日的立场,坚持统一战线的纲领,成为实行抗战任务的模范;应该言必信,行必果,不傲慢,诚心诚意地和友党友军商量问题,协同工作,成为统一战线中各党相互关系的模范。共产党员在政府工作中,应该是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4]522“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因此,共产党员又应成为学习的模范,他们每天都是民众的教师,但又每天都是民众的学生。”[4]522—523面对右倾和“左倾”错误,面对党内存在的分裂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倾向,六届六中全会从思想政治、组织制度上进行了坚决纠正,初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最高领袖的党中央权威,为全党向中央看齐提供了基准和榜样。
2015年12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三严三实”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强调指出:“我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看齐意识,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我们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有很强的看齐意识,必须经常看齐、主动看齐,这样才能真正看齐。这是最最紧要的政治。”[13]3452016年12月26—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时讲话再次强调:“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当政治上的明白人。”[1]188“中央政治局的同志首先应该做到,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关系全局的重大原则问题上,脑子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11]189—190
增强“四个意识”,内涵十分丰富深刻。“四个意识”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政治意识是管方向的,确保全党正确方向和正确立场;大局意识反映的是视野、心胸和担当;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关键。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最终要落脚在看齐上。增强“四个意识”,事关我们党的政治方向,是重大政治原则,也是严格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就是要实现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就是要“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3]17。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为我们提供了深入学习体会如何增强“四个意识”的历史范例。温故而知新,当前,我国已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正迈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在此关键时期,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才能“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3]14,“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3]1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