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璐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党建教研部,湖南 长沙 410006)
在革命年代,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指导我们党从实际出发,克服千难万阻,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认真总结和研究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对于当前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它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中国的一个成语,源于东汉史学家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传》。文中称汉景帝之子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朝学者颜师古注解“实事求是”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就是说,务必得到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不断追求事物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继承和发展了“实事求是”,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提出了新的阐释。他曾对“实事求是”作过精辟的概括,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他认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通过分析找到存在问题的原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
指的是科学的理论和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是实事求是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革命和建设成功的根本路径。要遵循客观规律,遵从实际情况去办事,这样,才能最终获得成功。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历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典型范例。第一,熟读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并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第二,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摸透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国情。第三,把二者结合起来,用马列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和分析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规律,在实践中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有的放矢”。“的”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列主义。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是用马列主义的“矢”射中国革命之“的”。毛泽东正是运用马列主义之“矢”,结合中国实际,创造了农村包围城市、土地革命理论等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
根据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要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必须通过实践去改造认识对象。那么,如何实践呢?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总结提高,才能使得认识不断向前推进。早在1930年5月,毛泽东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注重调查!反对瞎说!”[2]他认为实事求是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绝不能脱离实际,是什么就是什么。要了解客观实际,就必须深入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把客观存在的事实搞清楚,把事物的内部和外部联系弄明白,从中找出能够解决问题、符合群众要求的办法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也没有决策权。理论如果脱离了实际,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就会失去其活力与生命力。对待国内外的历史经验,立足中国实际,以中国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来取舍、吸收,找出规律和结合点,分析、研究并借鉴其中于我们有益的成分。
在1941年写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毛泽东指出,对待马克思主义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并对其内涵进行了全新的阐述,在党内最先用来概括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用中国成语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作的高度概括。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要用客观的态度看问题、做事情,办事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此,实事求是既是一种脚踏实地的精神,也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典范。与此同时,实事求是还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在解决问题之前,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通过对问题的全面了解,把握解决问题的重点。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的最大的特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调查研究,这种态度不仅在革命年代对革命事业的成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现在党的事业的发展仍然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中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崛起正需要这样一种求真的工作和学习态度,这应该成为全国、全党和各族人民的行动指南。
1.丰富和深化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邓小平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观点:第一,提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他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3]第二,提出了“解放思想”。他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4]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从本质上来看具有一致性,实事求是包含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2.阐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及相互间作用。邓小平一再强调: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辩证统一的,二者具有本质的一致性。与此同时,邓小平还阐释了二者间的区别,他认为解放思想为实事求是之前提,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以马列主义为指导,解决中国目前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等各方面所面对的问题和挑战。如果做不到解放思想,人们的思想就难以突破原有的经验或者囿于教条主义的巢窠,实事求是只会沦为空谈。他强调:“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认为解放思想已经到头了,甚至过头了,显然是不对的。”[5]
3.继承和强化了实践基础。邓小平多次强调改革开放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来自于群众的实践创造。正是基于此,他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将“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纳入其内容之中,并强调“改革是一场伟大的试验”。提出对符合客观规律的发展机会要“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个“试”,就是实践,他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一切真理都来源于实践。邓小平认为:“实事”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不单单是外在于人的感性的存在;“求是”是实践和认识的统一,不仅仅是单纯的认识客体运动规律的过程,而是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因此,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突出“实践”是最重要的。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发展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立足中国的现实国情和实践,提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实事求是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涵。这是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所凝结成的理论成果。
1.科学地界定了“与时俱进”的内涵。从哲学角度分析,“与时俱进”就是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必须要用发展、运动的观点来看待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必须要将思维方式、行为观念跟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前进。“与时俱进”鲜明地表达出:理论的价值在于其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能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更新迭代。脱离时代发展的需求,理论就只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拦路石。
关于“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大报告上赋予了其科学的定义:“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工作和理论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6]科学地阐释了与时俱进的要求和内涵,充分体现出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对于党的全部工作和理论工作怎么做指明了方向。其中,体现时代性,是与时俱进的首要条件,只有把握住了时代特点和时代脉搏才能有针对性的创新理论,并指导实践。在做到体现时代性的同时,还要把握规律性,这是对与时俱进的发展性的要求。只有把握规律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碰到的问题,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富于创造性的要求,是实事求是要求的突出体现,只有脚踏实地的从实际出发,才能提出创造性的理论。与时俱进的三个特点处处投射着实事求是的光辉。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把与时俱进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他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这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容的丰富和重大发展,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2.与时俱进与实事求是的关系。第一,实事求是是与时俱进的前提。在先有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上,才会有与时俱进的具体实践,否则,就是空中楼阁、无根飘萍。与时俱进是一种工作方法和思考方法,也是推动事物发展的科学精神,它的前提就是遵循实事求是的标准,二者相辅相成、联系密切。第二,与时俱进是达到实事求是的根本路径。要对客观世界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就需要在不断变化发展过程中,随客观世界的变化,不断提升人的认识。因此,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态度,采取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去开创和完成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
胡锦涛提出了“求真务实”的科学论断,这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深刻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求真务实和实事求是都是把握客观规律后,通过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理论。
1.大力弘扬求真务实,要把能力和知识的提升放到首位。具有求真务实的能力和素质是党员干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现今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呈现快速化和复杂化的特点,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想抓住发展的窗口期,实现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等量齐升,就需要执政者努力提升执政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学习,用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认真地做好工作。
2.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如何落到实处是关键之要。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是能工作认真负责,能解决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这就需要党员干部脚踏实地干工作,必须做到每项任务都出成效,真真切切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对于惰政懒政的行为更要坚决禁止。要将“为群众谋利益”放在脑子里、放在心上,一心一意办实事,实事求是谋发展。
习近平对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进行了深刻的阐释,他指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7]
1.真正把握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如何坚持和做到实事求是?习近平从理论基础上和方法论上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他认为,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不断为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道路”,“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8]他还号召全党要“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9]
2.在“开放”和“发展”中坚持实事求是。在发展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实事求是永无止境,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习近平明确提出:“全党要树立党章意识,真正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充分说明了这个特点,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创造、创新精神始终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全程,让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在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充分的发展,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前进。
3.领导干部要努力做坚持实事求是的表率。习近平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实事求是贯彻到领导工作全过程,自觉做坚持实事求是的表率。他鲜明地指出,要做到实事求是,第一,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第二,要随环境的变化坚持实事求是。第三,要“坚持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第四,要“要以事实为根据,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规律”。第五,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11]习近平指出:“我们不断加强理论武装,促进思想认识和党性增强,为解决实际问题增添了精神动力、破除了思想障碍。我们深入进行查摆剖析和落实整改措施,为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党性提供了现实教材和真实感悟。”[12]领导干部一定要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道理很清楚,没有科学理论功底,不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就不能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就容易陷于盲目性、片面性、被动性,也就很难做到实事求是。同时,要加强党性修养,坚持一切以人民利益和党的事业为重,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要求真务实,大力弘扬我们党优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保证。要坚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总之,习近平对实事求是的创造性、创新性地阐释,丰富和发展了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思想。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重要内容,更是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精髓。我们要通过对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系统、深入地分析和研判,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趋势,制定适合中国实情和时代需要的路线方针政策,提出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要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结合实际的运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当代中国正处于世界格局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扶贫攻坚等重大任务急需我们去完成。习近平指出,全党“都要自觉服从改革大局、服务改革大局,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共同把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做好。”[13]要实现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创新,必须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的实践中才能完成。
邓小平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14]解放思想在前,实事求是是依托,只有解放了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既有发展和开放的特点,不是封闭和教条主义的,以往任何不符合现在的理论都是可以改变的。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15]因此,要想实现真正理论创新,就必须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根据实际需要去创新和改造原来的理论,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并结合实际形成新理论,解决新问题。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起,到如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这段历程就是一部实践的历史,一段不断用实践来丰富理论的历程。我们党立足中国的客观实际,在不断的实践中开拓新的道路,创造新的理论,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到大革命蓬勃发展,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到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形成发展,从改革开放到两个一百年、“中国梦”的提出和实践,处处闪耀着实事求是思想的光辉。[16]当今时代的深刻变革,为我们党在理论创新和实践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紧紧依托实事求是思想,遵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实践创新,为党理论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1][2]毛泽东选集·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
[3][4][5]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8、364、364.
[6]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2.
[7][8][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中国外文出版社,2014:25、26、40.
[9][10][12]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12、15.
[13]把握改革大局自觉服从服务改革大局 共同把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做好[N].人民日报,2015-05-06.
[14]邓小平文选·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92.
[1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73.
[16]“四个全面”:创新特质·理论价值·推进思路[J].资金议.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