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繁基地:北京种业的“黄埔军校”

2018-02-06 08:33池秀蓉白文军
中国科技财富 2018年1期
关键词:南繁管理站黄埔军校

文/池秀蓉 白文军

中国有这样一个地方,农业科研人员说它是“育种的天堂”,农民说它是“种子基地”,普通人说它是“天然温室”。它就是海南的南繁基地。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大大缩短了作物科研与生产周期,从高产的玉米、水稻、抗虫害的棉花到特色西甜瓜、樱桃番茄等,一个又一个农业奇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被创造,北京南繁基地已经成为孕育众多优秀品种的黄埔军校。 南繁,是指利用我国南方特别是海南岛南部地区冬春季节气候温暖的优势条件,将夏季在北方种植的农作物育种材料,于冬春季节在南方再种植一季或者两季的农作物育种方式。

2017年国庆节后,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的北京市农作物试验展示基地又到了最繁忙的季节。北京市种子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带着一批来自京津冀的“客人”入住了基地:骆驼脖南瓜、白马牙玉米、灯笼红玉米、二包尖大白菜、蓟县秋瓜、武清红小豆、宝坻大葱、武安红黏谷等一批仅存在于很多老人童年记忆里的老品种、老口味,在遥远的三亚正蓄势代发,等待“涅槃”。自2012年冬季起,这已经是北京市种子管理站第五年在三亚开展地方特色农作物资源扩繁工作。最初,这些老品种只是躺在国家种质资源中期库里,鲜有人问津的几粒种子,或是老农家墙角下自产自销的几株小菜,市种子管理站通过向种质资源保存机构引种、实地考察搜集等方式搜集起这些“沧海遗珠”。5年来,参与南繁的地方特色老品种从最初的几个番茄品种到现在共有茄果类、瓜类、豆类、玉米、高粱五大类约50个品种,现在还包括十几个河北、天津地区的特色农作物品种;扩繁规模也从最初租借师部农场的三亩地到现在近10个大棚。“如果没有南繁基地,老品种提纯复壮工作不会进展得这么快。”北京市种子管理站工作人员说,“地方特色农作物品种的南繁之路最初受到过质疑,有人曾质疑说北方的种子种到海南去,味道会变么。事实上,通过田间鉴定、营养品质分析、抗病性鉴定等方式,我们发现不仅没有品质上的减退变化,有的作物的抗病性和抗逆性更有良好表现。”种子站陆续摸索出地方特色农作物老品种在三亚繁种的最适播期和田间栽培技术,每年都在安排了播期试验,仔细记录每个品种在海南的田间表现。

南繁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据北京市种子管理站窦欣欣回忆,最困难的一次是在2013年的11月份,在南繁基地已完成了老品种的播种、育苗工作,却遭遇了超强台风“海燕”,那次台风在三亚附近最强风力达到了14级,十几天的工作成果毁于一瞬间,大家在三天断水断电的情况下冒着风雨保住了农资仓库未进水;几位同志有的家中有生病的孩子,和体弱的老人,这些都不能顾及,大家抓紧台风过后的时间抢种补种、加固田间设施,为顺利完成当年的繁种工作夯实前期基础。

5年多的努力最终还是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京花叶心里美萝卜、大黄番茄、苹果青番茄和粉红甜肉番茄四个老品种完成了北京市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还筛选出10个综合表现较好的特色品种在京郊一些颇具规模与知名度的观光采摘园区、农庄进行生产示范。令人喜出望外的是,这些老品种受到种植户和市场的一致好评。随着市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好“这一口”的愿望愈加强烈,地方特色农作物品种蕴含着无限市场可能。

在南滨农场的南繁基地里,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们也在落实着南繁计划。中国农业大学戴景瑞教授将多种育种技术相结合,通过南繁选育出了遗传基础广泛、自身产量高、综合抗性好的优良玉米自交系综3和综31,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综3和综31的选育与利用,拓宽了玉米育种试材的遗传基础,创造了新的杂种优势群和新的杂优模式,选育出了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的多个玉米杂交种。由综3和综31参与组配出7个杂交种,其中农大60、农大3138和豫玉22在全国20多个省市栽培,迄今累计推广近1.7亿亩,增产粮食85亿公斤,增加收入达85亿元,为农业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以许启凤、宋同明等教授为代表的创新研究团队,继续在南繁不断探索,相继在高产育种、高油玉米等资源创新方向上培育出优良自交系X178、P138、1145以及黄C。依托这些新材料,选育成了国内有很大影响的农大3138、农大108、高油115等重要杂交种。迄今以上品种已累计推广近3亿亩,增收玉米150多亿公斤,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

类似的故事还发生在北京南繁基地的各块地头里。笔者从北京市农业局北京市种子管理站获悉,从20世纪60年代起,北京市农业部门和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就开始在三亚等地开展科研育种加代、应急种子生产等工作。50多年来,南繁为北京培育了一大批优良品种,在我市农作物新品种更新换代、首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建设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北京市自1983年以来开展审(鉴)定工作以来,通过北京市审(鉴)定的玉米、水稻、大豆、西瓜、蔬菜等新品种全部出自南繁,育成农作物高产新品种1000余个,推动全市乃至全国农作物品种6-7次更新换代,增产幅度10%以上。80%的新品种因南繁加代而提前投入生产,扩繁制种面积累计达70余万亩。北京是全国南繁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占全国的15%,南繁科研人员占全国的10%。建好北京市新建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服务好科研育种者对北京种业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育种实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北京南繁育种反季节繁殖生产及其“南繁北养”育种模式正式进入了新阶段。为落实《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北京市正式出台了《北京市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方案》,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拿地、统一建设、统一运行和统一管理“五统一”要求,建成功能完备、设备一流、国内领先、高效运行的南繁育种基地,同时引入市场机制,高标准建设南繁科研、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以前企业、科研机构要自己在三亚联系租地,地块较为分散,要自建或租赁配套设施,多为临时性建筑,还要自己生火做饭,南繁工作是又难又烦”,北京南繁指挥部的工作人员说,“等本市科研单位和企业入驻后,基地将引入南繁服务公司,提供播种、收获、田间管理等内容的社会化服务,让科研人员能全心全意做科研,同时为他们创建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

目前,位于乐东县黄流镇、三亚市海棠湾和生物专区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的北京南繁新建基地已初见雏形。下一步,北京市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和《北京市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方案》,推动南繁基地建设,将北京市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精心打造成首都水平、海南特色、企事业单位满意、人民放心的精品工程和安全工程。届时,更多优质的良种会源源不断地输入给北京市场,为推动北京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添了新动能,使种业成为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

猜你喜欢
南繁管理站黄埔军校
促进江苏南繁从“基地”向“硅谷”转变的思考
南繁基地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①
奉献南繁 讴歌南繁
1926年3月24日,李济深前来黄埔军校参观
浅谈黄埔军校卫生与营养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农作物种子管理站储藏技术要点
公路养护管理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略谈
走进“传媒艺术黄埔军校”——广视学院
汉中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