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史 诗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刘勇
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重要的一年,定调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之际,各新金融企业纷纷抓紧制定新阶段的发展战略和远景规划,把握新趋势、找准新方向、确定新定位,对各新金融行业而言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12月21日,由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中国互联网金融三十人论坛(CIF30)、国培机构主办的“2018中关村互联网金融论坛暨第五届普惠金融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刘勇发布了《中国金融科技与小微金融竞争力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在实地调研了中国金融科技与小微金融标杆企业的基础上,对中国金融科技与小微金融行业2017年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业发展的十大趋势。
2017年随着金融领域供给侧改革的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得到进一步体现。《报告》指出,金融科技行业作为实现普惠金融的重要出口,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防控金融风险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2017年金融科技行业发展进入新时代,以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并引领行业深度变革。可以预见,未来这些技术将进一步在风险控制、客户服务、授信融资、投资决策等方面助力金融科技行业发展。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认为,智能金融最终应该体现为金融功能的进一步提升。智能金融利用技术拓展了商业性金融的边界,但是政策性金融的配套支持在行业发展中依然会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他提出智能金融会带来诸多风险,如何把创新的正面效应最大化并使其处于风险可控的状态,并把这个发展过程落到以人为本的共享发展的归宿上十分关键。同时,智能金融创新发展中,应该反复把握好发展中规范与规范中发展的理性权衡点,落实审慎包容的监管原则。
《报告》显示,从2015年起亚洲金融科技企业发展迅猛,投融资规模逐渐增大,而这要归功于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的崛起。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达131家,总估值达4876亿美元,其中,技术驱动型的独角兽不断涌现,其突出表现是:新晋榜单的独角兽主要分布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创新的行业领域。同时,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为中国独角兽企业主要集聚区。北京的65家独角兽企业全部位于中关村园区内,数量占全国一半。北京金融科技领域“独角兽”占10家,与上海、杭州、深圳相比,数量领先。
针对金融科技行业现状,《报告》显示,移动支付成为新的增长点,网联推动行业规范发展;在互联网推动消费金融转型,技术为消费金融赋能的基础上,场景是消费金融合规的关键;保险科技开启万亿蓝海,进入实质性红利期。据权威预测,到2020年,互联网保险行业规模有望达到4000亿到1.75万亿;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将被更多地应用于征信行业,“信联”的成立将推动互联网征信行业的发展;智能投顾是金融科技率先落地的典范,虽然国内目前大部分智能投顾平台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随着固定收益理财刚性兑付的打破,未来智能投顾行业将呈现强劲发展态势。
姚余栋
针对小微金融行业,《报告》描述,2017年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回暖,随着国家层面逐步破除小额贷款行业制度瓶颈并提振行业发展信心,小额贷款公司应探索数字化运营,加快业务转型;融资担保行业应坚守服务小微和“三农”的本质,探索构建其他形式的“政+”担合作模式。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长、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呼吁修改完善《证券法》中“小额公开发行注册豁免”的条例,尽快发展股权众筹行业。他提到,目前创新性小微企业仍然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银行、PE等现有金融机构的支持,更需要创新性金融机构特别是股权众筹行业的大力支持。股权众筹作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普惠金融的实现有重大作用。
最后,《报告》预测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与小微金融行业发展有如下十大趋势:金融监管趋严,行业走向合规;牌照化管理将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常态,行业准入门槛大幅提高;人工智能在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中作用日益凸显,金融智能化趋势不可抵挡;金融科技企业迎“出海”潮,东南亚市场成竞争高地;金融风险意识增强,金融基础设施成为行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监管科技成为平衡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重要突破点;智能投顾开启资产管理新时代,成为2018年金融科技又一风口;网络小贷平台将迎来新一轮洗牌潮,不合规平台将被撤销资质或自行退出市场;供应链上升国家战略,供应链金融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科技与保险将深度融合发展,保险科技引领保险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