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美
自各省份独立命制高考题以来,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间诞生了不少耐人寻味的妙题,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别出心裁的高考题是如何编撰出来的呢?事实上,万事皆有法可依,万变不会离其宗,笔者研究发现高考命题者编题的来源其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本文拟例谈之.
1从具体的模型抽象而来
例1 (2008年高考浙江卷·理10)如图1,AB是平面α的斜线段,A为斜足,若点P在平面α内运动,使得AABP的面积为定值,则动点P的轨迹是 ( )
A.圆
B.椭圆
C. 一条直线
D.两条平行直线
分析因为AABP的面积为定值,所以点P到直线AB的距离也为定值,故点P的轨迹是以AB为轴的圆柱的侧面,这样问题就变得明朗起来了.
解如图2所示,点P的轨迹是以AB为轴的圆柱的侧面,同时点P又在平面α内,易知圆柱的侧面被平面α截得的图形是一个椭圆,因此P点在平面α内的运动轨迹也为椭圆,选B.
评注编制此题的技巧就是对一个具体的立体模型进行抽象处理,保留其关键的信息,隐去那些次要的信息,并以最简洁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2由熟悉的知识拓展而来
评注 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问题一般利用判别式解决,编题者很有创意地将熟悉的圆锥曲线变成了陌生的二次曲线4x2+y2+xy=1,但这不影响解题策略,因此这是一道被“包装”过的常规题.
3把简单的“零件”组装起来
评注 本题的编制过程其实非常简单,只是将两个含参的简单函数拼接在一起,解题的策略就是将它们重新拆开,数形结合即可解决,观察题目发现α是个固定值,于是本题也可采用特值法来解决.
4将平面图形翻折起来
例4 (2009年高考浙江卷·理17)如图5,在长方形ABCD中,AB=2,BC=1,E為DC的中点,F为线段EC(端点除外)上一动点.现将AAFD沿AF折起,使平面ABD⊥平面ABC.在平面ABD内过点D作DK⊥AB,K为垂足,设AK=t,则t的取值范围是____.
5从教材中的素材改编得来
例5 (2010年高考浙江卷·理19)(如图8,一个小球从M处投入,通过管道自上而下落A或B或C.已知小球从每个叉口落入左右两个管道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某商家按上述投球方式进行促销活动,若投入的小球落到4,B,C,则分别设为l,2,3等奖.
(I)已知获得l,2,3等奖的折扣率分别为50%,70%,90%.记随机变量ξ为获得k(k=1,2,3)等奖的折扣率,求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及期望Eξ;
(Ⅱ)若有3人次(投入1球为1人次)参加促销活动,记随机变量77为获得1等奖或2等奖的人次,求P(η=2).
6从竞赛题中类比过来
评注这两道题的题设结构非常相似、所考查的知识点也基本相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大同小异,真可谓是一对孪生的姐妹,可见竞赛题通过稍事改编,摇身一变也能成为一道高考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