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8-02-03 21:57李曦
文教资料 2017年29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培养策略课外阅读

李曦

摘 要: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是十分关键的。小学教育是重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不仅要保证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为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奠定基础。本文针对小学生的阅读,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 课外阅读 语文素养 培养策略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重要,不仅关系着语文素养的形成,还会影响民族文化的水平。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和书本对话,也可以在精神上与自己对话,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其实,真正的阅读就是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并且在对话的过程中发现文字的奥妙和阅读的快乐。同时,学生可以不断地充实自己,进一步认知世界,因此,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

一、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阅读兴趣的培养。

随着升学压力的增大,一些家长过于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学生本身作业比较多,压力很大,家长再施压就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在阅读方面还不具备很强的能力,因此学生不能理解一些具有难度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虽然一些教师会重点讲解理论知识,却未能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生不能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甚至感到枯燥乏味,大大降低阅读兴趣。

(二)缺少阅读评价制度。

一些学校缺少完善的考核制度,使学生阅读过于表面化,一般只是机械地重复,死记硬背,以完成硬性的指标,由于评价制度缺失,学生不仅对课本内容无法投入,更失去阅读积极性,不会将书本当作朋友,而将语文阅读当作一种压力。

(三)指导阅读的方法不科学。

一些小学生在阅读时缺少科学的指导,就算老师对阅读做出了相应的计划,讲授了课外阅读方法,基本上还是具有局限性,都是针对一本书或一节课进行指点,并没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学生不能掌握阅读技巧,而且教师未能根据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开展相应的阅读活动,对学生阅读的材料也没有整体的规划,未能起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

(四)阅读环境的影响。

随着动画片、游戏的普及,学生将阅读重心转向娱乐,对阅读的影响很大,一些学生热衷于漫画、卡通动画片、网络游戏等,将其当作阅读的书本,对于名著的阅读也是通过电影和电视的了解,直接省去书本的阅读环节,似乎成了阅读的潮流,由于学生依赖传媒影像,时间久了必然会削弱学生阅读文字的能力,影响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措施

(一)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师要摆脱以往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主体对象,让学生发挥主导作用,进而使学生作为自己学习语文的主人。同时,教师要将重心转向指导、辅助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杂症。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调动每个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地发言,善于思考。一方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另一方面,学生掌握了更多语文知识,有助于发散思维的锻炼。

(二)开展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活动。

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师生地位平等,实现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怀,和学生相处融洽,让学生在幸福中阅读,教师再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展开有效的阅读活动,比如,朗诵比賽,让学生积极参与,不仅能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水平,还能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到语文知识,实现教学目标。

(三)引进新媒体教学。

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必然要求,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为语文阅读课堂带来新鲜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体验到新型教育法的快乐。另外,教师要明确阅读重点,理解透彻,还要熟练应用多媒体,用计算机整理阅读的重点知识,增强课件的吸引力,以多个维度的方式展示语文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阅读。

三、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读一本好书能够受益终身,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让学生积极阅读,分享好的书籍,这样学生的读书情感会逐步提升,阅读能力也会提升。教师在实际语文教学中需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多角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产生充足的学习动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相应的阅读活动,比如:讲故事、辩论赛、演讲等,也可以根据书本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表演书本中的人物角色,以表演的形式叙述,学生不仅能积极投入,还能提高阅读兴趣。

(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可以决定人的命运,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受益终生,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好的习惯,各科成绩就会得到提升。俗话说:一天之计在于晨,清晨的时光是一天之中最重要的时间,也是最佳的学习时间,要利用这个时间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为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要大声朗读,有助于学生的发音,锻炼口才。这些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除了课堂教学外,还要注重课外阅读习惯培养。当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完成后,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之后,阅读题材也会变得多样化,其实,书本阅读内容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的书籍,给出相应的书名、作者,方便学生查找,比如,四大名著,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我国传统文化,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同时,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可为学生推荐几本优秀的杂志,并且,要求学生每天至少阅读1小时,每周要完成3篇以上的简短文章,能够背诵出2首诗词,7条左右的歇后语等,每周为学生安排一节交流课,让学生就自己的阅读成果进行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endprint

(三)指导学生正确地阅读。

阅读方法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很难直接地展示给广大的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阅读,通过提问的方法,在课堂阅读中让学生主动寻找答案,学生寻找答案的过程也是自我体会的过程,有助于强化阅读能力。例如:对《丑小鸭》这篇课文进行讲解时,应该让学生整体浏览一遍课本内容,有个大概了解,然后,给学生布置问题,如丑小鸭是怎么变成白天鹅的呢?这时让学生带着问题重新阅读课文寻找答案。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通过这个故事,学生有什么感想”?学生经过思考,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就会说出感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丰富生活感悟,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有所提升,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水平。

(四)以激励手段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

学生阅读后,教师要适当对学生进行正能量的精神激励,也可以给予物质奖励,比如,评比阅读成果时,不限定参加名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让每个学生收获阅读成果的奖励。但是,如果教师不闻不问,学生就很容易失去阅读兴趣,不能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因此,教师要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保证阅读质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多样朗读,培养语感。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关键内容,从古至今,这个教学方法一直被应用。然而,由于时代的进步,一些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法方面有所偏差,常常会追求“花样”的教学方法,完全抛弃以往教育模式,课堂中的读声比较稀落。由于新课改的影响,朗读教学又一次回到语文教师的视野中。中低年級小学生正处于认知中国汉字的启蒙阶段,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关键阶段,由此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对于需要情感朗诵的课文,本质就是学生讲出作者的心声,学会运用作者的写作手法,并且展现出作者应用的风范。例如:对《黄山奇石》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反复朗读,学生会发现黄山的石头具有多而奇的特征,进而产生喜欢黄山的情感,这样,阅读时,语气就会被自然地表达出来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感情朗读,除了能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外,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

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不断开阔知识面,对于学生终身语文学习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总之,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指导方法,从而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宋桂爱.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3(35).

[2]李潇然.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3(22).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培养策略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