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兔傍地走”释义辨正

2018-02-03 14:18吕泉
考试周刊 2017年99期
关键词:木兰诗

摘 要:《木兰诗》中“双兔傍地走”中的“地”很多作品选解释为“地面”。本文通过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从语法演变和语音演变论证“地”当解释为助词“着”。

关键词:《木兰诗》;傍地走;释义

《木兰诗》是收在《乐府诗集》中的北朝民歌,历来为人们传诵,当今许多作品选也将其收入。但这些作品选在给该诗最后四句作注解时,往往存在歧误。他们通常把“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中的“地”解释为“地面”。现引录部分释义如下:

(1)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四句意为:雄兔静止时四脚仍爬搔不停,雌兔却喜欢眯缝着双眼。但双兔一起挨着地面跑时,却很难辨别雌雄了。(《中国古代文学读本》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 雌雄两兔一起贴着地面跑(傍地走),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历代叙事诗选》,贵州人民出版社)

(3) “傍地走”,一起在地上跑。(《中国历代诗歌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4) 两兔,一本作“双兔”。傍(bàng棒)地走:在地面上跑。(《古代诗歌选》,四川人民出版社)

这些解释,看似通达,但实际上存在偏差。首先,从汉语表达的逻辑来看,兔子一般只在地面上跑,无须交代,因而将“地”解释为地面会造成表达上的冗余。其次,从“双兔傍地走”句的上下文语境来看,该诗最后四句着重要表达的意思是:雄兔、雌兔在静止时眼迷离、脚扑朔,不易辨认,而当它们一起处于运动之中时,便更加难以识其雌雄了。这与它们是否在地面上跑没有关系。那么,“地”应当作何解呢?通过考察分析,我们认为“地”当作助词“着”讲,“双兔傍地走”就是“两只兔子挨着跑”的意思。

“地”作助词“着”并不少见。千百年来,该用法一直活跃在各种文献之中。现举例如下:

①水飞石上迸如雪,立地看天坐地吟。(唐·吕岩《绝句》)

②贫穷实可怜,饥寒肚露地。(唐·《王梵志诗》)

③舜子府抚琴中间,门前有一老人立地。(唐·《敦煌变文集·舜子变》)

④只见他在那里住地,依旧挂招牌做生活。(明·《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

⑤小窗坐地,侧听檐声。(南宋·辛弃疾《行香子》)

⑥女子留住鲁达在楼上坐地。(明·《水浒传》)

⑦智深叫道:“都来廨宇里坐地说话。”(明·《水浒传》)

从上面一些例子来看,“地”有作为助词“着”讲的用法。具有该义项的“地”,常附于单音节动词之后,表动作或状态的持续。这一用法在明清的白话文作品中尤为突出,在此不一一举例。

不仅文献可以印证,现代汉语方言中仍然大量保留这种用法。罗自群在《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对具有该用法的方言进行的归纳总结,现略举数例。

黑龙江哈尔滨话:说的说的就笑起来了。

山西武乡话:门口立的一大群人。

陜西神木话:小花背得书包上学校去了。

甘肃武都汉王话:病治的治的就不行了。

湖南常德话:外头下的雪,你出去搞么得。

浙江绍兴话:坐得吃。

这些方言中的表持续标记的“的”、“得”等与“地”语音相近,应当都是中古以前的“着”字的古音遗留,它们具有语法上的同源关系。因为中古以前,“着”与“地”的音韵地位相似,声母均是端组字(中古以后,知组才从端组分化出来),“地”当是同音替代“着”。后来“着”作为持续标记逐渐定型,“地”的这种用法只是零星保留在一些单音节动词之后。

参考文献:

[1]张美兰.近代汉语语法研究[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

[2]冯春田.近代汉语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吕泉,江苏省常州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卫生分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木兰诗
由《木兰诗》教学引发的思考
借助乡土资源,课内外结合学好《木兰诗》
赏析《木兰诗》的修辞美
《木兰诗》中的亲情解读
浅谈《木兰诗》的语言运用
《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及赏析
《木兰诗》中声响描写所体现的女性柔情及英雄气概
中美《木兰诗》教学设计个案比较
谈《木兰诗》的修辞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