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以新课程标准要求为导向,制订小学数学教学计划,既要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年龄以及学习心理等特点,又要结合其教学知识内容制订“一题多变”训练,对其教材习题和例题进行充分挖掘,使其潜在智能能够得以凸显,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培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一题多变;学生;发散思维;问题;解决能力;思维广阔性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主要基础科目之一,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除了要教授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基础知识,教师还需要转变其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扎实的数学基础。就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而言,虽然说涉及较广的知识面,但是教学难度都相对较浅,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和较强的可塑性,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趣味性的应用,通过“一题多变”的训练来实现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由此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一、 保持条件不变,对其问题进行改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一题多变”训练,可以保持条件不变,对其问题进行改变,引导学生根据条件自发地将各种问题提出,由此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回答该问题。比如说在开展分数教学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对分数的意义进行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对问题进行解决,由此使学生对产生于实际工作中的数量关系进行了解。假设有这样一道题目:小明打算从甲城市去乙城市,甲、乙两城之间有10%是上坡路,有15%是下坡路,那么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个条件设想各种问题。(1)小明在从甲城市去往乙城市的途中,上坡路走了一千米,那么甲城市距离乙城市有多少千米?(2)小明从乙城市回到甲城市的途中,下坡路走了三千米,那么甲城市距离乙城市多少千米?(3)小明往返甲城市和乙城市的途中上坡路走了四千米,那么甲城市距离乙城市多少千米?(4)小明往返甲城市和乙城市的途中下坡路走了五千米,那么甲城市距离乙城市多少千米?通过这种条件相同,但是可以对不同问题进行转变的“一题多变”训练形式,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原有知识内容,又能够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运用知识难点解决问题,由此实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
二、 通过“一题多变”使学生更加透彻、全面地掌握知识内容
为了能够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透彻和全面地掌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相关定理、公式以及概念等知识内容进行充分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公式是小学生在解决数学习题时会涉及的必要内容,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数学学科有全面了解和掌握,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对数学公式进行熟练掌握,由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公式运用能力。数学公式作为学习数学的基础,教师需要改变学生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虽然说死记硬背也能够帮助学生对某一数学公式进行深刻记忆,但是,学生却很难掌握其融会贯通的方法,对其数学公式很难做到熟练运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一题多变”训练效果的提高。倘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的抽象讲解课本知识内容,那么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还会影响学生准确和全面地解答相关知识题目。倘若教师在讲解其知识点内容时,能够通过多角度、多方法和多层次开展,那么就能够有助于实现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比如说,在开展《多边形的面积》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身边的多边形事物进行举例,然后让学生对其多边形物体的构造进行充分了解,由此分析、判断可将其割补为长方形还是正方形进行计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这种多变式的教学方式,既能够有助于教师直观地讲解多边形的面积教学内容,又能够让学生理解地更为全面和透彻,从而实现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三、 通过“一题多解”,使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得到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一题多解”的训练,为了能够实现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教学内容,针对性的设计“一题多解”训练题目,注重多角度对学生的启发和诱导,使学生能够探索出新的解题思路以及解题方法,从而对其题目中所蕴含的内在联系进行了解,选择出最合适的解题方案,实现对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广阔性的训练。比如说,在学习分数乘除法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五年级(一)班共有50名学生,其中男生是女生的1/4,请问有多少女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进而选择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求解。方法一:采用分数方法:“50÷(1+1/4)=40(人)”;方法二:采用方程法:“x+1/4x=50或者x(1+1/4)=50,得x=40”;方法三:采用归一法:“50÷(1+4)×4=40(人)”。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有助于学生养成多角度、多方向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又能有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正确、灵活地解答。
四、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平时授课过程中需要注重“一题多解”的思维训练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一题多解”的良好解题习惯,使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长此以往,必定能够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为学生的知识拓展提供保障,养成真正“会学习”的方法,由此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的解题欲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福连.一题多用——也谈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3(26).
[2]苗小宝.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華少年,2015(17).
[3]戴海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5(26).
作者简介:徐云,江苏省溧阳市,溧阳市昆仑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