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娟
摘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社会现代化转型的需要,能培养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能提高公民的生态素质和生态意识,对提高公民意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公民意识 实践意义
随着改革幵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体现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性,这是社会现代化转型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是提高公民意识的需要,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理论基础
公民应当具备一定的公民资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公民意识教育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好经济体制改革,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需要加强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达到个人与社会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
毛泽东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提出了促进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标,要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路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邓小平继承发展了公民意识教育理论,强调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非常重耍的地位,出教育人民成為‘四有人民,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认为应当采取疏导教育的方法进行教育,使公民具有法律意识,自觉地遵纪守法,使人们逐渐接受正确的思想,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国家的利益。
西方自由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理论强调个体之间的平等。其公民意识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公民意识,强调培育公民素质和能力,认为应该着力于培养教师的自由主义精神;西方共和主义的公民意识教育思想主张公益,主张以公民德行或公民资格来界定公益,注重公民参与意识、参与能力和实践能力;社群主义的公民意识教育理论认为个人不能独立于共同的社会群体,倡导个体是社会的产物,旨在培养公民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实现社群成员的理想和人生目标。增进民族和社会成员道德的健康性;多元文化主义公民意识教育考虑少数民族以及弱势群体的利益,通过学校教育来传递社会共同的文化,采取一些措施予以扶持和政策倾斜,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技能。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关系
公民意识教育注重培养具有权利义务意识,思想政治教育为公民意识教育提供基础,公民意识的核心是权利和义务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和塑造合格公民的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注重培养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教育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使公民获得相应的公民能力,利于公民意识培养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网络教育是新兴的公民意识教育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建立公民意识教育网站,对公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的顺利成长,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切实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公民意识教育实施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但是二者还一些方面还是存在着差异。比如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的教育对象不同,强调个人对国家、社会的服从和责任,公民意识教育的对象具有广泛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的教育内容不同,思想道德教育是以应然的道德性为本的教育,内容集中在政治意识形态上,公民意识教育则以实然的合理性为本。思想政治关注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的教育方法不同,公民意识教育以权利为本,思想政治教育以显性教育为主,公民意识强调的是权利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思想政治强调将党的政治主张和价值取向。
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毋庸置疑,但由于公民意识教育受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我国公民意识教育发展不成熟,需要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具体分析。另外,公民意识教育遭遇社会道德失范,公民意识教育对公民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个人意识过度膨胀,集体主义意识淡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没有形成平等的主体关系,极不利于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公民意识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完善,道德观念减退,诚信意识缺失,有注重思想意识的内化。
思想政治教肓为公民意识教育提供新视野,它培养公民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让公民充分认识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确自己应尽的义务和承担的社会责任。它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互动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克服公民意识教育道德失范的困惑,从而提高实效性。注重发挥课堂教育和“灌输法”的作用,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切实提高公民意识。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下的公民意识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新变化,应实现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交互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明确这是公民意识教育学科定位的需要。强调遵循公平与效率、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遵循的规则,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建设。
加强公民道德意识教育,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实现人与人的诚信友爱以及社会环境的安定有序,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下公民意识教育主体性,完善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增进公民知识和技能,关注个体在公共生活范围内所应具备的行为规范,拓宽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顺应公民社会建设的潮流,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
[2]蓝维,高峰,吕秋芳,等.公民教育:理论、历史与实践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文利.关于当前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几个问题[J].高校理论战线,2012,(02).
[5]孔亭.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考——基于公民教育的视角[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2,(02).
[6]王秋梅.公民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作者的单位:张家口广播电视大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