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斌
摘要:以广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证为依托,从创业环境、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激励机制三个方面提出创新创业保障制度体系的组成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保障制度
1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保障制度研究现状
新常态下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发展,出台了大量相关文件、大学生创业保障及优惠政策,着重在几个方面:(1)完善组织机制、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2)构建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3)加强基础设施及师资群体;(4)加强氛围营造、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在各种政策的推动下,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创新创业专业教育与实践脱节;创新创业教育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等。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的发展上,需要结合国家政策与自身特色,进一步完善相关保障制度。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以往对创业教育研究大多是对大学生创业的多维度影响因素分析,或从单一维度去研究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问题,难以形成具有完整性的保障体系。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制度保障体系,可以形成高职学生创业的体系性对策,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对高职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2.2探索大学生创业资源资金支持方法
资金短缺是令大学生创业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高职院校资金支持比较单一,主要依靠政府,企业提供,使大學生创业存在一定困难。通过构建资源支持相关的保障制度,能够更好地解决困扰大学生创业的资源支持问题,从而促进大学生积极创业。
2.3助力内涵式发展提高就业质量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保障制度的构建,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力,让其与专业教育更好地融合,让大学生们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即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这是高职院校走内涵发展道路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客观要求。
3 构建保障制度
3.1 创业环境制度
3.1.1 成立创业管理机构部门,形成创业配套规范文件
创新创业教育涉及就业、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素质教育等诸多方面,且各高职院校均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高职院校需成立创业部门,协调各相关部门,出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管理、孵化等相关管理制度及文件。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有章可循。创业机构需努力协调解决大学生创业的各项困难,如科技创新项目的专利,创业项目的营业执照等问题。为大学生创业打开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门。
3.1.2 在校园创造真实的创业环境
目前大学生校内创业实践多以校园集市,格子铺,宿舍内私自经营等方式实践,与真实的创业环境相距甚远。要使大学具备良好的创业意识,校园需具备真实的创业环境。在校内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对各项目采取招投标方式,中标团队与学校创业教育机构签订合同,并按照合同缴纳投标费用,团队自负盈亏,从而令校园创业实践摆脱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即能感受真实的创业环境,又能在学校创业政策下最大限度保障大学生利益。
3.1.3 创业与学生工作相结合融入校园活动
目前大学生由于对创业未足够重视,多数学生未具有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意识。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创业热情;另一方面,可以将创业教育与学生工作紧密结合,尝试开展新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如创新大赛、创业大赛、营销大赛等活动时加入众筹、现场邀请合作伙伴、现场投资等环节,通过各项活动使创业创新精神深入到学生当中,并通过新颖的活动形式丰富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
3.1.4 建立风险基金,形成风险保障制度
大学生正处于朝气蓬勃的时期,创业更是充满激情,有着一往无前的胆量与勇气,但在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同时,必须在鼓励创业的同时开展风险教育培养学生风险意识,并为大学生创业制定风险保障制度。学校可以建立创业风险基金、制定创业保障制度保障大学生创业利益,并通过探索风险基金的使用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大学生创业风险。
3.2 创新创业教育制度
3.2.1 成立创业导师团队
成立由教师、企业家等组成的跨学科创业导师团队,通过创业课程、创业讲座、政策咨询、业务指导等方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项目论证、业务咨询和决策参考等服务。在提供咨询决策的过程中,创业导师也可以发掘有潜力的创业项目重点跟踪帮助,甚至直接进行投资,同时提倡创业导师团队到企业实践开拓视野。
3.2.2 完善创新创业人才考核机制
创新创业人才有其特殊性,国内外因在校期间创业而挂科、辍学的例子屡见不鲜。高职院校必须探索创新人才的考核机制。如创业实践成功可抵部分学分,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创业实践可替换毕业综合实践、毕业论文等。
3.3 创业激励制度
3.3.1 成立风险投资机构
创业团队可由企业家、投资机构、在校教师、学生等成员组成,并成立风险投资机构,对各项目的前景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投资。投资方与学生创业团队签订合同,确定股份分配。通过风险投资机构的不断投资保证创业项目后续发展的生命力。
3.3.2 形成创业激励机制
为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需形成创业团队考核体制,并加大奖励激励力度,形成激励机制常态化。对优秀创业项目、优秀创业团队、优秀创业导师均可列入奖励范围;对各类创新创业赛事获奖项目采取资金投入,奖金鼓励,企业孵化等激励措施;对创业成功的优秀学生进行宣传激励等。通过全面的激励机制使大学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
4 结语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本文提出从创业环境、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激励制度共三个方面构建创新创业保障制度体系,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发展策略,该制度体系将在实证研究中继续完善。
参考文献:
[1]李爱骥.基于生涯规划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7(01):39-43.
[2]王丽杰,徐磊,吴汉东,等.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构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2):209-210.
项目课题:2015年校级课题“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制度保障与资源支持研究”,课题编号:YJW201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