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课的三种教学方式举隅

2018-02-02 18:04梁莉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

梁莉

[摘 要]课题研究课是近年来教育科研扎根课堂、研究与教学实现整合的一种新型载体,是区别于教研课的一种新课型。在当前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的现实状况下,课题 研究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及探索价值。

[关键词]课题研究课;教学方式;典型课例

课题研究课是近两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教科研专项活动的一个“热词”,也是区教科室“科研送教”的一种“惯例”。即每学期以“课题研究课”为主题开展教科联盟活动,每个联盟组长单位负责确定研究课题和开课老师,区教科室对开课老师进行“一对一”“面对面”“全过程”的跟踪指导。指导中发现,教师们的困惑绝大多数集中在当课题研究课具体到一节课时,到底应该怎么上。教师们提出的问题主要包括:研究预设应该如何着落到课堂?研究预设应该着落在某些教学环节抑或整个课堂?研究预设放到课堂时,教学应该怎样设计?研究预设会不会打乱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课到底应该以研究为主还是以教学为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此试以三位教师的课题研究课为例,对研究预设如何落地课堂的三种教学方式加以辨析,以厘清混沌,指导实践。

一、重合式课题研究课

区小学教科联盟活动安排第一位教师上课题研究课,课题是“中高年级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策略研究”。教师结合课题内容,准备上一节作文讲评课。教师的课题研究目标与语文课标保持了一致性——“让学生修改作文,掌握修改方法,提高修改能力”。由于教师事先对课题研究课有了大致了解,知道课题研究课就是要将预先设计的解决措施放到课堂教学中去尝试、验证,因此,在课前预设了“七星三评表”和“习作修改表”(见表1、表2)。

“七星三评表”涉及到作文修改的字、词、句、段、篇等方面,“习作修改表”记录、对比了修改前后的真实情况,这两张表的综合运用,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实现互学互长,提高写作水平。研究措施明晰了,但是具体到课堂如何实施,教师却有些困惑:运用两张表,意味着要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进行修改和讲评,当评改方式都要发生变化的时候,课堂应该怎样设计?于是,教师和课题组坐下来一起探讨:既然课题研究课是学科教学与课题研究的结合体,那么,它势必承载着双重的目标和内容,即教学目标和研究目标,教学内容和研究内容。讨论中发现,从学科教学和课题研究的价值指向和逻辑关系来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研究目标其实是高度一致的,共同指向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习作的评改,研究内容是习作评改的策略——“七星三评表”和“习作修改表”的运用,教学内容与研究内容也相互一致且有直接联系。因此,这类课可称之为重合式课题研究课。在介入时机和方式上,两张表的运用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以七个方面(“七星”)开展的学生自评、生生评价、教师评价(“三评”)为主线,以“习作修改表”为依托,主要教学环节简录如下。

【自评环节】自主评改,自我诊断。教师发下学生的习作——《我喜欢(崇拜)的人》,学生自己先读一读,然后运用“七星三评表”对自己的习作从七个方面进行自主评改、自我诊断,填写“习作修改表”,最后推选代表说一说自己的习作思路和收获之处。

【互评环节】小组合作,取长补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间相互交换作文,运用“七星三评表”,轮流点评,指出优缺点,填写“习作修改表”,最后小组代表全班展示修改结果。

【师评环节】总结评价,展示成果。教師结合学生点评,在“七星三评表”上进行总结性评价,对佳作进一步赏析评价,总结评改经验和习作成果。

从上课效果来看,这节课的研究与教学取得了和谐共振。一方面,教师利用表格支架的学习支撑作用,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评价作文的指标,明确作文评价的方向,更准确中肯地评价作文,在反复修改中逐步建立写作的基本路径;另一方面,两张表较好地解决了传统作文评改中的一些弊端,调动了学生参与评改的积极性,发挥了集体智慧。而且在评改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每篇习作的深入分析,特别是对一些优秀的写法、巧妙构思有了更深的理解,自然会“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从属式课题研究课

对于低年级语文教学而言,词语依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第二位教师主持的“谋形任势:词语教学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应运而生。“谋形任势”是孙子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指挥员优秀与否的重要指标。借鉴《孙子兵法》的这种思想,改造课堂教学,教师同样需要具备“谋形任势”的能力。“谋形”指教师对学情、教材等影响教学的各个因素的客观认知,“任势”则是基于以上认知对要素进行改造和设计。以《小露珠》为例,这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新鲜有趣,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好材料。由于授课教师所教的三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的过渡时期,在此情况下,如何提高词语教学的有效性呢?教师预设的教学策略是“理解·训练·积累”。有关词语教学环节的教学片段实录如下。

师:在小青蛙的眼中,小露珠是什么样子的?

生:像钻石那么闪亮。

师:你见过钻石么?在哪儿见过?(师出示钻石和露珠图片)

生:女孩子的发夹、妈妈手上戴的钻石戒指。

师:你联想到了哪些词语?

生:闪亮、亮闪闪、亮晶晶、金光闪烁……

(设计意图:图片对比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因此思路大开,直观感受到“闪亮”一词的含义,品味到用词的形象生动。)

师:请关注“精神”这个词语,结合语境选择准确词义。(生出示词典含义,选择准确词义。)

(设计意图:查工具书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一词多义,快速积累词语。)

师:文中还有哪个词也是“精神”的意思?

生:生机勃勃。

师:从哪里可以读出“生机勃勃”?

生: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数不尽的鲜花嫩草。endprint

(设计意图:联系上下文也是正确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师:读课文2—5自然段,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小动物们的出场方式不同。小青蛙是“蹦”到大荷叶上的,小蟋蟀是“爬”到草秆上的,小蝴蝶是“落”在花朵上的。

师:这几个词能不能调换顺序?

生:不可以,这样就不准确了。(学生说话练习,体会用词准确。)

师:自读第7自然段,用“越来越”练习说话,了解小露珠生动活泼、充满生机的特点。

生1:雨下得越来越大,路上的行人也越来越少了。

生2:妈妈的年纪越来越大,皱纹也越来越多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语言训练,从模仿到想象,从理解到运用,对体悟用词的精准性和写作大有裨益。)

这节课的研究目标是提高词语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内容是词语教学策略“理解·训练·积累”;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优美的语言,体会小露珠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内容是“小露珠第一课时学习”。显而易见,这节课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从属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且为之服务。这类课可称之为从属式课题研究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图片对比、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模仿说话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介入時机上,和之前课例的全过程介入有所不同。由于词语教学不是本节课的全部内容,因而该策略的运用主要在词语教学环节。

三、并列式课题研究课

中班幼儿数学游戏“数字接龙”是幼儿园教科联盟活动推荐过的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让幼儿在体验中快乐知礼的实践研究”。第三位教师是第一次上课题研究课,自谦为“牛吃蟹”。备课伊始,教师感到困惑的是:上课内容和课题研究看上去并没有关系,这种情况下,怎么设计教学?这个问题比较典型,不妨换个专业性的问法:当教学目标和研究目标,教学内容和研究内容没有直接联系或相互独立的情况下,课题研究课应该怎样设计?

一起讨论时授课教师提到,以往“数字接龙”教学活动中,是借助既定的游戏规则,让幼儿在“玩”的过程,获得一定的数学知识,学会辨认数字,理解数的形成、组成,练习加减运算技能等。但有时候,一种游戏显得单调了,教师们会变个新花样——改编游戏,保持游戏的新鲜感。听到这里,大家突然脑洞大开:既然游戏可以改编,那么我们何不将礼仪元素渗透进游戏规则?这样不但能体现游戏的“研究味”,还能玩出“新概念”。由此商定研究预设策略——“创编游戏规则”,即教师对游戏进行改编,将礼仪元素加入接龙游戏规则,让幼儿在集体游戏的过程中体验礼、知晓礼、运用礼。游戏片段实录如下。

师:小朋友们,我们的游戏叫做数字接龙大闯关。(师出示数字1、2、4、3、5、6、8、7、9、10。)

师:游戏规则是要求一人说一个数,不抢也不拖,声音响亮,听清别人,做好自己;发生数字顺序变化的,相邻的两个小朋友数完后还要给对方用大拇指点赞;每个人有十个游戏币,对于认真倾听他人数数、主动帮助同伴、不嘲笑同伴错误的小朋友,有游戏币奖励,而少数、漏数、慢数、错数就要交出一个游戏币。

幼儿进入游戏过程。一轮游戏结束。

乐乐:老师,我刚才没注意听,数错了。

(乐乐主动交出一个游戏币,并轻轻放在了准备好的篮子里。)

师:小苏,你怎么做到一次也不错的?给小朋友们讲一下。

小苏:我一边注意听前面一个人的报数,一边盯着大屏幕上的数字说。

师:为什么呀?

小苏:因为我发现3、4和 7、8位置交换了,如果不注意听和看,很容易报错。

师:依依、青青两个小朋友数到4、3时,反映比较快,几乎同时给了对方一个大拇指。我们请他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依依:我数完4,差点忘记点赞,幸亏青青拽了我一下。谢谢你青青!

青青:不客气!好朋友之间就要互相帮助。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而规则意识的养成,应该从娃娃抓起。这节课,教师将一个普通的接龙游戏规则进行了创编,将遵守规则、尊重他人、文明知礼、诚实守信、友爱互助等礼仪元素渗透其中,让幼儿在玩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到了礼仪教育,研究预设在游戏进程中得到了充分证实,同时也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里,游戏规则的改编是打通研究与教学的突破口,把两个原本看起来关联不大的内容——礼仪教育研究与游戏活动联结了起来。与前两类课相比,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对独立的这类课,可称之为并列式课题研究课。

四、观点提炼

1.基于教学形式的角度。以上三种形式是笔者从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如何“对接”的实践研究中提炼出的课题研究课的三种基本教学形式,是从学科教学和课题研究的角度,根据教学内容和研究内容、教学目标和研究目标之间的关系,对课题研究课进行的一种大致划分。这种划分对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课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2.基于研究本义的角度。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课题研究课,都应该回归研究的本义。教科研不是附着于教育教学的“附加物”,上课题研究课也不是为科研而科研,课题研究如果不能支撑或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其研究再深入,方法再创新,理论再强大,也很难激发出教师的研究热情。

3.基于目标定位的角度。“学生是教师反馈教学信息的镜子”,因此,课题研究课的重心必须指向学生发展。评价一种教学策略是否有效,一种教学模式是否能推动课改,一堂课题研究课是否成功验证了研究预设,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

4.基于适用课题的角度。唯有和课堂教学有关的课题才具备开设课题研究课的条件。因为课题研究课没有能脱离学科教学的,其研究内容和目标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和达成的,不可能游离于学科教学过程之外。但其价值指向又是相对独立的,它的聚焦点和着力点不仅仅是教学学科知识和相关的技能,还要更关注教学的思想、观念、方法、手段、策略、途径以及支撑教学的非智力因素等。

5.基于课例选取的角度。笔者从实践指导过的众多课例中,提炼出了课题研究课的三种基本教学方式,选取的三节典型课例或许是常见的一般意义上的课,但却正是课题研究课的“雏形”,代表着研究者在研究初期的种种尝试与挑战。随着研究问题的不断解决,随着教师们对课题研究课的认识不断加深,优秀课例必定会连续不断地涌现。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张慧籽)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
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其教学方式探索
当十二星座成为老师
如果十二星座是语文老师
对教学方式的分析与阐述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聚焦核心素养 改革教学方式——南安国光中学提升办学质量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传统教学方式在高中文科教学中的继承与发展初探
信息化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