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楠
摘要:中介语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产生的不同于学习者第一语言和目的语的过渡性语言系统,对第二语言教学有重要意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通过研究不同语言背景的学生的中介语使用情况及其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方能使学习者语言不断接近目的语系统。本文主要谈中介语理论研究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中介语理论;二语习得;对外汉语;教学启示
中介语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它的规律性变化反映了学习者学习目的语的过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对于中介语进行正确地区分、认识,并根据学生在语言习得中的出错原因和类型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方法纠正,就能将学生错误变成教学资源,从而有效地应用于教学。
中介语理论的研究能够给予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一些启示:
一、正确对待学生在语言习得中的错误,防止中介语“石化”
学生在不同的语言学习期有不同的语言状态,教师在不同阶段应该对症下药,才能保证学生更好地习得。
(一)无规律的错误阶段
学生在习得汉语的初期呈现的中介语的语言状态处于无规律的错误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者对于汉语的规则只有模糊的感性认识,他们有交际意图,但并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图。在这一阶段学生犯的语用错误,无法解释和纠正。汉语教师应对这一时期学生出现的错误采取容忍态度,不必有错必纠或给予过多解释,示意学生,并给予正确的说法即可。这一时期学生的汉语水平低下,教师如果纠正和解释过多,反而会造成学生在学习初期的畏难情绪。
(二)突生阶段
突生阶段是学生的目的语系统已形成规则,但仍需进一步内化的阶段。这一阶段学生不能解释和纠正自己的错误。教师对待此时期的错误应该纠正并且做出解释,及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完整的概念,提高学生语言的内化程度。
(三)在系统形成与稳定阶段
在系统形成与稳定阶段,教师对学生这一时期错误只需点到为止,不必多做解释,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
当学生的语言处于不稳定状态时,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观察并记录典型与普遍的中介语,在教学中采取主动引导的方式,防患于未然,促进学生中介语的健康发展,避免“化石化”的发生。
二、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准确达到目的语的程度,只能达到中介语的某一阶段,因此对于处于不同中介语阶段的教学方法、难度要求也应随之调整以保证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兴趣和信心。
教师应正确估计学生的中介语所处的阶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大纲、选择教材、设计教学。教材是学习语言的载体,而教师是语言的传授者,好的教材对于学习者来说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他们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的误区。语言能力的发展进程有固定的次序,那么根据教材所设计的教学过程也应当考虑这种固定的次序,这样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增强学习任务的挑战性。
三、提高二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保证语言的有效输入
学习的成效与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技巧相关。教师授课时所犯的错误会被学生当作正确的输入,如果这种错误没有被意识到也没有得到及时地纠正,那就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作为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语言技能,防止语言失误。其次,教师应深刻认识中介语产生的内部机制,对学生的中介语仔细观察与分析。然后,教师要把握好语言输入的难易程度以确保学生的有效输入,把语言的输入控制在“i+1”的输入模式。最后,教师应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原版电视节目、影片,鼓励学生多读原版文章,提高学生目的语输入的质量。
四、重视汉文化引入
汉语是汉文化的载体,它深深打上了汉民族文化的烙印。在学习中,学习者往往会以母语文化的风俗习惯价值标准来和中国人进行交际,往往会出现一些不符合汉语交际规范的一些话语,从而造成汉语的语用失误。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汉文化的输入。
教师应指导学生多阅读与文化相关的书籍,使学生熟悉汉语语用习惯,分析母语和汉语的不同表达方式、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不同的句法结构。此外,教师可采用主题教学的模式,引导学习者发现作品中包含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观念,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不同文化的交际模式,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五、适当引入中介语助学生克服语言习得中的沉默期
在学习初期,由于学生掌握的汉语词汇和规则有限,往往不愿意开口说话。教师适当地输入母语的表达方式,可促进学生更加大胆而轻松地交流。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地使用中介语,鼓励和引导学生勇于开口表达。
中介语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性语言,它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交际手段。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中介语的介入有时可以促进交际的成功。因为教学过程实质上也是教师和学生的交际过程。教师适度地引入中介语,促成了师生交际的成功,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
我们试图运用中介语理论并结合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经验,探索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丰富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随着来华留学生的增加,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日益增多,對外汉语教学的实践迫切需要相关理论的指导。语言教学的关键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对外汉语教学也是如此,我们对中介语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应用研究,也是为了能够解决这两个问题。
参考文献:
[1]Selinker,Interlangug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72 (10).
[2]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3]鲁健冀.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4]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学院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