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需要技术标准吗

2018-02-01 02:09宁宇
财经国家周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技术标准标准企业

宁宇

技术标准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多年以前有一种说法非常流行,叫做“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不少专家学者视标准为“赢者通吃”的手段,认为谁掌控了技术标准,就等同于掌握了市场竞争主动权。

有这样的认知,是因为我们的产业和企业那时候离“标准”太远,只能想象在技术标准领域有话语权的样子。等科技、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尤其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才更清晰准确地理解标准对产业的价值和贡献、可能面对的风险,以及需要付出的代价。

传统行业遵从标准

技术标准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才会诞生和成长。

首先,技术标准有助于将不同厂商的产品组合在一起。比如螺丝和螺母的尺寸,如果是标准化的尺寸,那么无论是哪一国哪个企业生产出来的,都可以与同规格的配套产品实现对接。

其次,技术标准有助于降低成本。因为符合技术标准的产品可以在不同厂商之间相互替换,因此产品的使用者受益于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谁的价格低质量好就用谁的。

在通信行业,不同运营商之间需要互联互通,不同设备之间也有互联的需求,因此技术标准化是必须的,各方必须严格执行统一的标准规范才有可能建成通达全球的通信网络。

差异 互联网企业的标准制定不需要横向沟通,更不用通过吵架决定谁的标准更好,有需求就定,错了再改。

这就意味着,任何一家设备制造商都必须遵从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和颁布的技术标准,任何一家运营商也只能遵从国际标准的互联互通规则。在通信行业,创新首先要基于标准化的网络和技术,“局域网”或“专用网”的方式很难为大众接受。

在必须遵从统一技术标准的产业里,往往容易形成后发优势。因为前期创新的成本比较大,而创新的结果又必须通过标准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后来者省去了试错的成本和风险,打的是“固定靶”,就可以一步到位,迅速追上领先者。

然而,这种跟随方式在商业上的收益往往不如创新者。一旦形成稳定的技术标准,往往意味着市场开放、竞争者众多,因此参与者难以获得丰厚的利润,大部分情况下只能靠薄利多销,靠规模带动发展。

第二重境界:参与标准

当技术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企业往往会参与标准制定工作。这样做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是为创新发展贡献价值,承担更多企业责任。

参与新标准制定工作的,往往都是此前得益于产业发展的大佬。对于那些单一企业难以拉动创新的行业来说,在统一的框架下,由企业组成联盟的方式开展联合创新,试图做大产业蛋糕,带动产业的下一轮发展。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传统行业,可以将分散在各地的能力聚集在一起,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如果成功则是全行业受益,参与者会收获行业的认可。

其二,是占据技术制高点,试图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

然而各企业之间往往是相互竞争的关系,因此技术标准领域也成为厂商之间的竞争场所。

比如通信领域的标准制定过程主要是这样的:基于基础框架,由各家设备制造商提出建议,再通过讨论和投票最终确定标准。如果某一家的建议最终被采纳,那么往往就拥有先发优势,而别家还要根据技术标准对产品进行调整。这就意味着标准的主导方可以获得更低的成本,以及运用专利布局获取更多更大的收益。如果能参与制定客户的企业标准,对招投标规则产生影响,那商业利益就更直接了。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技术标准不是讨论出来的,要么就是开放的标准协议,要么就是事实标准——谁先做出来,谁就是标准。

参与标准制定是有一定创新风险的,投入并不一定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有的企业规模小,只能参与少量标准制定工作,运气不好的话投入没有产出;有的刚刚参与标准制定的企业,投入的人力和资源为他人做嫁衣,投入和产生的价值远大于实际的收获。初期多多少少都会交一些“学费”,直到打出了名气熬出头,才会获得和其他玩家同等的待遇。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即便参与了标准制定,甚至做到主导某部分的技术标准,也必须在既定的框架范围之内。整体的框架是事先定义好的,大部分标准是微创新,这限制了创新的空间,参与者很难对框架进行大范围调整或者大幅度扩展,产生的价值以及领先的持续时间有限。

引领标准时代到来

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让标准制定工作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基于底层通信网络的开放性,互联网公司可以为全球客户提供统一的服务,因此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自身并没有互联互通的需求,因此也就用不着标准,想做什么直接做就是了。

对于用户跨企业使用业务的需求,互联网公司也没有积极回应——想象下微信和阿里旺旺相互发消息,或者把京东和淘宝的商品打成一个营销包,这样的场景会发生么?

唯一需要標准的,是互联网企业与其他IT系统的对接。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技术标准不是讨论出来的,要么就是开放的标准协议,要么就是事实标准——谁先做出来,谁就是标准。比如各个银行的接口协议不同,当互联网和这些银行对接的时候,只能适应对方的技术标准;而当互联网企业自己定义了接口标准之后,与其对接的IT系统就必须遵从互联网企业的规则。

与传统行业不同,互联网企业的标准制定不需要横向沟通,更不用通过吵架决定谁的标准更好,有需求就定,错了再改,因此互联网企业保持着行业领导者的态势,他做的标准更快捷、更高效。

互联网的领跑者会获得更多信息和发展空间,通过不断的创新以及敏捷的纠错来引领行业发展和技术标准,越跑越快。这种模式下,跟随者跟上领先者的脚步都很难,更不要说超越了,因此互联网领域更容易出现“强者恒强、赢家通吃”的格局。

由此可见,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对于技术标准的理解和使用完全不同。围绕技术标准,传统行业和互联网企业走的是不一样的路径,是稳健还是创新,行业不同、企业不同,选择的手段和路径也不该千篇一律。

一般在传统行业挣扎的企业,能从最初的跟随标准发展到参与标准制定,已经是不小的进步了。因为在传统行业里,市场格局相对固化,话语权被行业领头企业牢牢掌控,能进到圈子里实属不易,既要承认人家的游戏规则,还要表现出优于常人之处,才可能与行业一起,在平衡中缓慢而稳健地发展。

互联网行业则恰恰相反,单纯创造一套属于自己的标准在技术上并不难,但创新的风险完全由企业自行承担。如果没有人和你一起玩,再牛的产品、再好的技术,无人喝彩的结果只能是铩羽而归。所以在实际的商业环境中,互联网公司的技术标准往往需要和产业生态同步演进,要找到志同道合的团队同心协力,才可能获得成功。

猜你喜欢
技术标准标准企业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储油罐防腐施工工艺与技术标准
2018上海企业100强
永远幸福
党员标准是什么?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标准化的路径选择与对策研究
我国技术标准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养护方法与技术标准研究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