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的坚守与突破

2018-02-01 02:09瞭望智库产业研究部
财经国家周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杨国强碧桂园机器人

瞭望智库产业研究部

2018年12月10日,在碧桂园集团的管理会议上,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分享了他对行业发展趋势、公司业务和核心竞争力的思考,以及他最新的机器人梦想。

他着重讲了两个方面,一是“地产不悲观”,二是“科技代表未来”。

在集团总部,时常见到这位碧桂园大当家被拥在一群年轻高管中间,忙碌奔波于会见各方人群:政府领导、媒体、合作方。

二十年来,他一手将昔日的北滘镇建筑施工队,打造成为今天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地产企业之一。

碧桂园打造的SSGF高质量建造体系项目。

杨国强私下常说,“我是一无所有的农民出身,我小时候家里很穷。”

他也常说,“如果没有北滘建筑施工队,我就没有起步的舞台,如果不是顺德率先进行產权改革,我就不会有更大的事业发展空间。”

更重要的,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中国尤其是珠三角波澜壮阔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我的故事又该如何书写呢?”

起于微末

1992年3月,顺德县撤县建市。佛山市北滘镇党委书记对杨国强说,上面有精神,集体公司要转制卖给私人,问他的意见。

杨立刻表态:“尽管我没有钱,但是有信心。”

1993年6月,北滘政府和杨国强等人签署了当地第一份转制协议,政府同意将“北滘建筑”转让给后者,这家企业成为日后其地产旗下建筑业务的平台。

1994年秋天,三和物业的顺德项目销售不畅,资方想退出。杨国强再次说服了杨二珠、苏汝波、张耀垣和区学铭,五人共同出资8000万元,收购了三和物业在顺德北滘镇的项目公司股权,并更名为“碧桂园物业发展有限公司”。

从此,杨国强把自己投放到了一个完全不可预知的人生轨道当中,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中,他打造了一个自己都始料未及的千亿级地产商业集团。

当时,正值中国现代经济人物风云际会。1992年,沿海城市出现了一股房地产投资热潮,创建了万科的王石、创建了北京万通的潘石屹、北京华远总经理的任志强,都开始进入地产行业。

公司成立后,杨国强带着碧桂园的创建团队前往香港、深圳、广州学习经验。

12月16日,清华大学- 博智林机器人联合研究院正式揭牌。

在20世纪90年代初,他们首创了“学区房”的概念,用2000万元的广告费获得了5000万元的收入。“碧桂园,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这句宣传标语出现在了几乎每一个核心路口。

2001年,广州凤凰城项目开启,数十栋楼房一起施工,几百座塔吊同时运转,碧桂园连续数月实现销售收入全国第二。2005年,佛山数个项目同时发售,碧桂园登时跃居中国房地产收入第一。

随后,碧桂园趁热打铁,在2007年实现香港联交所上市,获得超过150亿港元的融资,为接下来市场寒冬储备了弹药。

逆势做大

“我们的商业模式很独特,别人想学也学不来。”早期的时候,杨国强常常这样讲,“建老百姓能买得起的好房子”,这个商业模式已经得到市场验证,把生意做大只是时间问题。

实际上,站在现在回顾碧桂园的商业轨迹,确实有些与众不同。

从2000年到2008年,各大房企都从90年代的本地化发展走向全国扩张。此时,万科、保利、融创等企业几乎都在抢占一、二线与核心城市,只有碧桂园和恒大在三、四线城市发展,特别是碧桂园,甚至在城乡接合部拿地。

直到2015年,连恒大也开始抢占北上广核心城市的地块,而碧桂园只将业务延伸到核心城市的近郊,并始终坚持远离“地王”。

一直以来,碧桂园从农村出生,始终紧扣中国城镇化发展方向,选择在城市的郊区大面积造城, 通过低成本拿地、快速设计开发、配套到位、精装修交房、快速回笼资金等方式,成为三、四线城市的王牌房企。

有一种说法,哪怕每平米只赚一百元,碧桂园也可以做;如果喜马拉雅山上有机会,碧桂园都可以去。

2006年底,碧桂园有23个项目,其中21个项目位于广东省内,另外两个分别位于湖南长沙和内蒙古满洲里。两年后的2008年底,碧桂园的54个项目中,有28个位于广东省内,26个位于其他省市,全国局面渐渐铺开。

后来,杨国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坚信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会变,只要是好的地产物业总会有人买,踏踏实实地做,在“用心”二字上下功夫,“要有那么一点特别,”那就是在别人都不看好的时候,不跟风、不气馁,冷静地进行市场分析,小心求证,大胆部署。

这一思路的效果很快再次得到证实。

2014年,地产行业遇到巨大下行压力,地产企业都在忙着缩减投资或者进行五花八门的多元化尝试,碧桂园却反其道行之,一面推行开源节流的举措,一面抓紧买地屯粮。

“地产寒冬是来自市场的考验,这时候更应该上下一心,努力去找好地、囤积弹药,否则下两年集团的业绩增长在哪里?”集团内部人士说,这就是碧桂园当时的内部口径,看到了机会,为什么不搏一下?

随后,碧桂园逆势推出了“劳斯莱斯”系列产品战略,要在三、四线甚至五线城市拓展定位更高端的项目,市场当一片哗然。

当时,碧桂园的市场部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多数三、四线城市已不缺房子, 而是缺好房子,“劳斯莱斯”战略的思维在于树标杆、促升级、创造市场,这是公司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为了适应区域化扩张和本地深耕的需要,2015年碧桂園设立了城市公司,变成了“总部-区域-城市”的三级架构,结构更加扁平,缩小了管理半径,提高了沟通效率。

果然不久之后,国内地产市场迅速回暖,碧桂园借此时机一举超越数名同行,在2017年登上6000亿元的中国销冠。截至2017年底,碧桂园覆盖220个城市、30个省区市,拥有1468个项目。

1468 截至2017年底, 碧桂园覆盖220 个城市、30 个省区市,拥有1468 个项目。

砥砺前行

没有一种成长的道路,不是自我蜕变的。

12月16日,清华大学与碧桂园集团在广东佛山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研发与应用、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全面合作。当天,清华大学-博智林机器人联合研究院也正式揭牌。

“今天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不只是面向单项热门技术,也瞄准未来技术;不只关注技术创新,也关注人才交流合作。”清华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邱勇在致辞中说。

他表示,相信双方强强联手,不仅会产出一系列丰硕的成果,还会缔造出新的产教融合模式。

正如李嘉诚家族,上世纪60年代经营房地产,七八十年代开始增加零售、公用事业和港口,一直到现在调整为电信、零售、公用事业和能源等。当房地产市场进入到“存量时代”,中国的房企大佬们是否应该“提前动手拐大弯”,或者至少降低发展速度,寻找更具上升潜力的业务增长点?

2016年,碧桂园将物业管理业务拆分,在2018年成功上市;2017年,成立长租事业部,在北上广深、武汉和厦门等城市筹备,目前已获取项目超过8000间;截至2017底,碧桂园旗下还拥有48家酒店。

“我对碧桂园的定位是高科技企业,未来要像生产汽车一样生产房子。”杨国强表示,现在来说最重要的仍然是提高企业的发展质量和竞争力。

“我梦想着,在这10平方公里建成一个机器人谷。”杨国强宣布,5年拟投800亿元建造机器人谷,期待这里能够聚集全中国最优秀的机器人企业,吸引全世界人才创业。

如果有一天,建筑工人所做的繁重、重复、危险的劳动,都能由机器人来完成,而且品质更高、更安全,那将会给现在房企生态带来怎样天翻地覆的变化?

随着互联网的来临和普及、科技大爆炸倒逼着企业不断进行自我革新,每个人都预想着在这个时代成为创新者或被创新颠覆者。

二十年来,碧桂园已经积累了巨大的优势,拥有超过300万业主的客户基础,具备有竞争力的物业开发能力,广泛的销售渠道和多元的融资渠道,也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完全有基础、有能力开拓一个更加伟大的商业版图。

杨国强曾说,在凤凰的各种象征意义中,我也非常看重“浴火重生”这一点,因为从来没有什么成功之路,是一成不变的。

“我永远骄傲,但同时我又诚惶诚恐。也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强大。”

猜你喜欢
杨国强碧桂园机器人
碧桂园集团扶贫
碧桂园的“过人”之处
从贫农到地产首富,身价超400亿,他却甘居幕后让女人当家……
碧桂园大肆举债撑大销售规模 物业公司分拆上市计划已上报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读《碧桂园,哭了》,有感
“最土”的中国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