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一核+三星+三片区”扇形城镇体系发展对策

2018-02-01 08:21孟祥林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周口市片区城镇

孟祥林

(华北电力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3)

一、周口城镇团与中原城市体系的关系

构建城镇团需要以城市体系为背景,周口市在构建城镇团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与中原城市群间的关系[1]。从图1中可以看出,以周口市为中心的Qzk位于中原城市群的东部边缘的中部。中原城市群通过lzx、lzd两条南北向的主链将中原城市群

图1 周口市城镇团与中原城市群

的三个城市团串联在了一起。周口市位于中南端的城市团,该城市团由“许昌市+平顶山市+漯河市+驻马店市+周口市”整合在一起,以郑州市为核心通过整合“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焦作市+新乡市”在一起的城市团与河南省行政区划南端的信阳市城镇团整合在一起的过程中扮演着中介角色。由“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整合在一起的城镇团位于河南省行政区划的北端,通过lzx、lzd两条城镇链与中原城市群的中心整合在一起。城镇链是以乡镇中心地为主导构建起来的串珠状链条,城镇链上的县级中心地较乡镇中心地发挥着更大的作用,能够将邻近的乡镇中心地整合在一起并对较大的腹地产生更好的辐射作用。因此构建起来的城镇链在体现乡镇中心地的同时也要体现县级中心地,两种不同行政级别的中心地需要同时出现在同一个链条中。从图1可以看出,周口市需要通过lzl和lzx两条城镇链分别与漯河市、许昌市建立联系,从而融到“许昌市+平顶山市+漯河市+驻马店市”整合在一起的城镇团中。图1中的lzx链通过登封市与洛阳市联系在一起,在“洛阳市—开封市—周口市”间形成三角形城市环。从图1可以看出,郑州市位于“洛阳市—开封市”城镇链上,“郑州市—洛阳市—许昌市”间也形成了三角形的发展格局。许昌市成为将周口市与洛阳市、郑州市联系在一起的节点。周口市位于河南省行政区域的东部边缘,只有通过lzl、lzx、lzd等城镇链分别向西、西北、北三个方向与漯河市、许昌市、开封市建立联系,才能够有效地规避周口市的区位劣势,为其走上较快的城镇化轨道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在周口市与周边的中等城市构建城镇链从而为构建城镇体系创建更好的发展环境的同时,也要从周口市行政区划内部做文章。根据行政区划内各个县级中心地间的关系进行分区划片,在县级行政单元间构建起相对更加紧密的联系,充分依托乡镇中心地在各个子片区内构建起城镇组团,同时要从县级中心地中选择与周口市能够更好地建立联系的中心地作为子片区的中心,在子片区的乡镇中心地与周口市间扮演节点角色,从而在整个周口市内形成以周口市中心地为核心的多层级的中心地体系,推动整个区域内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升。

二、跨行政区划的“双层扇形城镇体系”发展构想

周口市辖扶沟县、太康县、西华县、项城市、鹿邑县、淮阳县、郸城县、沈丘县、商水县,这些县级中心地可以通过双层扇形模式的城镇体系整合在一起,通过乡镇中心地将县级中心地串联起来,见图2。在这个双层扇形城镇体系中,商丘市行政区划内的柘城县需要扮演扇形区域圆心的角色,成为扇形区域内沿半径方向的城镇链汇聚的节点,这些沿

图2 周口市扇形城镇体系示意图

半径方向的城镇链因而也就成为跨行政区划的城镇链。lz1即“扶沟县—大李庄乡—吕潭乡—常营镇—独塘乡—高朗乡—朱口镇—岗王乡—柘城县”一线,在周口市的北侧形成一条东西向的城镇链;lz2即“柘城县—张桥乡—玄武镇—邱集乡—试量镇—吴台镇—胡集乡—郸城县—钱店镇—白集镇—沈丘县”一线,该城镇链将“柘城县—郸城县—沈丘县”连为一线,在周口市的东侧形成一条南北向的城镇链;lz3即“柘城县—黄集乡—安平镇—四通镇—临蔡镇—白楼乡—淮阳县—郑集乡—周口市”一线,将“柘城县—淮阳县—周口市”连为一线。如上三条跨行政区划的城镇链,通过柘城县中心地将周口市与商丘市联系在一起,柘城县因而也会成为商丘市西南区域城镇化速度较快的地方,在推动商丘城镇化进程中也会发挥较大的作用。除了如上三条直线的城镇链外,还要形成两条C形城镇链Cz1和Cz2,前者即“太康县—大许寨乡—老冢镇—安岭镇—白楼乡—淮阳县—汲冢镇—郸城县”城镇链,后者即“大李庄乡—扶沟县—练寺镇—红花集镇—西华县—迟营乡—大王庄乡—李大庄乡—周口市—商水县—李埠口乡—黄寨镇—项城市—郑郭镇—沈丘县”城镇链,项城市成为周口市与沈丘县间的重要节点中心地。如上两条C形链分别与lz1链和lz2链形成曲边城镇链,将前文论及的三条直线链连接在一起,在交点位置上创建了多个节点,这些节点与周口市行政区划内的县级中心地的位置相当。从图2可以看出,Cz2较Cz1整合了更多的县级中心地,在Cz2上,周口市位于城镇链的中央,向两侧扩展,分别与右侧的西华县和扶沟县、左侧的商水县、项城市、沈丘县整合在一起。图2中在构建双扇形城镇体系过程中,实际上是将整个区域划分成为四个子片区,其中以周口市为中心的由“西华县+淮阳县+商水县”整合在一起的区域为周口市的中心区域,在此基础上带动周边三个子片区的发展:其一是由“扶沟县+太康县”整合在一起的北部子片区;其二是由“鹿邑县+郸城县”整合在一起的东部子片区;其三是“沈丘县+项城市”整合在一起的南部子片区。图2中的lz1和lz2将三个子片区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围绕核心子片区的城镇环带。如上四个子片区中,以周口市为核心的将“商水县+西华县+淮阳县”整合在一起的区域腹地面积最大,Cz1与Cz2两条弧形城镇链分别将“北部子片区核心子片区+东部子片区”“北部子片区+核心子片区+南部子片区”整合在一起。核心子片区内的三个县级中心地分别成为与三个子片区连接在一起的节点。

三、周口市核心子片区“一核+三星”城镇体系发展构想

前文论及,周口市核心子片区即“西华县+淮阳县+商水县”整合而成的区域,在城镇化进程中要按照“一核+三星”的方式构建城镇体系,“一核”即周口市中心地,“三星”即围绕在周口市外围的西华县、淮阳县和商水县等三个县级中心地,子片区内的三个县级中心地分别是该核心区域内与

图3 周口市核心子片区城镇体系

周口市中心地呼应的三个次级中心,也是将其他子片区与周口市中心地连接在一起的节点。既然核心子片区是周口市城镇体系的核心,因此在城市体系构建过程中就更加应该具有前瞻性,不但要合理设计目前城镇体系的构架,而且要为未来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在核心子片区中要分三步构建城镇体系:第一步是强化每个县级中心地的发展,形成围绕周口市中心地的三个次级核心;第二步是三个次级核心要整合近域的乡镇中心地,强化子核心的张力,其中西华县中心地要将“黄土桥乡+迟营乡+皮营乡+田口乡+红花集镇”整合在一起,在Qh1区域内形成城镇组团,淮阳县中心地要将“王店乡+郑集乡+白楼乡+大连乡”整合在一起,在Qh2区域内形成城镇组团,商水县子中心要将“姚集乡+化河乡+练集镇+李埠口乡+汤庄乡”整合在一起,在Qh3区域内形成城镇组团,如上三个城镇组团向周口市中心地方向发展,以周口市中心地为核心整合在一起;第三步即形成将如上三个城镇团连接在一起的围绕周口市中心地的“Ch1+Ch2+Ch3”城镇环,根据图3,Ch1即“西夏亭镇—红花集镇—聂堆镇—西华营镇—东夏亭镇”城镇链,Ch2即“齐老乡—安岭镇—白楼乡—淮阳县—王店乡—刘振屯乡—新站镇”城镇链,Ch3即“张明乡—谭庄镇—巴村镇—大武乡—舒庄乡—白寺镇—姚集乡—围墙镇—袁老乡—黄寨镇”城镇链。如上三条城镇链分别将西华县城镇团、淮阳县城镇团以及商水县城镇团向两侧区域扩展,在核心子片区内形成城镇环,将城镇组团之外的更多的乡镇中心地整合在了一起。在如上设计中,每个县域行政单元内,在距离县级中心地合适的区位上都分别设计了两个次级中心地的子核心:西华县中心地的子中心为东夏亭镇、西夏亭镇;淮阳县中心地的子中心分别为安岭镇、新站镇;商水县中心地的子中心为黄寨镇、谭庄镇。子中心不但与县级中心地距离适当,而且主要分布在县级行政区划边缘处,这样便于在行政区划边缘处使城镇链对接,图3中的3个C形城镇链便于整合在一起。从图3可以看出,在三个城镇组团的中心存在一个Qh4区域,即“李大庄乡+大王庄乡+东王营乡+曹河乡+搬口乡+许湾乡”整合在一起的区域。从图3可以看出,Qh4区域以半圆弧方式将周口市中心地半包围起来,并将Qh1区、Qh2区域以及周口市中心地连接在一起,与“汤庄乡—姚集乡—化河乡—练集镇—李埠口乡”形成的半圆弧状城镇链连接在一起将周口市中心地“包围”。由此可以看出,Qh4的发展状况会直接影响西华县组团、淮阳县组团与周口市中心地的联系程度。因此,在发展Qh1、Qh2、Qh3等区域的同时,一定要加强Qh4区域的发展力度,于是周口市城镇体系的核心区域就能够得到强化发展,为整个区域内城镇体系的建设构建一个强有力的“芯”。图3中的阴影区域在得到充分发展后,边缘区域在阴影区域的影响下逐渐得到发展:“东夏亭镇+安岭镇”成为东北边缘区即“聂堆镇+西华营镇+东夏亭镇+清河驿乡+齐老乡+安岭镇+临蔡镇+四通镇+黄集乡+葛店乡”区域的核心,并以“Ch1链东侧+Ch2链北侧”为轴得到发展;“新站镇+黄寨镇”是东南边缘区即“刘振屯乡+冯塘乡+鲁台镇+朱集乡+新站镇+豆门乡+黄寨镇+平店乡+袁老乡+魏集镇+胡集镇+围墙镇”区域的核心,以“Ch2链南侧+Ch3链东侧”为轴将该边缘区串联起来;“西夏亭镇+谭庄镇”是西部边缘区域的核心,该区域有图中的“白寺镇+舒庄乡+大武乡+巴村镇+谭庄镇+张庄乡+邓城镇+张明乡+叶埠口乡+西夏亭镇+郝岗乡+逍遥镇+奉母镇+址坊镇+艾岗乡”整合形成,“Ch1的南部+Ch3的西部”是该边缘区的轴线,谭庄镇、西夏亭镇是该片区内在“西华县—商水县”间发挥节点中心地作用的乡镇中心地。在核心子片区内,由周口市、子片区中心地以及子片区内的次级中心地以及6个节点中心地构成等级系统将其他乡镇中心地串联在一起,会进一步提升核心子片区城镇化的效率,对Qh1、Qh2和Qh3更好地发挥聚合整合作用。

四、周口城镇体系子片区城镇体系发展构想

(一)“扶沟县+太康县”城镇体系

“扶沟县+太康县”构成周口城镇体系的北部子片区,由图4可以看出,两个县级中心地间相距不远,可以通过lf3紧密连接在一起,“吕潭乡—常营镇—清集乡—独塘乡”一线是将两个县级中心地连接在一起的通道,这四个乡镇中心地应该首先得到强化发展,在“扶沟县—太康县”间形成城镇走廊。由图4可以看出,“扶沟县—吕潭乡—常营镇—清集乡—独塘乡—太康县”成为北部子片区的核心,向西与“扶沟县—柴岗乡”连接,向东与“太康县—毛庄镇—张集乡”连接,在整个北部子片区内形成“lf2-lf3-lf4”城镇链(“主链”),在东西方向上贯穿整个区域。在“主链”的南北两侧要分别形成一条辅链,北侧的辅链lf1即“柴岗乡—韭园镇—大李庄乡—包屯镇—崔桥镇—芝麻洼乡—高贤乡—王集乡—杨庙乡—高朗乡—马厂镇—张集乡”一线,是“主链”向北侧扩展的区域;南侧的辅链lf5即“古城乡—汴岗镇—大新镇—板桥镇—逊母口镇—大许寨乡—符草楼镇”一线,是“主链”向南扩展的区域。上述的两条辅链形成闭合城镇环将核心区域包裹起来,成为北部子片区城镇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层状发展结构。在图4中,在以上的发展框架中,还要以扶沟县中心地为核心将“柴岗乡+练寺镇+汴岗镇+吕潭乡+包屯镇+大李庄乡+韭园镇”整合在一起,形成以扶沟县为核心的城镇组团。在该城镇组团中,包屯镇和汴岗镇是扶沟县中心地的两个副中心,前者将“崔桥镇+江村镇+白潭镇+曹里乡”整合在一起,后者将“古城乡+练寺镇+汴岗镇+大新镇”整合在一起,与扶沟县高效互动,将扶沟县中心地的影响力向东扩展。王集乡、马厂镇和逊母口镇是太康县的副中心,王集乡和马厂镇在将“高贤乡+杨庙乡+高朗乡”整合在一起形成lf1城镇链东侧部分的同时,也将“龙曲镇+转楼乡+码头镇+朱口镇”整合在一起,使得北部子片区东北部边缘的乡镇中心地与子片区的核心区域充分融合在一起。逊母口镇是太康县区域内的另外一个副中心,在其影响下,可以将南部边缘的五里口乡、老冢镇与南部辅链整合在一起。根据如上设计,北部子片区内的乡镇中心地以“主链”和两条辅链为轴线连接在一起,在整个区域内形成了较好的发展层次,通过主轴带动辅轴,县级中心地带动副中心进而带动更多的乡镇中心地得到一体化发展。

图4 “扶沟县+太康县”子片区城镇体系

(二)“鹿邑县+郸城县”城镇体系

图5 “鹿邑县+郸城县”城镇体系

从图5可以看出,鹿邑县与郸城县的辖区范围相差不大,在构建城镇体系过程中,鹿邑县和郸城县两个县级中心地是该片区内的两个中心,在椭圆形城镇链Ct的两端要分别形成两个城镇团:鹿邑县城镇团要以鹿邑县中心地为核心,通过整合周边的“贾滩乡+窝北镇+太清宫镇+郑家集乡+王皮溜镇+观堂乡+生铁冢乡+赵村乡+穆店乡”形成;郸城县城镇团以郸城县中心地为核心,通过整合“巴集乡+钱店镇+石槽镇+双楼乡+宁平镇+虎岗乡+吴台镇+胡集乡+汲家镇”形成。为了促进两个县级城镇体系的发展,每个县级行政单元内在县级中心地之外还要形成一个次级中心地,分别是试量镇和丁村乡。这两个次级中心地以“巴集乡—郸城县—虎岗乡—生铁冢乡—鹿邑县—窝北镇”一线(“郸鹿轴”)为轴呈对称分布,向子片区的北部和南部发展,试量镇将“任集乡+新集镇+唐集乡+高集乡+邱集乡”整合在一起,丁村乡将“张完集乡+南丰镇+白马镇+秋渠乡+双楼乡”整合在一起,成为“郸鹿轴”两侧非常重要的两个城镇组团。为了促进子片区城镇体系集中发展,图5中椭圆形城镇链Ct内及其两侧区域内不同阴影区域要区分出发展顺序:“虎岗乡+双堂乡”整合在一起的Qu区域需要首先得到发展,该区域将鹿邑县与郸城县两个县级中心地较快地连接在一起,随后是Qw区域和Qz区域。前者即“赵村乡+张店乡”,将以试量镇为中心的Qn区域与Qy、Qu连接在一起;后者即“汲水乡+宁平镇”,将以丁村乡为核心的Qm区域与Qu、Qx区域连接在一起。因此Qw、Qz两个区域属于连接区域,将子片区中心与核心区域连接在一起。图5中以观堂乡为中心的Qr区域与以吴台镇为中心的Qt区域属于扩展区,将如上论及的连接区沿“郸鹿轴”向轴线的中央区域发展。根据如上发展思路,图5中的“巴集乡—丁村乡—窝北镇—试量镇”围成的区域内的乡镇中心地就得以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在发展过程中该区域内实际上会形成如下几条城镇链:其一是东北—西南方向的城镇链即“郸鹿轴”城镇链;其二是西北—东南方向的城镇链即“试量镇—张店乡—虎岗乡—宁平镇—丁村乡”城镇链;其三是“郸鹿轴”北侧的辅链即“赵村乡—张店乡—吴台镇”城镇链,并逐渐将胡集乡连接起来;其四是“郸鹿轴”南侧的辅链即“宁平镇—汲水乡—观堂乡”城镇链,并逐渐将王皮溜镇连接起来。在发展顺序方面,要遵循Qx(Qy)→Qu→Qm(Qn)→Qz(Qw)→Qr(Qt)的顺序,通过先中心后外围、先点后链的方式促进整个区域城镇化水平的提升。

(三)“项城市+沈丘县”城镇体系

从图6可以看出,与其他子片区情况不同,该子片区内的项城市与沈丘县两个中心地均分布在县级行政单元的北侧,并且距离相对较近,因此,在构建子片区城镇体系过程中,两个县级中心地容易整合在一起。从图6可以看出,两个县级中心地间由郑郭镇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该子片区构建城镇体系的过程中,首先要将郑郭镇与项城市、沈丘县整合在一起,郑郭镇于是成为两个县级中心地之外发展最快的区域,图6的多条城镇链中,lx1也将是首先建立起来的城镇链。在“项城市+沈丘县”的影响下,lx2城镇链也得到快速发展。这条城镇链即“南顿镇—永丰乡—丁集镇—王明口镇—莲池乡—石槽集乡—新安集乡—北杨集乡”一线,通过“南顿镇—项城市”、“北杨集乡—卞路口乡”两条短链与lx1链衔接在一起,成为围绕在lx1外侧的半圆弧形城镇链,与lx1链紧紧整合在一起,在整个子片区城镇化进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由于“项城市—沈丘县”位于子片区的北侧,为了推进整个区域城镇化水平的提升,需要在每个县级行政单元内设置副中心。根据图6,将永丰乡、丁集镇、新桥镇设为项城市的副中心,“永丰乡+丁集镇”距离项城市较近,并且位于lx2城市环上,在发展

图6 “项城市+沈丘县”城镇体系

过程中会首先与项城市整合在一起,在将项城市与行政区划南部区域连接在一起的过程中扮演着中介角色。新桥镇是项城市行政区划内南部区域的副中心,靠近行政区划边界处,与沈丘县南部的副中心老城镇接近,便于整合在一起发展,共同推进该子片区南部区域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在沈丘县行政区划内要设卞路口乡、纸店镇、石槽集乡以及老城镇等副中心,分别在行政区划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发挥副中心的作用。从图6可以看出,卞路口乡、石槽集乡分别位于lx1和lx2城镇链上,纸店镇和老城镇位于lx3城镇链上,lx3是该子片区内最长的一条城镇链,将“南顿镇—范集乡—老城乡—新桥镇—李老庄乡—刘庄店镇—老城镇—赵德营镇—付井镇—纸店镇—洪山乡—北杨集乡”连成一线,纸店镇、老城镇以及新城镇在lx3城镇链上扮演节点中心地角色,根据发展需要,可以考虑将范集乡也发展成为副中心,这样在lx3城镇链上以近乎相等的距离就可以分布四个节点中心地,在构建城镇链的过程中彼此能够相互呼应,也能够与lx2较好地互动,将子片区内的绝大部分乡镇中心地整合在一起。以项城市、新桥镇、老城镇、卞路口乡为顶点的四边形区域包括子片区内的绝大多数副中心,该四边形南北向的两条边将lx1、lx2和lx3等三条城镇链连接在一起,从而子片区城镇体系的核心区域与最南部的边缘区域得以高效互动。

五、周口市城镇体系构建对策的进一步讨论

前文对周口市构建城镇体系的对策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整个过程中,首先要以周口市为中心,将附近的三个县级中心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核+三星”的发展格局,其中的“三星”要成为其他三个子片区的子核心城市,在此过程中要构建县级中心地的副中心,发展基础较好的乡镇中心地在聚合整合其他乡镇中心地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划分子片区的同时要强调片区间整合

周口市城镇体系构建过程中西片区的划分目标并非是各个子片区要分开发展,只是由于周口市整个行政区划内,不同区域的城镇化水平不同,城镇化的发展基础也存在较大不同,在构建城镇体系过程中,如果仅仅依托周口市一个中心地以“摊大饼”方式向腹地扩展,周口市的影响力有限,腹地内有一定发展基础的中心地也不能尽快得到发展。因此划分子片区并且在子片区内设置子中心与周口市中心地形成高效互动的发展格局,目标就在于以周口市为核心在整个腹地内尽快形成分散发展格局[2],以周口市为中心在腹地内尽快形成多个子中心的发展模式,通过子中心带动子片区腹地内更多乡镇中心地的发展。子片区只是根据县域中心地间的联系而对腹地进行的分割,其目标在于方便片区管理。子片区虽然使得行政区划得以划分,但子片区不同于行政区划。子片区内在构建城镇团的同时,要注意与邻近子片区间的融合,子片区的交界处不能出现城镇化的空白区,也不能出现行政区划边界处的“断头路”问题。子片区交界处城镇团的构建,要以中心地发挥最大效用为前提。在县域行政单元边界处设置次级中心地也是出于该层面的考虑。

(二)副中心要数量与质量并重

在周口市城镇体系建设过程中,每个县域城镇组团都设置了县级中心地的副中心。这些副中心与县级中心地高效呼应,共同推动县级城镇组团的建设。副中心的选择上数量与质量应兼顾,但质量要先于数量。根据前文,县级行政单元内设置的副中心至少为一个,个别区域设置了多个副中心[3]。在县级中心地位于行政单元的一侧时,为了在另外一侧尽快形成城镇化的增长点,可以设置一个副中心。但是当县域行政单元的面积较大,在另外一侧设置一个副中心不足以使全部区域覆盖时,就需要设置两个及以上的副中心。副中心通过与县级中心地通过构建城市链建立联系,乡镇中心地在城镇链上扮演节点角色。副中心的设置数量过多,会导致腹地不能集中发展,各个副中心之间还会出现争抢资源问题。因此,在设置副中心问题上也需要服从“先少后多,先点后面”的原则,首先将区位条件优越、发展基础较好的乡镇中心地发展成为副中心,带动周边乡镇中心地的发展,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在副中心的下面设置次级副中心,次级副中心的数量会相对更多。按照这种方式,在各个子片区内就逐渐形成了多层次的中心地等级体系,城镇链会更加完善,绝大多数乡镇中心地逐渐整合到城镇组团当中来。

(三)准确定位行政力量在城镇体系建设中扮演的角色

城市一般都首先产生在区位条件优越的地方,“城”的功能是军事防御,“市”的功能才是商品交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城”与“市”逐渐成为一个概念,这就是现在意义上的城市,这里不仅经济发达,而且是行政中心、文化中心,也是交通最为便利的地方。根据这样的发展逻辑,城市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自然发展过程。现代城市体系主要是在继承历史时期城市体系格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些历史基础上形成的城市体系不一定与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城市体系相当,为了进一步推进城市体系建设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就需要在行政力量影响下,对既有城市体系进行完善。这包括在适当的区位上设置新城市从而更好地将邻近城市连接在一起,或者提升既有中心地的行政级别[4],使其能够对腹地内的其他中心地产生更大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扮演副中心角色。行政力量是影响城镇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可以通过调整资源布局影响中心地的发展速度,从而把握中心地的层次关系。行政区划是在行政力量的影响下形成的,为了建设更加合理的城镇体系,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对行政区划进行适当调整,这包括行政区划的归并、分立以及重新调整行政单元内部分区域的行政归属等,捋顺中心地间的关系,推进城镇体系建设。

[1]孟祥林.中原城市群:“单中心”向“多中心”的发展对策分析[J].城市,2015(11):3-9.

[2]孟祥林.分片发展方式下栾城子片区城镇体系建设构想: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的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3):77-85.

[3]孟祥林.从“主辅结构”到“核带组团”:京津冀一体化视域下的古城保定发展思路[J].城市,2014(2):18-25.

[4]孟祥林.“南核+北核”影响下的京津晋冀鲁豫城市群一体化问题分析[J].保定学院学报,2016(5):1-9.

猜你喜欢
周口市片区城镇
石云华作品精选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周口市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再迎扩容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周口市金融支持脱贫攻坚调查
人口与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