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红
学完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后,各种练习书上经常出现这样的题:我比谁大(我比谁小),个位是几,十位上的数比个位大几,然后让学生猜猜是谁。这样的练习多了,学生做题的兴趣不大。于是课堂上,我跟孩子们玩起了猜数游戏。
比赛规则:事先在卡片上写一个100以内的数,让学生猜。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测只回答“是”或者“不是”,直到猜到这个数为止。哪个组猜的次数越少,哪个组就获胜。
刚开始,孩子们在没有掌握方法的情况下一顿乱猜。教师提示道:“如果按你们这样的方法猜的话,一节课也难以猜出这个数是多少。”学生受到启发,于是开始了下面的对话。
生1:这个数比50大吗?
师:不是。
这时组内的其他孩子议论开了:“这个数比50小,接下来要怎么提问呢?”见此情形,教师对生1进行了表扬:“你的这个问题,把猜数的范围缩小了一半,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组内其他孩子顿时有了想法———
生2:这个数是单数吗?
师:是。
猜数的范围在此基础上又缩小了一半。正当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时候,一个同学站起来,问道:“这个数比80大吗?”
话音刚落,组内的其他孩子指责她没有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白白浪费了一次发问的机会。这个孩子在明白自己的错误后,委屈得哭了。为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学会思考、学会倾听”八个大字,并说这是学好数学的秘诀,请同学们务必记住它并运用它。
生3:这个数在20和40之间吗?
师:不是。
这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认为这个数一定在1至19之间。
生4:比15大吗?
师:是。(这时教室里接近沸腾)
生5:是17吗?
师:不是。(教室里已经沸腾)
生6:是19?
师:不是。
孩子们听到教师说“不是”时,满脸疑惑:这是怎么回事呢?比15大,既不是17,那只有19了,为什么会不正确呢?
教师引导孩子们把刚才的问题都写下来,采用排除法分析,还剩下哪些数没有考虑到。此时,教室里安静极了,孩子们在回忆着、记录着。突然,谢羿菲站起来有条不紊地说:“这个数不在20和40之间,它除了是1~19之间的单数外,还有可能是41~49之间的单数。现在我能确定这个数在41~49之间。”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最后,孩子们共用了9次提问找到了正确的数49。从他们的表情看,似乎不那么高兴。因为有些提问是可以避免的,还有些问题没有考虑周全。为了弥补这样的遗憾,教师再次开始了游戏。
此时孩子们吸取了前一次的经验与教训,先把本组每个孩子的提问都写下来,再根据教师的回答作出相应的调整,只用了6次提问就找到了正确的数。特别是最后那个同学说出38,教师回答“是”的时候,教室里沸腾了。
这时,教師走到那个失声痛哭的孩子面前,帮她擦干眼泪,安慰道:“虽然你没有提出关键的问题,用了8次提问才找到答案,但也很好了。不过你要从失败的教训中总结经验,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一节猜数游戏课,孩子们学习的激情高涨。这样的数学课,哪个孩子会不喜欢呢?
(工作单位:涟源市蓝田办事处双江小学)
湖南教育·下2018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