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带成像技术对食管早癌的诊断价值

2018-01-31 19:49王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期
关键词:诊断价值

王玲

【摘要】 目的 探析窄带成像技术对食管早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52例食管早癌患者, 分别采用普通内镜模式、窄带成像技术模式进行检查诊断,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食管黏膜病变检出情况和病变成像清晰度。结果 普通内镜模式检出病变35个, 病变检出率为67.3%;窄带成像技术模式检出病变46个, 病变检出率为88.5%, 窄带成像技术模式食管黏膜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内镜模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窄带成像技术模式病变成像清晰度评分高于普通内镜模式, 差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窄带成像技术对食管早癌进行检查, 其检查结果准确, 图像显示清晰, 有利于提高诊断率。

【关键词】 窄带成像技术;食管早癌;诊断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3.018

食管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道肿瘤, 其发病率比较高, 死亡率也居高不下, 而我国则属于高发地区之一, 平均每年的死亡人数约15.3万人, 其中男性人数会远远高于女性人数, 其主要原因就是发病者发现时多数已经是晚期患者, 男性又长期吸烟、饮酒, 再进行治疗的效果不如早期明显, 治疗成功率也往往非常的低[1]。食管早癌仅仅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 临床症状若有若无, 只会出现简单的不适应状况, 有轻微的疼痛感, 人们往往就会忽视轻微状况, 病情没有及时发现, 就会发展为晚期, 若可以及早的发现、及早治疗,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就会明显下降。有研究表明, 窄带成像技术在现阶段的发展比较迅速, 其能够清晰的显示出病变的具体形态和结构[2]。本研究将针对食管早癌采用窄带成像技术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本院检查并确诊的食管早癌患者5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所有病变均经影像学检查和排除。其中男32例, 女20例, 年龄45~78岁, 平均年龄(61.3±5.8)岁。

1. 2 方法 患者分别采用普通内镜模式、窄带成像技术模式进行检查诊断。①普通内镜模式:进镜后, 记录病变的范围和大小, 观察病变的形态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变化, 用1.2%碘液对全食管进行染色, 观察和记录碘染色后部位的形态和周围颜色的差异及对病变轮廓完成的清晰度进行评分。②窄带成像技术模式:进镜后, 同普通内镜模式进行相同的步骤, 而对于窄带成像技术模式下病变呈阴性, 再次使用窄带成像技术放大内镜进行检查, 确诊病情;对窄带成像技术模式下病变呈阳性进行检查;用碘后同普通内镜模式一样, 最后完成病变轮廓完成的清晰度进行评分。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食管黏膜病变检出情况和病变成像清晰度。对病变轮廓完成的清晰度进行评分, 其标准为:1分:完全辨认不清;2分:依稀可以辨认;3分:清晰度一般, 可以进行辨认;4分:清晰度达到轻易辨认。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种检查方法食管黏膜病变检出情况比较 普通内镜模式检出病变35个, 病变检出率为67.3%;窄带成像技术模式检出病变46个, 病变检出率为88.5%, 窄带成像技术模式食管黏膜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内镜模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种检查方法病变清晰度比较 两种检查方法均检出发生病变的患者共34例, 窄带成像技术模式病变成像清晰度评分高于普通内镜模式,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食管癌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在进行性咽下开始困难, 从而进行流质食物, 最后滴水也不能下咽, 其发病的原因多种多样, 具体原因尚不明确, 或许与其分布的地域、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性别、年龄等有一定的关系, 而某些真菌也会促使肿瘤的发生[3-6]。食管早癌临床症状不明确, 在其吞咽硬食物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觉, 如针刺般或拉扯摩擦的轻微疼痛, 食物在进入食管时, 会感觉其通过过程缓慢, 隐隐有一种停滞不前的感觉, 在饮水后会得到一定的缓解, 其症状时轻时重, 病情发展缓慢, 对于这种轻微状况人们往往会选择忽视掉[7, 8]。窄带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内镜技术, 逐渐体现其在消化系统和恶性肿瘤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其主要是通过一种特殊存在的滤光器, 将宽带光进行窄化和过滤, 逐渐形成一种窄带光波, 其所具有的穿透力较弱, 照射深度较浅, 照射在内部组织的表面, 从而在表面形成一定的对比度和清晰度[5, 9, 10]。在本研究中, 普通内镜模式检出病变35个, 病变检出率为67.3%;窄带成像技术模式检出病变46个, 病变检出率为88.5%, 窄带成像技术模式食管黏膜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内镜模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而可以看出窄带成像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避免因失误而再次出现病变的可能;在发生病变的34例患者中, 窄带成像技术模式病变成像清晰度评分高于普通内镜模式,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采用窄带成像技术模式进行检查侵袭度高, 准确率也相对增加, 治疗成功率也会随之上升。

综上所述, 采用窄带成像技术对食管早癌的诊断上清晰度高, 准确度高, 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率,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何俊辉, 雷平光, 赵淼. 窄带成像技术、碘染色结合超声内镜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治中的价值. 健康之路, 2016, 6(3):

43-44.

[2] 周欢, 张慧静, 钱太伟. 窄带成像技术与碘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食癌对比研究.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6, 33(8):

51-52.

[3] 韩文亮, 段莎莎. 窄带成像技术、染色技术及超声小探头联合应用在早期食管癌中的诊断价值. 河南外科杂志, 2017, 13(2):

26-27.

[4] 叶丽芳, 王翠花, 韩小乔. 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临床应用. 山西医药杂志, 2016, 35(11):145-146.

[5] 崔桂平, 聂道宏, 朱阳春.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碘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7, 4(3):217-218.

[6] 嵇贝纳, 熊文坚, 杨湘怡. 超声内镜、染色法及窄带成像技术联合使用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7):598-600.

[7] 陈远博, 赵妙, 晏洁影,等. 窄带成像技术联合超声内镜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治价值. 中国临床研究, 2015, 28(8):

996-999.

[8] 杨小乔, 张刚庆, 梁彪,等.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染色内镜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5, 21(1):27-28.

[9] 宋来, 彭小东, 杨小红,等. 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食管癌诊断的研究进展.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15, 42(9):696-698.

[10] 张惠晶, 周环, 矫太伟,等. 窄带成像技术与碘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对比研究.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6, 33(1):33-36.

[收稿日期:2017-10-27]endprint

猜你喜欢
诊断价值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研究
探讨阴道超声与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在肘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骨转移瘤X线和CT诊断临床价值分析
超声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腹部超声对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