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命名”策略提高自闭症儿童口语能力

2018-01-31 18:19刘丽平
考试周刊 2017年80期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命名模式

摘要:命名训练是培养自闭症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命名训练的个案实践为例,探索基于不同学习材料、不同模式下的命名教学策略,为培养自闭症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奠定基础。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命名教学;材料;模式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成长的发展性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兴趣和行为异常。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认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与人交往、表现自我、探索世界、表达需求等。帮助自闭症儿童改善异常行为、习得语言,对于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施个案:朵朵,一个清秀可爱、爱独自舞蹈的9岁自闭症女孩,妈妈已离异改嫁。她有语言能力但表达不清楚,偶尔有延时模仿语言且吐字清晰;喜欢用肢体语言表达需求;有接受性语言,偶尔能听从指令,缺乏互动式语言。自闭症孩子的语言发展一般要经历“要求、命名、仿说、互动式语言、自发性语言”的渐进过程,朵朵具备口语发音能力和一定的要求能力,可以学习命名技能。

一、 教学前期的命名试探

加拿大语言学家麦基说过:“学说话是人类所习得的最困难的技能。”对于大多数自闭症孩子来说,学习命名比其他非语言操作项目更难掌握,要把评估作为教学第一步,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命名教学前对孩子进行冷试探,是指不经提示的测试、测验。如:教师出示朵朵喜欢的“香蕉”实物,试问“这是什么?”给她三秒钟的反应时间,若没有做出正确反应记为命名错误;若使用非语言有正确反应,也记为命名错误。鉴于试探的目的是进行语言命名,所以不能先用“拿香蕉”的指令去试探孩子的语言接受能力(因为“拿香蕉”的指令中已经告诉孩子这是香蕉),而是要直接出示“香蕉”实物并问“这是什么”去试探孩子的命名能力。

根据命名试探情况,了解孩子的命名能力,确定哪些是孩子已经掌握的命名,哪些是孩子已经有非语言的命名,哪些物品需要辅助才能完成……并建立物品命名情况表,进行分类记录,据此制订长短期训练目标和实施计划。

二、 基于不同学习材料的命名

命名學习中,要通过合理选用实物、模型、图片、闪卡、图像、动画等材料,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1. 在要求架构下为强化物命名

所谓“强化物”,指孩子最渴望得到并主动索求的物品,一般以实物呈现。朵朵初学命名时,主要选择其最喜欢的强化物为对象,在其奶奶的协助下完成口语命名。

朵朵爱看舞蹈碟片,“碟片”就成为命名学习的首选。我和奶奶把朵朵带进舞蹈教室,她迅速看到橱窗里的碟片,并拽着奶奶的手去拿,想要碟片的动机强烈。以往,奶奶会马上把碟片给朵朵。这次我示意奶奶不理会朵朵的要求,而是借机发问“这是什么?”朵朵未回应。三秒钟内,奶奶响亮回答“碟片”,我取出碟片给奶奶。朵朵伸手要奶奶手中的碟片,奶奶问“这是什么?”朵朵仍未回应,我接上去回答“碟片”后得到碟片……如此循环到第五次时,朵朵终于在奶奶刚说出“碟”字时紧跟着说出“片”字。我迅速把碟片放到朵朵眼前,“对了,这是什么”,朵朵大声说“碟片”,我把碟片给她,她心满意足地观赏起来。

万事开头难。有了初次命名成功的体验,在命名其他强化物时就不再那么棘手。对强化物的强烈动机,加上刻板行为的驱使,朵朵很快就学会了“冰淇淋”“饼干”等命名。

2. 在配对练习中为图片命名

图片以其直观、信息量大、便于保存、操作方便而在孩子的学习中得以广泛应用。当孩子掌握了实物命名方法后,开始学习图片命名。

先在实物与图片配对中进行命名过渡。如:朵朵学会对香蕉实物命名后,我将香蕉实物和香蕉图片同时摆在她前面,朵朵伸手拿起香蕉实物并说“香蕉”,我出示图片并问“这是什么”。起初她把目光投向实物进行对比,不敢作答,3秒钟内教师自答“香蕉”,重新再问。当朵朵回答正确后,给予实物强化。

再在图片与图片配对中学习命名。如:我准备两张榴莲图片,举起其中一张说“榴莲”,朵朵拿起另一张图片并说“榴莲”。我举起图片问“这是什么”,她答“榴莲”。若她不能在3秒内回答,我就马上给出正确答案,再循环发问,视朵朵反应情况给予语言辅助,直至她能说好“榴莲”为止。

在儿童认知卡上千张的配对图片中,可选择孩子喜欢的、熟悉的、常见的图片入手,增强其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能力。

3. 在故事情境中为物体命名

视觉优先是自闭症孩子的特点。她爱看色彩缤纷的故事书,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学习命名后,她经常去学具篮里找书,要我帮她讲故事。但是一本书拿在手上,她总是快速地乱翻,每次翻到她喜欢的画面时,就不再往下翻,直到故事讲完。如果书中没有她喜欢的画面、熟悉的事物,我还在讲第一页的内容时,她已经翻完换书了。为此,我在讲故事的时候,每次有意在学具篮里只准备两本故事书,一本是朵朵原本喜欢的故事书,另一本是用来学习新角色命名的故事书。比如,先讲朵朵喜欢的故事,引发朵朵学命名的兴趣,再讲新故事《小壁虎借尾巴》,在反反复复的故事讲述和命名发问中,朵朵慢慢习得对小鱼、燕子、老牛的命名。

三、 基于不同模式的命名

1. 结合生活实践,增强命名训练的实效性

语言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巧用真实的生活情境,寻找最佳时机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命名指导,能让其在最自然的状态下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从朵朵最常接触、最疼爱她的奶奶入手,利用图片配对方式指导人物称呼命名。向朵朵出示奶奶的照片问“这是谁”,朵朵看了一眼并未马上回答,我在3秒内说出“奶奶”,给予全词辅助,如此循环,直至朵朵顺利叫出“奶奶”。此时奶奶乐开了花,马上奖励朵朵最喜欢的冰淇淋。按照此法,奶奶借助照片、手机相册等,让朵朵逐渐学会称呼“爸爸”“爷爷”……

此外,我充分利用日常学习生活的各种时机,指导朵朵命名。如:在学校里,借助上楼梯的过程,指导她学说“上楼梯”“开关”“走路轻轻”;在家里,指导奶奶捕捉朵朵的兴趣点,借机学说“洗手”“吃饭”“看电视”等。在家校密切配合下,朵朵顺利学会了生活中的不少命名。endprint

2. 结合游戏活动,增强命名训练的趣味性

爱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自闭症儿童虽然行为刻板、兴趣狭窄,但也有喜欢的游戏,可结合游戏寓教于乐进行命名学习。

朵朵喜欢玩滑滑梯,当她坐上滑滑梯时,我问“这是什么”,她毫不理会,只顾往下滑。当她滑到地面的瞬间,我鼓掌并大声命名“滑滑梯”。她兴奋地看我一眼,继续玩游戏。如此循环几次后,在她开心地滑到地面时,我只是鼓掌但没命名,她竟看着我大声说“滑滑梯”。哇,简直太惊喜了。不管是瞬间模仿也好,帮我补充也罢,朵朵开口了!随后几次,我们都齐声说“滑滑梯”,相互对视后欢笑一片,在此基础上继续完成“爬呀爬”“飞起来”“冒汗了”等命名。

游戏中学习命名,要善于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不可一味地追求命名使游戏无法开展,既让孩子好玩、好学,也让孩子玩好、学好。

3. 结合课堂互动,增强命名训练的系统性

当孩子有了一定感性认识、言语基础时,应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在师生互动中拓展命名内容,开展系统训练,丰富言语命名积累。

课堂上的命名学习,相对缺乏情境、枯燥乏味,可以借助已有的命名经验学习新命名。如:图片出示已习得的命名“香蕉”“榴莲”“饼干”,再添加冷试探中需要命名的目标——“薯片”。我指令“把香蕉(榴莲、饼干)给我”,朵朵按指令把相应图片给我;我再指令“把薯片给我”,朵朵毫不犹豫就拿出“薯片”的图片,我接过图片问“这是什么”,朵朵答“薯片”,顺利学会了新命名。还可以借助游戏引导快乐命名。如:在配对训练中,朵朵喜欢拿着图片玩追追追的游戏。我说“帽子”“帽子”“帽子”并拿起图片往墙上移,朵朵说“帽子”“帽子”“帽子”拿起另一张图片往墙上移,当两张图片对碰时,我问“这是什么”,朵朵答“帽子”,我向她竖起大拇指并大声说“对了”,并在继续游戏中给予强化。游戏中,教师可以借助脸部表情、放慢语速、提高音量、变化语调等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发音的准确度。

为提高课堂命名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前应认真做好冷试探、定好计划,充分准备学具及强化物,课中结合实物、图片、电子媒体等不同材料,采用竞赛、猜想等方式激发课堂活力。

语言的世界充满奇妙,自闭症儿童的世界别样精彩。对朵朵的口语能力训练,从一字一词的命名学习起步,到如今互动式、自发性语言的逐渐出现,历经了一个循序渐进、持续努力的过程,其中的付出与回报,让我更加坚定了一份信念:只要我们心中满怀爱心、耐心、恒心,终能看见孩子成长道路上冰山一角的瑰丽。

参考文献:

[1]黄伟和.儿童自闭症及其他发展性障碍的行为干预[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9-30.

[2](美)玛丽·林奇·巴伯拉,(美)特蕾西·拉斯穆森.語言行为方法——如何教育孤独症和相关障碍儿童[M].华夏出版社,2015.

[3]李丹.孤独症干预的关键性技能训练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刘丽平,福建省武平县特殊教育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闭症儿童命名模式
命名——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从关注到行动: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的困境与对策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自闭症儿童生活技能社会化问题研究
奥尔夫音乐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研究
河鲀命名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