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的脉搏”跳动起来

2018-01-30 08:06严梦娅
卷宗 2018年35期
关键词:中班幼儿节奏培养

严梦娅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节奏和旋律是构成音乐的基本内容,节奏是维系着不同声调高低变化的纽带。节奏感主要是指节奏和节拍的感知和表现能力。节奏感在音乐活动中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节奏感也成为幼儿教育音乐活动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幼儿对于节奏有天生的敏感性及兴趣,如何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更好的指导幼儿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节奏感是我们作为教师需要研究和探讨的。

关键词:节奏;中班幼儿;培养

著名儿童音乐家陈鹤琴说:“音乐是儿童生活的灵魂”。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情操的陶冶。同时音乐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智能的开发和培养,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和谐发展。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基本内容之一,是維系着不同声调高低变化的纽带。节奏是音乐中最后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对于幼儿来说,节奏是接触音乐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培养提高幼儿的节奏感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学习音乐知识最基本的技能及技巧。

然而由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的特点,动作发展还不完全协调,节奏感较差,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是无法像大人一样,只出示一些节奏符号,告诉幼儿这是什么,怎么打就可以了。但幼儿对于节奏有天生的敏感性及兴趣,如何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更好的指导幼儿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节奏感是我们作为教师需要研究和探讨的。

1 在生活中渗透节奏的无处不在

中班幼儿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和观察能力,通过一点点小小的提示、点拨,就能让幼儿发现身边的节奏。

1.1 挖掘生活中隐藏的节奏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在空余的时间经常会带孩子拍拍节奏,如:请孩子做端正“请你 / 和我 / 坐端 / 正,我就 / 和你 / 坐端 / 正”;请孩子拍手“请你 / 和我 / 这样 / 拍 / XX XX / X(铃鼓) ”在铃鼓处,每一次教师都可以用别的节奏来代替,请幼儿来拍手、拍腿、拍肩、跺脚,以此来巩固二拍子,四拍子,三拍子等。

1.2 将音乐连接一日生活各环节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我们在各个环节及转换时都会播放音乐。如:在整理玩具时,我们会播放海顿《小号降E大调协奏曲》(选段),这是一首比较明亮、欢快的曲子,节奏也相当清晰;在进餐时,我们选择了小提琴版《卡农》,旋律优美,节奏平稳的一首曲子等。通过潜移默化的不断聆听,既能够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节奏的多变性。

1.3 自然界的节奏

自然界中隐藏着无数的节奏,小鸟叫,风声、雨声等等,在自由活动中,我会引导幼儿学一学,来模拟这些声音,并请幼儿来按节奏来进行模仿,既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的能力,同时也非常自然的进行了节奏练习,幼儿也是非常感兴趣的。

2 在游戏中加强节奏训练

《纲要》中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之一,在游戏中加入节奏的元素,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1 音乐游戏

每周我们会安排一个音乐游戏,结合本园开展的主题、活动来制定内容。如在开展《豆豆家族》主题中,结合《豆瓶打击乐》活动,我们在游戏中,先请幼儿看图谱进行拍手、拍腿等熟悉节奏型,教师再出示豆瓶在此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2.2 区域游戏之音乐区

中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演奏能力,能够看懂基本的节奏图谱,因此在音乐区中,我们为幼儿用KT板制作了一块展示板,用透明塑封纸做好插卡条,为幼儿准备了许多 XX XX / X X / X X X /等节奏型的纸条,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可以自由的拼贴,用自己的身体、罐子、椅子等来进行演奏。

2.3 创游之幼儿园

创游是幼儿最爱的游戏之一,我们在 “幼儿园”游戏中,幼儿愿意模仿教师在班级的活动。将区域游戏音乐区中的KT板投放进“幼儿园”,“小老师”会带领“小朋友”进行节奏练习。幼儿自发的节奏训练,更让幼儿真实的投入情景之中。

2.4 体育游戏

节奏不仅限于声音层面,任何的运动也会形成节奏。在体育游戏中,我们也会加入一些节奏。在跑跳游戏中,有意识的控制幼儿弹跳的节奏将两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节奏融合其中,例如:“跳跳跳”的游戏,教师拍节奏,幼儿跳出教师拍的节奏,跳完马上停下来。

3 在集体活动中提高幼儿节奏打击能力

3.1 在韵律活动中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指出:“发展幼儿运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能力”。利用身体动作最直接的感受节奏的丰富性:拍手、跺脚等。中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因此我们选择适当的旋律,制定合理的环节,开展活动。如:《稻草人》活动,采用“拍大麦”的音乐,利用蒲扇来做稻草人,幼儿一手一把蒲扇听音乐,跟随节奏做稻草人赶麻雀的动作。

3.2 在唱歌活动中

歌唱活动也不是单纯的学唱一首歌曲,而是综合了诸多音乐元素在其中,节奏也不例外。歌唱的几个要素:音高、节奏、歌词,掌握这几样,才能掌握学会歌曲。在一些节奏复杂的歌曲中,我们就采用难点前置,将节奏提前进行练习。如:《值日生》活动中,最后一句出现附点节奏,幼儿用各种身体器官来打三拍子的节奏,嘴里念歌词,将节奏唱准。

在活动前期,我们会运用各种练声活动,加入节奏的训练。结合歌曲本身特点,创作相适应的练声曲,如模拟生活中、自然界常见的声音,如自行车“叮铃 铃,叮铃 铃”;火车“呜—,呜—”;模拟刮风“哗——,哗——”教师通过铃鼓摇三下,进行三拍子的练习等。

3.3 在打击乐中

打击乐活动是与节奏接触最密切的活动,任何物体都可以来做乐器,而幼儿对乐器也有很浓的兴趣。中班幼儿都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乐器使用方法,如:铃鼓、碰铃、圆舞板等。例如:结合主题、季节开展的《郊游》,在第二教时中让幼儿尝试进行乐器打击演奏,幼儿听音乐看图谱指挥进行演奏。同时在打击乐中也并非只有正规的乐器才可以进行演奏,任何物体都可以进行演奏,我们的身体:手、脚等,各类物体:奶粉罐、锅碗瓢盆等。在《生活用品》这个主题中,我们有认识各类餐具,幼儿将餐具带来后,进行敲打,既让幼儿了解不同的音色,也激发了幼儿对节奏的探索欲望及兴趣。

4 在多媒体辅助利用中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

在现代这个多媒体高速发展的社会,幼儿平时接触的东西就比较多,有时候传统的一些图谱已经无法满足幼儿探索的欲望,因此,抓住幼儿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在活动中也尽可能的提供一些新颖、适合的方式。如:我们开展的《理发店》活动,采用白板技术,制作图谱。这些多媒体的运用,更好的帮助幼儿进行演奏及演唱。

通过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各种方法和途径,帮助幼儿在感受音乐的同时,体验节奏带给幼儿的美,在激发幼儿兴趣的同时,培养幼儿良好的节奏感,也进一步感受音乐的丰富性,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产生不同的效果。

节奏能力的提高,能帮助幼儿提升其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全面的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年龄特点,更要在结合自己本班幼儿的特点上,掌握基本规律,注重生活,注重自然,注重游戏,注重集体活动,注重方法,注重一切可以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机会,将抽象的节奏化为具象的表现形式,帮助幼儿提升感受音乐的能力,提升幼儿的节奏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

[3]虞永平,张春霞.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课程教师参考书.教育科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中班幼儿节奏培养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YOUNG·节奏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灵动指尖的艺术
多维并举,激发“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