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我国西部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2018-01-30 23:08王露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5期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

王露

摘要:随着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加深,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成为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突破点。文章基于储蓄转化效率、储蓄投资转换效率和投资投向效率等三个维度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西部12个省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各省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明显,经济较为发展的省份其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相应也较高。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金融资源;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一、引言

虽拥有丰富资源,却受到地理环境、交通条件、观念落后及缺乏资金与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西部经济落后的现实长期存在。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经济虽获得了较快发展,但落后的基本格局并未发生大的改变,且与东部的差距仍在增大。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指出,西部地区要实施经济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和专业区域布局的全面升级,实现经济增长的跃进。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对经济具有先导性作用,落后的西部只有强化金融发展的先导性作用,才能实现后发赶超。因此,对于我国西部地区的金融配置效率的深入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二、金融資源配置现状

金融资源包括货币、货币自办、金融制度、金融人才、金融知识、金融信息、金融思想,但可以配置的金融资源只有货币、货币资本、金融制度、金融人才。根据可操作性与可获得性(杨涤,2011),本文将金融资源总量近似为贷款、股票及债券筹资额以及保费收入,其中贷款本文采用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由西部地区金融资源总量来看,西部地区和各省金融资源总量总体上呈现增长的态势,2006年西部地区金融资源总量为39221.84亿元,此后以约21.224%的增速持续增长,至2014年突破180000亿元。西部地区中,四川省的融资总量位居西部地区首位,2014年融资总量37049.63亿元,为西部地区融资总量的20.48%;重庆、云南、陕西、广西、内蒙古、贵州、甘肃、新疆融资总量相对较低,而宁夏、西藏和青海的融资量最低。此外西部区域资本市场环境较差,证券机构数量与全国相比差距较大,近年来上市公司数量虽有所增加,证券业质量得以提高,但与东部地区相比,企业仍主要依靠信贷融资。

三、中国农村金融效率评价体系的建立与模型说明

(一)指标体系建立

借鉴周国富、胡惠敏(2007)关于金融效率评价指标设计思路,本文依据指标体系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的设计原则,考虑我国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现状特征,从储蓄动员能力、储蓄投资转换能力和投资投向效率三个层次选取11个西部金融效率指标,具体指标如表1。

(二)数据来源说明

样本区间为2009~2014年,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Wind数据库和各省的统计年鉴。其中,市场融资量来源于Wind数据的非金融机构融资总量、非金融机构融资股票占比和非金融部门融资债券占比计算而来。

(三)模型选取

主成分分析法(PCA)是通过少数几个主成分来解释多变量的方差——协方差结构的分析方法,使它们尽可能多地保留原始变量的信息。以各评价单元为单位,将选取的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此为变量利用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运算得出矩阵的特征根和相应的方差贡献率,利用“主成分相应特征根的平方根与特征向量乘积为因子载荷量”的性质来计算特征向量,从而得到主成分的线性表达式。

在表达式中,Zin为第 i 个省第 n 个主成分因子得分;λnj为第 n个主成分第 j 个指标的特征向量;yij为第 i 个省第 j 个指标的标准化数据。

根据线性表达式计算出各主成分因子的得分,利用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作为其权重,计算各主成分因子的综合得分,作为评价分值。

Zi为第 i 个省主成分因子的综合得分;Pm为第 m个主成分因子方差贡献率。

四、实证分析

(一)截面分析

利用SPSS软件对2014西部地区各省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到方差贡献度表2和因子得分矩阵表3。由表2可知第一成分、第二成分、第三成分和第四成分的特征值都大于1,并且4者的方差累计贡献度为84.563%,超过了80%,所以选取第一成分、第二成分、第三成分和第四成分。由因子载荷矩阵可知公因子1中,资本市场配置效率、边际资本生产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储蓄率以及金融中介储蓄动员能力具有较大的载荷量;在公因子2中,存贷比、金融中介的储蓄动员能力以及储蓄率则具有较大的载荷量;在公因子3中,存贷比、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和储蓄率有较大的载荷量,而在公因子4中,企业资产贡献度、存贷比和资本市场融资能力有较大的载荷量。

由方差贡献率计算除每个主成分的权重,结合因子得分矩阵可计算出综合得分。

F=0.4201F1+0.2813F2+0.1695F3+0.129F4

由综合得分方程计算出2014年各省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从高到低的排序为甘肃(0.341)、重庆(0.32)、四川(0.311)、贵州(0.232)、陕西(0.16)、广西(0.101)、云南(0.068)、新疆(0.025)、宁夏(-0.36)、青海(-0.055)、西藏(-0.19)、内蒙古(-0.2)。

(二)趋势分析

采用SPSS对西部地区各省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趋势进行分析,据综合得分表达式计算得出西部12个省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趋势表如4。从表4可知,2009~2014年甘肃、重庆、四川和陕西的金融配置效率稳定,且这6年排名都在前五,除了2009年陕西的资源配置效率位于十名,究其原因:于2009年陕西省资本市场融资能力、股票市场配置效率以及边际资本生产率出现大幅度下降。贵州的金融配置效率呈现逐渐趋好,且在近几年位居于第四名左右,这主要是由于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有所提高,银行系统逐渐完善,贷存比得到提高。新疆、广西和云南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则相比与甘肃、陕西、重庆和四川较低.而宁夏、青海、西藏和内蒙古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则很低,这是由于宁夏、青海和西藏地区金融体系不健全从而不能满足人们的投资需求,以及居民金融意识淡薄所导致。

五、结论

西部地区各省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差异明显,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四川、重庆和陕西省份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也较高,而金融资源明显不足的省份西藏、青海、宁夏和内蒙古的金融配置效率则较低,但金融资源总量和结构方面均不具有优势的贵州和甘肃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也较好,究其原因,虽然贵州和甘肃省在金融资源规模和结构都与四川、重庆等省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贵州银行体系较为发展,其次金融机构配置效率和边际资本生产率较高,对其金融配置效率也有一定的贡献度;而甘肃省储蓄率和资本市场融资能力较高则是导致其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高的原因。这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和运行效率较高的金融体系是金融配置效率提高的前提,只有一个地区的金融体系和经济都提高,这个地区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才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涤.金融资源配置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2]周国富,胡慧敏.金融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08).

*本文系2016年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西部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成分分析法
山东省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中国装备制造业阶段竞争力研究
陕西省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煤层气赋存影响因素分析
成都市中心城区商服用地基准地价空间演变规律研究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太原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成都市房地产泡沫程度评价
考察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社会发展综合状况
金华市服务外包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