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特点以考定教精准复习

2018-01-30 16:43傅鹏福
考试周刊 2017年62期
关键词:全国卷复习特点

摘要:对于2018届高考复习备考而言,研究2017年高考卷特点显得尤为重要。把握特点,以考定教,精准复习,才能有效提高复习效率和提升考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全国卷;特点;复习;建议

一、 2017年高考卷特点

2017年全国I卷政治试题,难度适中,试卷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突出新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知识立意为载体,素养立意为导向,强化对学科主干基础知识、关键能力的考查,突出了生活化、时政性和思想教育的政治学科特色。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试卷题型和各模块占分比重均相对稳定,试题结构稳中有新。

2. 全国I卷有12道选择题和5道主观题,题量稳定。经济生活占30分,政治生活占24分,文化生活占14分,生活与哲学占28分,各模块所占分值比重稳定。试卷在结构和编排顺序上有所变化,第15题改为考政治生活,而第16题则改为考经济生活;第38题改为1题2问考查必修1考点,第39题改为1题2问考查必修2考点,增加第40题,1题3问,考查必修3、必修4考点和开放性试题。

二、 注重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

试卷以知识立意为载体,立足考试说明,依托教材,十分重视教材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全国I卷共考查了37个考点。其中经济生活考查了替代品和互补品、需求弹性、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作用、GDP、融资、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企业的经营发展等8个考点;政治生活考查了我国的制度优势、村委会、公民的基本权利、政府的作用、我国的外交政策、我国的国体、全国人大、依法治国方略、我国的政体等9个考点;文化生活考查了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文化的内涵、文化的作用、文化多样性、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文化创新、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等11个考点;生活与哲学考查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矛盾的主次方面、主次矛盾、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创新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社会历史主体等9个考点。试题涉及的基础知识点多而广,强化主干,除了GDP这一考点超纲外没有偏题怪题。

三、 关注时政热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凸显学科特点

时事素材的引入往往是高考政治命题的重要内容,今年高考全国卷不刻意回避过热的热点,大量选取贴近现实、紧扣时代、反映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成就的材料,体现国家意志。除了第12题和14题外,其他的都以时政素材为载体,如第13题PPP项目和第38题供给侧改革体现了“四个全面”中的全面深化改革;第15、16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体现了“四个全面”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共享发展理念;第39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104条释法体现了“四个全面”中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17题的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协调和共享发展理念;第13题的运用PPP项目解决市政污水垃圾等问题、第20题的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和第22题的资源利用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理念;第18题的上海合作组织等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开放和共享发展理念;第19题的科技创新、第21题的创新创业和第40题的中国诗词大会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创新发展理念;第20题的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和第18题的上海合作组织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总之,今年政治试卷素材的选取体现政治学科的时政性和国际视野,做到学科特点和时代特征有机结合,科学性和人文性相得益彰。

四、 凸显高考改革“一点四面”的总体方向和立意要求

高考不但要承担选拔人才的重任,更要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上发挥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高考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高考命题的价值导向和育人功能。如第15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第20题中的气候变化、第22题中的资源利用、第23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无一不发挥着育人的功能。如第19题 的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第40(1)《中国诗词大会》成功的原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提高国学涵养,传承民族精神,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如第40(2)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39题说明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104条作出解释以及这一解释的重要意义,加强了依法治国理念的考查,引导学生树立宪法意识、法治观念和国家意识。今年试题表达明确,设问清楚,选项中规中矩,看似简单,实质需要一定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加强了创新能力的考查,提升高考对创新教育的促进作用。

五、 渗透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考核,重价值认同

今年高考试题结合了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彰显了学科的丰富内涵和深度思维,把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学科思维、解题能力、价值认同融为一体。如四道哲学选择题则既考查学生的哲学思辨能力,又考查他们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主观题的第39题,既考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职能、我国的政体,还考查学生的法治思维、理性认识和公民意识,针对社会中的“港独”行为起到了“以正视听”的价值引领作用。

六、 2018届复习建议

(一) 构建知识体系,注重主干基础知识的过关

无论是一轮还是二轮复习,都应以单元为单位构建知识体系,对照考试说明,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维度逐一落实每个考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每个单元有多少个考点,清楚每个考点包括什么内容、这个考点的实质是什么、这一考点的出题点在哪、易错易混点是什么、对这个考点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以及这个考点一般会怎样考等,师生都应该了然于心,心中有数。让学生熟練掌握知识规律,明确任何试题实际上都不外乎就是考我们所学过的某些知识点,答案其实已在我们心中。当然,作为我们教师要比学生更清楚每个单元的主干基础知识和核心知识是什么,尤其在二轮复习时更要突出重点,把握主干,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共同合作生成每一单元每一考点的出题点和易错易混点,印刷成册,天天重温,日日体验,再有针对性地原创或改造若干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习题进行巩固和提高,注重时效性,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确保题题清、日日清。对于主干基础知识的掌握,除了可以通过练习去反复强化外,还可以有意识地在日常教学中经常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逐一过关,并试图做到奖罚分明。endprint

(二) 平时上课要有意识地渗透时政热点,重点是加强对时政的解读

不必进行时政热点的专题复习,因为在高考中时政只是作为材料在试卷中出现,高考的答案更多的还是教材的主干基础知识,只是偶然会用到一些时政术语。在平时课堂中要特别注重时政的渗透,尤其是关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时政要让学生理解透彻,比如:李克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政放权”习近平的“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侧重点是注重时政的解读,教给学生解读时政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解读时政的能力,因为往往时政热点相同而具体材料不同、设问不同答案就不同。全國卷更是注重所选热点材料的典型性,甚至有时可以直接从材料中得出答案。

(三) 针对题型,注重限时强化训练

高考题型是基本稳定的,无非就是12题单选题和5题主观题。能力、技巧、经验、方法、解题速度、应试心理等都从练中来,所以要结合学生认知实际,针对题型,做好单选题和主观题的限时强化训练。尤其注重经济生活中的图表题、计算题、曲线图题、推导题,生活与哲学中的漫画题、诗歌类哲理题,以及评析类和开放性试题的专项限时强化训练。题目是做不完的,要做到练一题懂一类,吃透每一道习题,掌握一种方法。

(四) 提高学科素养,注重价值认同

把教育功能贯穿课堂始终,注重培养学科素养是我们政治课堂的主要任务和学科特色。我们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树立“政工”意识,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党的大政方针政策的宣传和思想道德教育,传递正能量,加强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弘扬法治精神,强化理性思维。

(五) 加强考试指导,注重解题方法、技巧的强化

考纲指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因此,高考题目不可能太简单,大多高考题都不会一眼就看出答案,需要学生不仅能熟练掌握教材的核心知识,而且需要考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素养。这就需要我们加强考试指导,尤其是对解题的方法、技巧和答题的规范化要进行反复强调和持之以恒地指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 俞国松.浅谈高考政治复习策略[J].学周刊,2014,(03):133.

作者简介:傅鹏福,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朋口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国卷复习特点
浅谈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卷阅读信度效度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