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学科教学过程中,物理、化学、生物这三科是具有高度的可实践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学科基础知识,还要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加以培养。对于这三个学科而言,学习者通过实验或实践探究的方式可以直观地对其内在规律进行有效探究,而这种探究所得来的知识与实践能力可以有效地转化成学生的内在知识,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高中化学的综合实践探究能力培养,以使学生形成立体式的学习观念。本文从高中化学教学角度出发,对高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策略进行系统化探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综合实践探究教学不仅仅是由新课标发展所决定的,更是由高中化学的素质化教育所决定的,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而言,想要較好地培养学生化学知识素质,那么实践型的教学培养就不可避免。通过实践、实验等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到化学学习中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化学创新学习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没有能够很好地发挥实践培养效用,降低了实践式的教学效果。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在教学时有计划地进行实践教学,选择与当时课堂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主题,帮助学生强化自身知识架构,推进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在这里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混合教学,以帮助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大化。
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借助体验式实践活动进行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体验的内化过程。而具体到化学这一学科中时,这种体验式要保证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化学实验分析等步骤。但在传统化学教学课堂中,往往是教师掌控了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与完善,学生只能够按照教师的步骤进行化学实验,这无疑是一种“提线木偶”“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这一环节中是极为被动的,在这一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极难被发挥出来,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专题性的活动设计并引导学生开展。例如:在教学中我就设计了“灭火式”体验教学,在这一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将市面上通用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及清水灭火器的灭火原理进行探究,在学生掌握灭火器原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制作这些灭火器的简易版本,通过实际实验使学生了解感受到相应的作用。学生在这一体验式的学习活动中不仅掌握了简易灭火器的制作与原理,更拓展了自身的知识面,极大地促进了自身知识面的有效拓展。而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要意识到,这种大类型的体验式探究教学本身是不具备任何高中化学的促进教学作用的,作为教师要在这一体验式活动中寻找利于进行高中化学教学的知识,例如:在学生探究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原理时我就为学生拓展了二氧化碳这种物质的化学属性,如密度约为空气的1.5倍、1千克的液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约0.5立方米的气体物质;清水灭火器中的水每千克可以吸收2593.4千焦的热量,同时在完全吸收热量后此物质将汽化并形成惰性气体,体积则极度膨胀到1700倍左右。在这一案例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了解灭火器的性质、原理并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有所体验,并对此产生学习兴趣,这样教学目标才算较好地完成,而想要充分地发挥体验式教学的教学优势,教师就应当抓住这种教学方式中的教学基本点,对学生进行拓展教学。
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实践活动设计能力
教师想要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化学实践探究能力与综合素养,就要对学生进行独立培养。这里的独立培养并不是说教师要依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制订不同的相应教学计划,而是指要帮助形成独立自主地实践活动设计能力。因为化学实验探究活动是一种需要注重安全的探究型学习活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的强调,在这一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使学生认识到想要设计出完善妥帖的化学实验实践活动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例如:在进行“生物电能反应”的实验设计时,我就引导学生从互联网上搜集相应的学习资源,对这一课题进行资料收集与整理,学生在这一基础上运用多种资料分析方式将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加工运用,建立了合理的函数模型,再进行了相关的变量实验,得出了相应结论,通过这一方式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最大化的发展。
三、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时应当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探究性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合理评价。这种评价不仅仅是为了评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对其价值的衡量,更是为了给学生相应的学习反馈,促使学生了解自身在学习过程中还存有哪些不足之处,从而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纠正。同时,当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时,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提高对教师的信任程度,从而将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更好地反馈给教师,这样教师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计划的制订,推动化学综合性教学的开展。
四、 结语
教师想要通过综合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化学运用能力,就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与兴趣偏好入手,选择相应的适应性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认同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指引。而当学生可以较好地处理实验中实验素养与自身知识储备的相关关系时,学生的全面化发展就可以较好地推进,从而反馈给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发新.把握新课程教学的度——谈对化学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理解[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5):30-32.
[2]付婕.承前启后的衔接——浅谈研究性学习在初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桥梁作用[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2,(12).
作者简介:陈忠兵,江苏省启东市第一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