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学生双音节声调感知研究

2018-01-30 13:36樊婧泽韩子琪
考试周刊 2017年62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樊婧泽+韩子琪

摘要:为了探究日本留学生对汉语双音节声调感知格局,本文利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以及感知语音学的相关理论,采用Eprime软件设计了可视化感知实验。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1. 上声对于日本留学生来说仍然最难掌握,其次是阳平、阴平、去声。2. 后位音节的感知错误率比前位音节高。3. 日本留学生对前位音节声调判断需要更长的反应时间等结论。

同时,我们还针对得出的结论,从各个方面分析了偏误原因,并对此制定了汉语声调难度等级大纲以及给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和教学对策。

关键词:日本留学生;声调感知;双音节词;对外汉语教学

一、 前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世界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外国人开

始学习汉语,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汉语热”。作为一个有着悠久的汉语学习的历史的国家,日本国内的汉语热也在不断升温。截至2017年5月,日本已设立了14所孔子学院和8个孔子课堂。此外,日本每年也有大量学生来中国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研究国别化不断发展的当下,我们有必要针对日本汉语学习者二语习得的特殊情况进行探讨。

声调作为汉语的突出特征,一向是汉语习得的重难点。日语虽然有音高,但其音高变化发生在音节之间,这与普通话音调是有本质区别的。而由于双音节词在汉语词汇中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双音节语音教学“既是语流教学的基石,也是语流教学的最基本形式”。(王功平,2015)

王士元先生的《语言变化(Language Change)》(1976)一文最早将感知实验引入国内的声调研究。由此开始,研究者们纷纷开始通过实验研究普通话声调感知。自2005年至今,国内有关汉语感知的研究开始面向更广阔的领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声调感知问题的国别化研究。这些研究通过实验和分析不同国家学习者具体的母语背景和学习环境等问题对他们的声调感知现象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这些研究涉及了美、韩、日、俄罗斯、泰国、阿拉伯、越南、印尼、西班牙等多个不同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其中针对以日本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的研究虽然很多,但并没有关于日本留学生对双音节声调感知的研究。本实验旨在通过分组听辨实验研究日本汉语学习者对于声调的感知情况。

二、 研究方法及过程

(一) 实验设计

本实验中的变量共有三项,即调类、声调所处位置和双音节词是否处于语流

音变当中。数据结果也由三组数据体现,分别为错误率、错误倾向和被试者做出选择所用的时间即反应时长。

1. 实验地点和对象

本次实验实验对象为在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两所学校学习汉语的日本留学生,共15人。他们在日本都有不同程度的汉语学习经历,且都来华学习汉语半年以上。

2. 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处理

本次实验选取的实验材料可分为两组:

第一组为320(16*20)个普通话双音节假词,16种声调组合中的每种组合的出现频次均为20次。这些假词都由现代汉语普通话当中真实存在的单音节随机组成。之所以选择双音节假词组合作为实验语料主要是为了避免被试者对词汇的掌握情况影响其对声调本身的感知。

第二组实验材料则是通过将320个双音节假词置入统一化的连续语流中录制,再截取得到的。该句句式简单,空出的部分相对独立于其他成分,不易出现太严重的连读问题,便于截取完整的实验语料,且不易导致实验语料出现变调情况。完全发音语料组的实验可以得到被试者对于完整声调的感知情况。而通过截取出的连续语流中的双音节词则可以观察到双音节词内部的语流音变情况,得到日常交流所用语速和语言环境下被试者对于声调的感知情况。

实验所用的20个练习材料和640个实验材料均由一位普通话水平达到一乙等级的女性发音人朗读,随后利用语音编辑软件 Praat 对声音文件进行时长和振幅的标准化和频的调整。完全发音组的每个语料时长为780ms,连续语流组的每个语料时长为375ms,最后我们将语料导入Eprime中进行了实验。

(二) 实验过程

实验前,实验负责人请每位被试者进行了模擬实验。模拟实验的实验材料为10组从HSK大纲甲级词汇中随机选出的双音节词语。

正式实验分为两组,每组又分成两个部分。第一组为前位音节感知实验,其中上半部分随机播放完全发音的双音节语料,下半部分随机播放连续语流中的双音节语料。被试者通过键盘的按键对听到词语的前位音节声调作出阴、阳、上、去四声的判断,软件自动记录选择结果及被试者反应时长至后台。第二组实验为后位音节感知实验,内部分组和实验过程与第一组相同。实验中安排有休息时间,以保证被试者在较长时间的实验中保持正常的判断力。

三、 数据分析

(一) 感知错误的总体情况

结果显示,全体被试对所有实验材料的感知总体错误率为25.8%。四声感知错误率差异明显,呈现阶梯状分布。上声音节的感知错误率(38.8%)最高,其次是阳平(29.10%),最后是阴平和去声,感知错误率均在17%左右。由此可知,在听感上,上声对于日本学习者而言仍是最难掌握的声调,阴平和去声相对容易掌握。后位音节声调的感知错误率(32.1%)显著高于前位音节声调的感知错误率(19.5%)。

(二) 不同因素对被试者感知错误率的影响

本文以语境因素(完全发音与连续语流环境)、声调位置(前位、后位)、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为自变量,以被试者声调感知错误率为因变量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调类的主效应显著(p=.000),声调位置的主效应显著(p=.000),语境的主效应不显著(p=.462)。

(三) 不同因素对感知错误率的两两交互影响

1. 语境对四声调感知错误率的影响endprint

语境对四类声调的感知具有一定影响。四种声调感知错误率虽然在不同语境下分布大体一致,但在连续语流情况下,阴平、阳平、去声的感知错误率稍高,差异在3%~5%左右;在完全发音情况下,上声的感知错误率要高出6%左右。

2. 前后位置对四声调感知错误率的影响

音节的前后位置对声调感知错误率影响显著。后位音节声调感知错误率普遍高于前位音节,阴平和上声的前后位感知错误率差异较小,在10%左右;陽平和去声的前后位感知错误率差异较大,分别是18%左右与22%左右。

3. 语境对前后位感知错误率的影响

语境的改变并未对后位音节感知错误率造成明显影响,但对前位音节的感知造成的影响较大。在连续语流中的前位音节感知错误率稍高(高出后位音节4%左右)。

(四) 感知反应时间总体情况

语境的变化并未对后位音节感知时长造成明显影响,但对前位音节声调感知时长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被试者在连续语流环境下对前位音节的感知时长较长,为2819毫秒左右,高出完全发音环境下的感知时长700毫秒左右。

(五) 感知错误倾向分析

1. T1

阴平比较容易被错听为阳平(36.8%)和去声(34.3%),被听为上声的可能性较小。前位阴平比后位阴平被错认为阳平的感知趋向率高出将近一倍(分别是48.4%与25.2%)。

2. T2

阳平最容易被辨认为上声,感知错误倾向率高达71%,其次是阴平和去声。前位阳平几乎不容易被错听成去声。

3. T3

上声在双音节声调中最容易被听辨成阳平(66.6%)。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声-上声”声调组合模式下,连续语流的前位上声被错判为三声的比率也较高,占到总体感知错误倾向的11.8%左右。

4. T4

52%左右的去声声调被错认为阴平,其次是阳平(24%)和上声(23.5%)。当前位音节声调是去声时,被听成阴平的感知错误倾向率更高(63%)。

(六) 不同调类感知混淆度分析

T1-T2T1-T3T1-T4T2-T3T2-T4T3-T4

双音节前位0.3790.2060.5620.9670.1180.217

双音节后位0.3130.3800.4861.0950.4020.344

双音节前

后位总计0.3460.2930.5241.0310.2600.281

本文采用了张家、齐士钤、吕士楠(1981)的语音混淆度计算公式:某两类调之间的混淆度S=(px+py)/(pm+pn),其中,px表示x类调错成y类调的概率,py表示y类调错成x类调的概率,pm表示x类调的感知正确率,pn表示y类调的感知正确率,x、y分别表示T1、T2、T3、T4不同的调类。统计结果显示,从混淆度的数值来看,T2-T3、T1-T4、T1-T2三组调类的混淆度较为显著,处于双音节后位时的混淆度整体大于其处于双音节前位时的混淆度。

四类声调处于双音节中的感知混淆度次序为:T2-T3>T1-T4>T1-T2>T1-T3>T3-T4>T2-T4。

四、 偏误分析

(一) 声调本身特点的影响

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调域在声调感知中起关键性作用。(林茂灿,1988)声调调域越宽,越有利于感知。(王韫佳、李美京,2010)音值极易不完整的上声和阳平调型都不平稳且调域相对狭窄,感知正确率低于阴平和去声是符合实验预期的。

(二) 语流音变

上声是汉语普通话的四个声调中唯一一个内部存在曲折调的声调,且存在较重的连读变调的情况。不考虑轻声,上声在双音节中作为前字时的连读变调有两种。在两个上声紧连时,前一个调值从214变为35。这就导致了阳平和上声之间的混淆度较高,正确率较低。而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之前,上声调值由214变为半上声21。同时在实际发音中,上声读音音值不完整,被读作半上的情况也非常多见。但由于规则泛化,部分学习者只能感知到完整的上声而不能有效识别半上,这也是上声的感知错误率高的原因之一。

在汉语声调中,单字的声调调值与语流中的声调调值有所差异。前位音节很容易受后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出现声调调值改变和音值不足的情况。这在语料分析图上展现得非常清晰。不同语境下前位音节声调感知错误率变化较大,和连续语流中前位音节所需反应时长较长也从结果上印证了这点。

(三) 母语负迁移

学习者的母语对二语习得存在很大影响,跟学习者母语相似的项目,学起来就比较简单,而与母语不同的项目就很难习得。日语的高低调虽然承担着和汉语声调类似的作用,即通过音高模式的变化来区分词汇语义,但其音高模式的变化则是跨音节的,且只存在高/低调的区分,音高变化总体较小,与汉语声调存在显著区别。

具体来说,日语中并没有与曲折调上声相近的音高模式,却可以分离出阴平(高平调)、阳平(中升调)和去声(全降调)相近的音高曲线。因此,被试者上声感知的错误率远远高于其他声调。同时,由于上声与阳平的变调的存在,两调之间的混淆度较高,因此阳平的错误率也相对较高。而阳平和去声的感知正确率则相对较高。

(四) 日本学生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大和民族是一个内敛含蓄的民族,大多数日本学生也呈现出内向型性格特征。在课堂上,他们很少主动提问或回答问题,更喜欢自己查阅资料,仔细思考,因此很难在需要大量的口语练习和反馈的语音学习上获得进步。

同时,很多日本学生不愿意花很多时间与别人聊天或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或社交活动,学习途径相对狭窄,不利于汉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五) 学习环境的影响

汉语声调是具有别意作用的,掌握声调与掌握声韵同样重要。而在目前的对外汉语实际教学中,声调教学普遍被作为语音教学的一部分,安排在学习的最初的一两个月,之后便不再是教学的重点。教师选择性纠错的重点也多集中于语法角度,对声调的强调不足。而在日常生活中,普通母语者也对留学生的“洋腔洋调”展现出了很大的宽容度。面对其声调方面的错误,母语者一般会选择猜测揣摩而不是及时纠错。这也给一些留学生造成了即使声调不标准也不会影响交流的错误认知。

参考文献:

[1] 张林军.日本留学生汉语声调的范畴化知觉[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3).

[2] 王幼敏.日本人学汉语中的声调语调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8(2).

[3] 王韫佳.日本学生感知汉语普通话高元音的初步考察[J].语言教学与研究,(6).

作者简介:樊婧泽,韩子琪,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数词“七”的文化内涵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参与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东北作家作品的文化导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