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勇洋在《中国教育学刊》2017年第S1期《正视两难问题提高学生素养》一文中指出,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进行了很多正面、积极的引导,但到了生活实践中,因为许多实际的原因,学生往往不知怎样做出选择。在这种情境下,学生面临的问题就是“两难”问题。教师合理地引导学生认识和解读两难问题,主要有三方面作用。第一,两难问题可以强化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指导实践行为。学生正确认识一样事物,要经历从了解到批判,再到认同、实践的思维过程,以此将经验固化为自己的认识和行为。第二,两难问题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在解决两难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自身出发,联系自己的生活内容,作出孰是孰非的判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强化已有的观点。第三,两难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对两难问题的思辨过程,可以说是一个激烈的思想斗争过程。在這一过程中,学生对选择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会有欣喜、肯定和鼓励的感受,而对不恰当的言行,会有排斥、否定甚至是厌恶的情绪。第四,两难问题有利于对学生的行为指导。
在两难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获得更加完整的情感体验。教师也要发挥引导作用,将问题层层递进,引向深入,可以通过递进式的发问,让学生逐渐厘清思路,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