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一个故事叫《给诗加腰》,“清风细柳 淡月梅花”,若在句中,各加一个字做“腰”,该用什么字为好?这是苏小妹出的题。苏东坡加了“摇”“映”二字,被苏小妹否定了;黄山谷又加了“舞”“隐”二字,仍然被否。最后,苏小妹加了两字,成了“清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这个故事充分表明,诗歌语言,是极精炼形象的,用最少的笔墨,表达了多姿多彩的内容。在古代,我们是很重视“诗教”的。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就是“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的意思。学习古典诗词,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精炼的文笔,也能开启他们的想象力。古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歌的情境和作者的感情,让他们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方法;古诗教学
一、 依靠背景烘托
古诗写于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所描述的情景离我们现在的生活非常遥远,学生缺乏应有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情况等方面的知识,因而常对古诗描述的情景感到陌生,在领会上产生偏差。这就需要我们补白背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例如:在教学《渔歌子》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须归”,可以提供张志和在写《渔歌子》时的一些创作背景,“张志和年少得志,曾经是朝廷命官,后来因得罪权贵被贬官,他干脆辞官不做,寄情于山水,以游赏为乐,以钓鱼为趣……”,此外,我们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张志和的大哥张松龄劝他回家的写的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体会张志和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从而拨动他们想象力的第一根弦,在想象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感情。
二、 借助多媒体辅助
多媒体辅助包括音乐渲染和画面支持等。格罗塞曾说:“每首原始的诗,不仅是诗的作品,同样也是音乐作品。”给古诗配以恰到好处的音乐,营造氛围,可以触发学生的想象力。“诗画同体,诗画同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教学时,在优美和谐的音乐的基础上,再借助形象的画面,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想象力。
如教学《泊船瓜洲》一诗,学生初步感知诗文大意之后,一边播放《春江花月夜》乐曲片断,一边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诗人吟诵这首诗可能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他可能在想些什么……在乐曲的播放中,学生慢慢地被带入诗歌的意境中,当他们的想象力被拨动起来后,多媒体画面适时出现——皎洁的月光下,诗人伫立船头,江南绿意盎然。在学生静静观赏整幅画面的过程中,进一步引导他们把想象的重点定格在一个“绿”字上:“看到这一大片的绿,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景色?想到了哪些词语和诗句?”一幅幅草长莺飞、万紫千红的江南春色图可能会生动鲜活地出现在学生的眼前。通过类似这样的音乐渲染,再辅之以丰富的画面,拨动学生想象力的第二根弦,给予他们更直观的感受,深入诗境。
三、 通过反复吟诵
都说“诗言志”,诗偏重于抒情言志,感情是诗的基础。要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把自己所想象到的情景和诗歌的节奏结合在一起,进而领悟诗人的感情,这便是拨动学生想象力的第三根弦。
《题临安邸》这首诗,诗人的感情主要在一个“愤”字。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暖风熏得游人醉”一句,让学生想象“这是一副怎样的醉态?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想象后教师相继点拨:这是烂醉如泥的“醉”,这是纸醉金迷的“醉”,这是醉生梦死的“醉”,再引导有感情诵读后两句,学生也就能对作者的焦急、担忧、愤慨之情感同身受了。
四、 抓住诗歌字眼
古诗词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诗人往往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要充分了解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抓住字眼,靠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和创造,再现情境。
张籍的《秋思》,“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句中的“又开封”是此诗的诗眼所在,诗人无限的乡愁就凝结在“又开封”这一细节中。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字眼,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假如你就是诗人,你会说些什么?你的举止又会如何”,这是角色还原;“假如你就是行人,你会怎么说”,这是场景还原;“当家书‘开封后,诗人又是怎么做的”,这是细节还原。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眼进行补白,可以再现一幅幅生动的情境,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拨动学生的心弦,深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五、 利用练笔
(一) 古诗构思精巧,留有艺术的空白。可引導学生借助想象,补其空白,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春夜喜雨》写的是杜甫对春夜一场及时雨的喜爱和赞美。当时下雨的江上是一幅怎样的景象?作者第二天起床后看到锦官城是怎样的美?下了雨后花儿带着露水是怎样的姿态?教师抛砖引玉,学生发挥想象。填补古诗中的空白,既理解了诗意,又为今后的写作积累了素材。
(二) 有的古诗文在精彩处戛然而止,留下了让我们回味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在结尾处展开延伸和想象,完成二次创造。例如《游子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回来之后看到母亲连夜为自己缝制衣服后和母亲的对话,类似这样的续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三) 学完古诗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古诗进行改写,这是很好的发挥学生想象能力的一种方法。《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矮矮的茅檐,一条小溪,青青的绿草,在说悄悄话的翁媪,三个听话的儿子,这是多么美满的乡村家庭。在教学这首词时,我鼓励学生对其进行改写,学生跃跃欲试,纷纷模仿古诗完成自己的诗作。我们不要求学生的诗歌对仗是否工整,辞藻是否优美,任何一篇作品都是他们想象思维的火花,在改写中,学生学习古文的热情会进一步的激发。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是我们应当继承的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作者简介:张婷,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