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被广泛采用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采用何种方法,才能夠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最大化地发挥探究教学的优势,有效地实现高效课堂,这正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课题。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化,不少教学模式开始由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也因此,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开始被广泛提出与采用。它的基本形式为学生进行课前探索、小组讨论,由老师进行课堂答疑以及知识点的总结与整理。其意义就在于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由学生自主掌控课堂,以便形成更深刻的学习印象,进一步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 巧设问题,兴趣引导
物理学家牛顿曾经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对于拥有一定物理基础的高中生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此举的意义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大致的思考方向,同时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针对于高中的学生而言,由问题进行启发深入能够充分激发出他们思考的热情,同时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教师也需要注意,在问题的设置上,一定要避免过于复杂导致学生探索受挫,进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要注意,问题设置可以尽量从生活入手,由实际事例引入复杂的学科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接受。最后一点则是,在学生思考、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避免学生先入为主,形成错误的认知。
例如: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课本第三章中,有关于重力的学习。教师在课堂正式开始前可以提问学生一个经典的问题:“苹果是怎样从树上掉下来的?”以此来引入当天的课程学习。在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讨论过后,教师再来通过实际举例:为什么脱手的粉笔会笔直地往下掉,而不会往天上飞呢?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将书本、文具等平放在手掌上,询问学生有什么感受。在不断地举例、实践之后,教师可以开始引入“力”的概念,同时告知学生刚才的一系列事例,在课本第三章都可以找到答案。这里由学生自主探索课本,并且在探索结束之后,再由教师来提问学生分别有什么发现。在不断启发学生进行探索的同时,教师给予相应的思考的方向以及适时的监督无疑更有利于学生的课程学习。
二、 自主探究,教学为辅
探索式教学模式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探索,而且是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在以往的教学案例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尝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最终由于教师没有很好地摆正学生的定位,导致整个课堂主体还是由教师在掌控,学生依然是充当被动接受的角色。因此,在新兴的探索式教学模式中,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教师一定要找好定位,对于学生的监督、引导必不可少,但是关键的步骤还是要由学生进行自主完成。在教师适度监督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才能够实现探索式教学的本质目的,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进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例如:物理课本先导篇有关于速度的测量,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类似的学习任务来促进学生自主探索。教师提出一个大纲,具体的操作细节、流程由学生自己把握。最后在学生进行展示、讲解之后,要求学生结合课本,发现自身的优点以及不足,及时改进、学习,以形成良好的物理学科思维。
三、 设置分组,讨论共进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学生的思考范围显然是存在局限的,而如果由教师带领思考又容易陷入传统教学的“灌输”模式。因此,在实际课堂的探索式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思考,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充分促进学生之间的思考、交流,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理解。同时,小组中的成员各有所长,分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相互促进、取长补短,进而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这里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于,充分督促好组内的每一位成员,明确分工,同时要确保落实,避免部分学生直接攫取他人的学习成果,形成不劳而获的坏习惯。第二点则在于分组的有效性,例如:部分思考能力较强的学生带领少部分缺乏自主探索能力的学生,避免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无法实现相对较高效的讨论。
例如: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课本中有关于质点的学习,在教师讲解了相应的定义、理论之后,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是不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很大的物体不能够看成质点?”这里,教师可以配合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应图片,同时一一询问,图中的物体能否看成质点?为什么?分小组进行讨论,并且给每个小组安排好学习任务。确保同学们进行了充分、全面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开始提问,由每个小组自主展示所探究的内容。这么做的目的就在于实现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确保每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四、 课后温习,自我纠错
不少教师认为,探索主要是针对于课前预习。但事实是,针对于课后时间,我们同样也要督促学生进行思考。这里就需要学生结合课前预习的内容,总结整堂课的理论、收获,进而形成一系列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督促学生及时总结课堂内容,课后进行温习,结合课前预习的问题,发现自己的思维逻辑存在哪些不足,下次再加以改正。物理的学习就在于结合生活实际,不断进行反思、总结,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讲,物理学科最主要锻炼的能力在于思维、逻辑。因此,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中,有关于课后的总结、整理必不可少。同时,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课外拓展,形成更加深刻的学习印象。
五、 结语
无论是何种教学模式,其最本质的目的都在于帮助学生学习,形成高效、自主的学习课堂。而探索式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需要孩子以更加积极的学习面貌,更加自主的学习能力来适应此种课堂模式。这也就决定了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在结合上述的一系列自主探索的办法之后,教师一定要注意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位置,由学生把握课堂,自主探索,进而满足探索式教学对于孩子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等要求。而教师在整个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同样是不可缺失的,由教师进行监督、辅助,能够有效地避免学生形成错误的认知、陷入错误的思考方向。这无疑更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永权.构建有效的物理课堂浅见[J].珠江教育论坛,2011,(3):40-41.
作者简介:朱秀玲,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育才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