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民医院综合利用平衡计分法、关键业绩指标法、收支结余法等工具,调整绩效分配方式。
在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公立医院必须高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才能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如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从而完成战略目标呢?山西省人民医院院长李荣山的观点是,需要充分发挥绩效管理作用。
2012年底,山西省人民医院开始探索“上接战略、下接一线”新绩效管理。该院开展的《绩效管理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在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三等奖,且其自主设计开发的医院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目前已获得软件著作权专利。
一组喜人的数据更是客观反馈着乐观的成效。与绩效改革前的2012年相比,山西省人民医院平均住院日由14.04天下降到10.44天,降幅26.57%;药品比例从39.76%下降到30.1%,降幅24.3%;门诊量从645258人次上涨到1313888人次,增幅103.62%;出院人数从33051人增长到58174人,增幅76.01%;手术例数从13490例增长到26012例,增幅92.82%,绩效奖上涨121.78%。
欲还原山西省人民医院绩效管理的探索,须纵向追溯,将时间拉回至2012年。
2012年以前,医院绩效分配使用的是收支结余法。众所周知,此方法奖金直接与收入挂钩,激励创收明显,与医院总体战略关联度不高,是基于价格的项目定价体系,难以区分劳动价值、资本价值。
绩效管理科主任李冰称,过去绩效管理中存在三大问题。其一,绩效考核和分配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欠缺。具体而言,在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中,存在绩效考核目标不明确、量化绩效指标少、考核过程与考核结果不相结合、绩效指标或粗放或不切实际、指标权重的确定主观性强。“这些都会导致绩效考核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可信度降低,员工认可度低。”
其二,绩效考核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此前,医院绩效考核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和评分细则,没有公正、公开、公平、透明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的监督机制,没有绩效考核专职部门人员和上级监管机制。“绩效考核工作随意性大,在绩效考核过程中不能较好地保证绩效指标数据收集、分析、应用的准确性。”
其三,信息系统在绩效考核中应用的智能化程度不高。没有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仍需要手工输入,难以从临床数据库实时抓取。“存在工作量大、时间跨度过长、信息传递慢等缺陷。”
上述是医院绩效探索的原因之一。而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的政策信号是另一维度的原因,其中,国家五部委下发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关于合理确定医务人员待遇水平,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体现医务人员的工作特点,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等内容,着墨颇多。而且,近时段,山西省在开展绩效工资总额调控办法改革,山西省人民医院作为山西4家试点医院之一,可自主确定绩效分配。而从医院层面来讲,要一改“绩效与医院总体战略关联度不高”的现状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于是,2012年底,在借鉴了上海申康、北京宣武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经验后,山西省人民医院开始打破陈规,寻找“上接战略、下接一线”的绩效管理。
新绩效管理制度
01绩效管理科每月定期以科室工作量考核为基础,以绩效考核得分为依据,计算出临床医技科室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发至各临床医技科室。
02各临床医技科室综合考虑科室人员的职称、职务、工龄、工作量(业绩)、考勤等情况,按本科室的考核方案分配。
03各临床医技科室每月月底将分配结果返回,经绩效考核领导组审批后进行发放。
绩效管理,通俗点讲,是在医院收入总盘子下,可支配收益如何分配。但分配方式的不同,反映着医院的导向、管理的侧重,也循环地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行为。
“绩效管理,作为实现医院发展目标的激励手段,需要激励科室管理者与医院战略保持一致,同时将医院导向通过绩效考核分解到每一个科室,每一个职工,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发展格局。”这是李荣山期待的一种绩效管理状态。
方向明确后,考验着医院落地的能力。
据李冰介绍,医院专门成立了绩效管理小组,并分析、对比当下最流行的绩效管理办法。山西省人民医院混合运用平衡计分法、关键业绩指标法、收支结余法等,取其优点,形成了纵横、多层次、全方位的覆盖所有人员的绩效分配方式。
“新绩效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原有的不足点,且易于操作。”李冰不无自豪地说,新绩效管理方案,既吸纳了平衡计分法(BSC)关注平衡医院的财务、非财务、短期和长期目标,同时关注医院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的目标的优势,又借助KPI(关键业绩指标法),从大量的综合管理指标中提取一部分重要指标。同时,兼具360度反馈评价法全方位、多角度、误差小、针对性强、真实可信等特点。
具体而言,医院将被考核对象分为七大类,即临床服务类科室、临床无病房服务类科室、医疗技术类科室、医疗辅助类科室、行政管理类科室、麻醉手术室、药学部,覆盖到了全院各个科室,以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指标为最核心的考核指标。
然后,依据年度工作计划,确定各科室绩效考核目标。将医院中长期发展目标分解为关键业绩指标,纳入绩效考核方案。
“目标包含劳动强度要素,如门急诊工作量、出院人数;工作效率要素,如平均住院日、病人负担;技术含量要素,如危重病人救治率等,激励职工在关注科室绩效的基础上,同步关注医院发展的关键问题,使医院运营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李冰称。
在原则上,以综合绩效考核为依据,突出技术能力、医德医风、服务质量、数量等,明确个人收入不得与业务收入直接挂钩。同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客观性原则,避免主观臆断和带有个人感情色彩;坚持考核结果的反馈、沟通、改进原则,充分沟通,肯定成绩,分析不足,化解分歧。
当然,完善绩效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2018年,山西省人民医院的绩效管理进一步完善优化。其一,考虑到危重病人收治情况反映医疗技术水平和医护劳动强度,医院新增了危重病人考核。“根据三年的均值制定目标,超指标每例给予300元奖励。”其二,为了配合科教处对规培生管理,增加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
同时,加大力度对百元医疗收入卫材消耗的考核;增加了医保控额考核,进而更好配合医保付费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山西省人民医院将信息技术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自主设计开发医院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目前在手术麻醉科先行试点。
该系统采取工作量效能积分法绩效管理模式,将绩效考核工作量化考核到个人,同时加强负性指标,加强药占比、耗材占比管控,完善管理结构和空间,将固定资产收益率、手术例数增长额、百元医疗收入卫材消耗、手术安全、麻醉级别等加入绩效分配。“如此一来,不仅充分体现了医务人员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还为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让李冰欣慰的是,新的绩效考核通过软件系统自动生成,准确客观性、及时性得以实现,同时,通过加分、减分项目,可调控性也不在话下。为了便于监督管理,医院对每个月科室奖励性绩效发放进行8%的控制,年底根据全年绩效得分、科室综合测评和科研教学情况进行年终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