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多学科,实现跨院管理,“三网联动”带动上海相关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让大数据动起来,上海在全国创新联动抗生素使用的各个监测网,为临床、微生物、药学、感控等各专业搭建集成的分析平台,实现更专业、更精准的管理提升。
2018年9月底,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牵头、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家委员会40余名专家具体实施的上海市“三网联动”正式拉开帷幕。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衣承东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三网”指的是上海市细菌真菌耐药监测网、上海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上海市医院感染防控与监测网。
“如果说2011—2013年之间的管理偏向行政化,那么当前已经过渡到了专业化、常态化的管理。”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上海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所长王明贵教授向《中国医院院长》表示,“三网联动”带动上海相关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以指标考核为主、事后管理、有奖有惩是过去许多年乃至当前,全国多数医疗机构实施的抗生素管理普遍状态。如何变事后管理为事前预警、实现持续改进有径可循,“三网联动”试图给出解决方案。
“三网联动”可以解决哪些问题?王明贵首先向本刊解释道,“对医院来说,细菌耐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医院感染控制这三块都强的医院并不多。但大家对高水平质量与安全管理的诉求是一致的,尤其是在医疗效率也被高度强调的背景之下。”
他继而介绍,此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家委员会集齐了行政、临床医生、微生物专家、药师、感控专家“五股力量”,打造出“行政+专业”的“豪华”班底,全市二三级医院的院级领导、医务处处长均被纳入,确保了专业知识的全方位共享机制以及有益经验“一以贯之”的落地与渗透。
“比如某一家医院的某类抗菌药物使用量上升得特别快,通过‘三网联动’甚至可以看到是哪个部门、哪个病房。”王明贵介绍,通过全市相关数据的比对,异常数据与信息可以快速反馈到医院相关处室,提升管理效率。“三网”还可以通过持续监测,发现共性问题、重大问题,集合专家“会诊”给出最及时、最专业的应答。
“三网联动”成为常态化并持续深入,首先面临如何评估各医院的抗菌药管理现状的问题。王明贵介绍,根据监测网数据,委员会建立了三个权重指数:耐药指数(细菌耐药权重指数)、用药指数(抗菌药应用权重指数)、感控指数(医院感染权重指数),以此为基础还设立了综合指数(人才培养、抗菌药管理)。
“根据上述权重指数,形成医院抗菌药物管理AMS指数,在同级别医院(如三甲)排序。这项工作已经初步成形,但排序信息的公开范围还在讨论之中。”王明贵表示,排名、排序目的是为了用于后续多学科专家指导,也在于引起各家医院重视,尤其是在相关人才的培养方面。
将JCI的PDCA理念引入到AMS的行动中,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专家会诊”,提升总体水平也是常态。例如,通过三网数据找到“CRE检出率过高”的突出问题,围绕全市排名前五的医院,首先制定计划,如提出本年度降低10%的目标;之后,多学科专家围绕“重点科室用药及感控的干预”出谋策划;再行查核与进一步行动。
发布“三网年鉴”,见证相关事业的发展与壮大,2017年度“上海市细菌耐药、抗菌药物应用和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已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