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 守 博
(山东理工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山东 淄博 255000)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经济理论高屋建瓴,博大精深,系统全面,涉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吸引了许多学者关注,纷纷从不同角度对其分析探讨。
从邓小平经济理论包括的主要内容看,刘学愚认为,它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本质论、根本任务及根本原则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经济体制论、经济发展战略论、农业问题论、科学技术和教育问题论、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论、实施对外开放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推进政治体制建设论等十二个方面内容[1]6-15;迟树功认为,从总体上看,邓小平经济理论有两大层次:目的论和发展论。目的论是整个经济理论大厦的根基,所有经济理论观点都以其为基点引发展开;发展论是整个经济理论大厦的主体,是第一层次基础上多视角展开的系统体系,两个层次之间既内容分明,又有严密逻辑联系,它们一起构成了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2]5-10;对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的《邓小平经济理论学习纲要》将其归纳为三个部分,细分为十五个“强调”,这是比较权威的官方总结。荣开明据此总结道,邓小平经济理论的精髓、主题、出发点或主线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基本内核,它贯穿于邓小平经济理论形成、发展全过程,体现在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各个方面,十五个“强调”是上述内核按照严密逻辑结构的具体展开[3]8-10;邓小平经济理论既包括社会主义发展的出发点、应坚持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的本质等这样的核心命题,也包含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发展目标的探索。对此,张家禄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的根本出发点,实施公有制、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核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基础,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基本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4]22-24。有学者以基础、核心、主线、框架等来概括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构成。黄蓉芳认为,初级阶段论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基础,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的核心,公有制、按劳分配和共同富裕构成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的框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一根主线,市场经济论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改革开放论在其体系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发展战略理论是其经济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5]87-89;宋凌霄认为,邓小平经济理论的科学体系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认识论基础,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理论支点,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全民共同富裕为价值追求目标。这一科学的经济理论体系包括国情论、求实论、本质论、中心论、改革论、开放论、战略论、手段论、特区论和内涵论。这十大方面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促进、内在融汇于一体,形成一个首尾一贯的总系统,构建起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6]64-65。储东涛从邓小平经济理论始终贯穿的发展红线、主要核心内容(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和主旋律(分三步实现中国现代化)等方面探讨了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的建构[7]3-6。有学者认为,邓小平经济理论就是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顾海良、张雷声指出,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主题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关系及其运行规律的探讨,而经济关系这一命题又决定了其在理论上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运行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8]1-7。要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首先搞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既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主题,也是支撑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基本框架的基础,其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发展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和保障等[9]25-26。再譬如,李智媛、陈晓峰也采用四大理论来概括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构成:中国国情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生产力理论和经济发展战略理论等[10]17-19。朱志杰研究认为,总体上看,邓小平经济思想由三个逻辑严密的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价值观,它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第二层次属于基本命题,要解决的是社会主义总体设计问题;第三层次是基本命题在逻辑上的进一步展开,是实践主题,由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构成[11]9-13。与朱志杰的三层次构成说不同,袁斌昌进一步提出四层次论点,把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概括为四个层面的基本构架,包含十一个方面的理论和八个规律法则等内容”[12]16-21。第一是基本层面,第二是核心层面,第三是主架构层面,第四是其他层面。王道禹既是内容论主张者,也提出层次论观点,他指出,邓小平经济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概括起来看:就是以建设社会主义为主题,以经济发展为主线,以九大相关理论(国情出发论、根本任务论、科技教育关键论、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论、体制改革论、市场经济论、对外开放论、经济发展战略论、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论)为骨骼系统。九大相关理论的逻辑关系是:第一大议题是国情出发论;第二大议题是经济发展论,它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辩证关系角度阐述如何推动经济发展及其规律性问题,包括从第二大理论到第七大理论的内容;经济发展有一个具体进程,是一个量变积累过程,即“三步走”论,这是第三大议题;最后一个议题是经济发展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也即客观规律论,可见,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逻辑关系非常清晰,是一个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13]28-30。叶祥松对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构成的研究,同样持有框架论与内容论相包容的论点。他在文中这样表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本质论构成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的核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贯穿于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一条主线,公有制、按劳分配和共同富裕构成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市场经济论是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上述内容构成一个完整理论体系[14]7-13。卢圣泉的研究则把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构成归纳为六论:基础论或初级阶段论、核心论也称社会主义本质论、体制论或市场经济论、动力论或改革论、本体论即经济发展论和条件论(影响经济建设的相关条件)[15]1-6。蒋自强、曹旭华、袁亚春等人认为,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内容包括六论,但在内容范围方面与叶祥松的概括不同。他们指出,邓小平经济理论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由六大理论观点组成:即经济建设中心论、经济发展战略论、经济结构和分配论、市场经济论、经济改革论、对外经济开放论[16]27-37。王克忠、张克难则把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概括为五论:初级阶段论、发展生产力本质论、市场经济论、改革动力论和开放论(或外部条件论)[17]9-14。孙树立以主题、主要内容、主线来概括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成,他提出,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主题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主线就是经济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初级阶段论、根本任务论、经济建设中心论、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论、体制改革论、市场经济论、经济发展战略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论、对外开放论等。这个体系概括起来说就是:以建设社会主义为主体,以经济发展为核心[18]3-6。朱哲的四论观可概括为:改革手段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论和发展关键论[19]55-58。余茂辉认为,邓小平经济理论是由一系列思想和观点组成的,如社会主义本质论、国情论、根本任务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经济发展动力论、对外开放论、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论、经济发展战略论、农业基础论、客观规律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论,共计十二论,这些理论观点之间可分为两个层次,其间存在严谨的逻辑关系[20]1-6。赵有信把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归结为基础、发展动力、根本原则、调节机制、发展条件、战略目标等系列问题,他认为,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的中心内容和基础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是其经济理论体系的动力机制,坚持公有制占主体与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的根本原则,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的调节机制,正确处理十二个方面的关系是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条件,分三步走、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的战略目标[21]1-13。李彦和指出,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包括四大部分:“第一,哲学认识论基础;第二,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即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论述;第三,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即如何发展生产力的论述;第四,发展条件论,即经济建设的思想、政治保证等上层建筑方面的论述。”[22]3-6与层次论、内容论不同,黄爱民提出了空间维度论。他认为,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的构成是一个“三维空间”,三大理论支柱构成一个完整的“三维空间”体系:一维是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市场经济理论,是“三维空间”体系中的体制维;二维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结构维,是骨骼构架;三维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知识经济理论部分,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趋向维。三大理论支柱构成“三维空间”体系的“三个坐标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主轴,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基轴,知识经济是市场经济高级阶段的新形态,是对未来经济预期发展的标轴[23]12-14。邓中好认为,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体系构成是由两块理论基石(本质论和初级阶段论),一个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两条基本线索(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方向和坚持改革开放)[24]14-15组成的。与前述学者不同的是,李新建提出的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由九方面内容组成,具体包括: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统一,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发展体制和方法,经济与社会、政治、文化等的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内容[25]16-19。关于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的构成,胡清玉这样概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改革开放是实现经济建设为中心战略的必由之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经济建设为中心战略的根本前提和政治保障,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战略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26]48-54。郑晓幸、傅泽平认为,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系列理论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的有机框架:如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论,发展经济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坚持公有制、按劳分配和共同富裕原则论,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论,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与优化经济结构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科技与教育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等论述[27]24-28。袁永新的表述简单明了,他认为,邓小平经济理论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出发,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主线,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核心,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构成一个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28]28-30。
由上可见,邓小平经济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不同学者对该体系内容、结构体系的认识并不一致,尚未形成相对一致的观点。
通过对前述各种不同研究观点进行梳理,我们将其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这一类型的特点就是把邓小平的各种相关经济理论进行组织罗列,归纳在一起。有的学者认为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由两方面内容组成,也有学者认为由四种、六种、十种,甚至由十二种理论内容组成,由最简单到比较详细,可见分歧之大。同时还存在另一个问题就是各理论观点之间不完全按逻辑关系进行严谨排列,有的理论观点之间存在一定逻辑关系,而有的理论观点之间则不存在逻辑关系,有逻辑关系和没有逻辑关系的理论观点混在一起,这显然既不符合科学体系的基本要求,也不能组成科学的理论体系。一揽子体系论是一种极其简单的概括,其科学性较低,理论价值不大。上述所列28位作者中有20位学者持此观点,占总数的71%。也可以说,持此论者是把各理论观点像一盘散沙、水泥、砖块、钢筋等无规则堆砌在一起,没有按照基本组织构架要求建起雄伟壮观的理论大厦。
与第一类观点不同,层次论者把邓小平经济理论按照各理论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列,尝试找出各理论观点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因果关系,这是比较科学的,符合科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如有学者把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划分为由两个层次或四个层次构成,在上述全部论述中,有五位学者持此类观点,占总数的18%。但是在这一类型中,也存在研究局限性。如有的论述层次之间有明显的逻辑关系,有些层次之间逻辑关系较弱甚至没有逻辑关系,还有的学者将层次论与内容论交织在一起,让人无法分清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的清晰架构。
框架结构论提出,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是一个立体的框架系统,架构分明,是继承与发展、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科学组合,如“三维空间”论,在上述全部论述中有三位学者持此观点,占总数的10%。相较前两类观点,最后一种观点有可取之处,但体系结构仍显粗浅,其科学性有待深化。
从上述研究情况看,对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的研究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认识差异大,结论分散,需要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我们认为,研究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的构成,必须以其包含的基本内容为对象,按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原理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结论。
[1]刘学愚.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J].思想战线,1998,(1).
[2]迟树功.全面地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经济理论的科学体系[J].理论学刊,1997,(5).
[3]荣开明.掌握邓小平经济理论的科学体系[J].学习月刊,1997,(8).
[4]张家禄.试论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J].经济学动态,1998,(1).
[5]黄蓉芳.试论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J].江汉论坛,1999,(5).
[6]宋凌霄.简论邓小平经济理论科学体系的建构[J].甘肃社会科学,1996,(1).
[7]储东涛.邓小平经济理论的科学体系及其主要内容[J].江苏经济探讨,1997,(7).
[8]顾海良,张雷声.邓小平经济思想的主题及其内容体系[J].天津商学院学报,1998,(3).
[9]吴振坤.邓小平经济理论总论[J].发展论坛,1997,(10).
[10]李智媛,陈晓峰.论邓小平经济理论的科学体系[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3).
[11]朱志杰.论邓小平经济思想的理论体系[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4,(4).
[12]袁斌昌.邓小平经济理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13]王道禹.试论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J].理论与改革,1997,(10).
[14]叶祥松.试论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J].广东商学院学报,1999,(1).
[15]卢圣泉.试论邓小平经济理论的科学体系[J].经济评论,1998,(5).
[16]蒋自强,曹旭华,袁亚春.简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6,(3).
[17]王克忠,张克难.邓小平经济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J].经济纵横,1994,(1).
[18]孙树立.深刻理解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1).
[19]朱哲.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浅析[J].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20]余茂辉.试论邓小平经济理论的科学体系[J].巢湖学院学报,2003,(4).
[21]赵有信.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探讨[J].攀登,1998,(5).
[22]李彦和.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创新、特点和体系[J].宁夏社会科学,1998,(3).
[23]黄爱民.论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三维空间”体系[J].求实,1993,(3).
[24]邓中好.从体系上学习和把握邓小平经济理论[J].理论前沿,1999,(1).
[25]李新建.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的理论体系[J].经济经纬,1998,(6).
[26]胡清玉.对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论体系的探讨[J].经济评论,1998,(3).
[27]郑晓幸,傅泽平.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研究[J].理论与改革,1998,(5).
[28]袁永新.邓小平经济理论的科学体系及其发展[J].探索,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