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丽 爱
(南京审计大学 期刊社,江苏 南京 211815)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把握三个主要方面,其中之一就是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就是我们提出的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由此可见,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一带一路”建设可以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时代背景和研究源泉,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建设思路。
“一带一路”中“丝绸之路经济带”圈定新疆、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云南、西藏13省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圈定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5省份,共涉及18个省份。然而,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文化也是实现“一带一路”建设目标的重要力量,而学术期刊是传播和发扬文化、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教育部印发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通知中明确指出:“打造‘一带一路’学术交流平台,吸引各国专家学者、青年学生开展研究和学术交流。”由此可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研究我国学术期刊发展问题具有时代意义,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与学术期刊发展实现双赢。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出版界和学术界掀起了一股“一带一路”建设与出版业发展的讨论和研究热潮。2015年8 月 27 日,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举办了首届“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和产业发展论坛,来自中国、印度、越南、埃及、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知名出版机构的代表和专家,就出版合作与产业发展从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了充分研讨,达成版权输出 158 项[1]76。2015 年 8 月 22日,中国出版集团举办了第二届中外出版翻译恳谈会暨“一带一路”出版论坛,论坛以“‘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外出版合作”为主题,海内外学者、出版专家对中国文化的“出版与翻译”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2]。王大可认为,出版产品是传播中国声音的最佳载体,也是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重要凭借,“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展开为我国出版界提供了有利发展条件[3]27-31。姚宝权认为,“一带一路”的提出与实践对出版业具有一定推进作用,庞大的市场和稳定的双边、多边贸易关系以及市场与作者群的扩大有利于出版业走出去。宏观层面系统规划,中观层面实施现代化出版企业集团运营,微观层面进行资本输出、内容以及营销渠道的开拓创新是我国出版走出去的有效路径[4]51-53。王淑华认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中国是期刊大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期刊应该发挥先发优势,为此应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来共同推进[5]528-530。黄睿和黄志亮以重庆出版集团和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探寻了“一带一路”倡议下成渝出版业的创新之路:出版与科技创新、出版与媒体融合创新、出版与市场拓展创新、出版与校企联合创新[6]121-124。
从上述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就“一带一路”建设与出版业发展之间的互利共赢关系已达成了广泛共识,但是,他们主要是就整个出版业发展与“一带一路”之间关系展开研究,而对学术期刊发展与“一带一路”之间的关系没有涉及。实际上,作为出版业的一个重要领域,学术期刊是人类传播学术信息、传承学术思想、积累学术文化、促进学术创新的重要工具,是一个国家、民族繁荣与发展其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也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软实力。然而,目前我国学术期刊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还不够强大,“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学术期刊的创新发展,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提供了一个大好时机。鉴于此,本文拟基于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遴选的CSSCI收录期刊(2017—2018年)以及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图书馆共同研制的《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遴选发布的2016年人文社科类“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数据,对我国有影响力学术期刊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由于“一带一路”建设圈的18个省份分布于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因此,我们在对我国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分区域、分省份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一带一路”建设圈的18个省份进行重点分析,以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建议,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以及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提供有意义参考。
为保证本文所用数据的权威性和科学性,我们选择国内学术评价质量和认可度相对较高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统计刊源数据库作为检索源,对我国CSSCI学术期刊的区域分布及省份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CSSCI收录期刊区域分布情况
CSSCI收录期刊(2017—2018年)的分区域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见,我国东部地区CSSCI来源期刊数为386家,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数为128家,共514家;中部地区CSSCI来源期刊数为103家,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数为40家,共143家;西部地区CSSCI来源期刊数为65家,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数为32家,共97家。从统计的数据来看,东、中、西三大地区所拥有的CSSCI期刊数从东到西依次递减,特别是东部地区的CSSCI收录期刊数占绝对优势,处于遥遥领先位置,其CSSCI来源期刊数分别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3.75倍、5.94倍,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分别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3.2倍和4.0倍,CSSCI收录期刊总数分别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3.59倍、5.30倍。而且,东部地区拥有的CSSCI收录期刊总数远远超过中西部两大地区总和,是中西部地区CSSCI收录期刊总数的2.14倍。相对来说,中西部地区所拥有的CSSCI收录期刊数量差距相对较小,中部地区的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期刊、收录期刊总数分别是西部地区的1.58倍、1.25倍和1.47倍。
2.CSSCI收录期刊省份分布情况
从表1中CSSCI收录期刊在各省的分布情况看,北京市拥有的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来源期
表1 CSSCI收录期刊(2017—2018年)分区域统计结果
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CSSCI来源期刊23111275129910142117198957291915536113721543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665462194247045914494831014603150合计297166137238131218281112417109113823238462171324693
表2 2016年中国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分区域统计结果
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42200401000002100041100101000000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31101712003012200120200003100000合计733011113003014300151300104100000
刊、收录期刊总数均占东部地区所有省份相对应期刊数的一半以上,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其次分别是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拥有CSSCI收录期刊数最少的是海南省,仅有1家。在中部地区,拥有CSSCI收录期刊数位于前三名的分别是湖北省、吉林省、湖南省,其他省份拥有的CSSCI收录期刊数差距不大。在西部地区,拥有CSSCI收录期刊数位于前三名的分别是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其他省份拥有的CSSCI收录期刊数都较少,均为个位数字。
(二)“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省份的CSSCI收录期刊情况分析
从“一带一路”圈的18个省份所拥有的CSSCI收录期刊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的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均属于东部地区,但只有上海和广东拥有的CSSCI收录期刊相对较多;“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的13个省份中,辽宁属于东部地区,吉林和黑龙江属于中部地区,其他10个省份属于西部地区,且各省份拥有的CSSCI收录期刊在全国31个省份中均不占优势。
尤其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的海南省仅有1家CSSCI来源期刊,也是31个省份中拥有CSSCI收录期刊最少的省份;“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的13个省份拥有的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来源期刊、收录期刊总数分别为81家、43家和124家,这三个数据分别为全国同类期刊数554家、200家和754家的14.6%、21.5%和16.4%。也就是说,“丝绸之路经济带”13个省份虽然在数量上占全国31个省份的三分之一多,但其拥有的CSSCI期刊数量占全国同类期刊的比例远远不到三分之一,其中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所占比例不到四分之一,而CSSCI来源期刊、收录期刊总数所占比例还不到六分之一。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遴选发布的2016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数据,在“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中,“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各60家。下面我们统计并分析两大类中国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的区域分布和省份分布情况,具体统计结果见表2。
(一)中国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总体分布情况分析
1.中国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区域分布情况
由表2可知,我国东部地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49家,“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46家,共计95家;中部地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8家,“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8家,共16家;西部地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3家,“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6家,共9家。从上述统计数据看,东部地区所拥有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是中、西部地区不能比的,其“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分别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6.125倍、16.33倍,“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分别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5.75倍、7.67倍,两类期刊总数分别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5.94倍、10.56倍。而且,东部地区拥有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还远远超过中、西部两个地区的总和,其“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以及两类期刊总数分别是中、西部两个地区对应期刊数的4.45倍、3.29倍、3.8倍。相对来讲,中、西部之间的差距相对较小,中部地区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以及两类期刊总数分别是西部地区的2.67倍、1.33倍、1.78倍。
2.中国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省份分布情况
从表2中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在各省的分布情况看,北京市拥有的各类期刊占有绝对优势,其“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分别为42家、31家,均超过全国两类期刊数量(各60家)的一半。在东部地区,拥有较多国际影响力期刊数的省份除北京外,依次分别是上海市和天津市,另有河北、福建、山东、海南4个省拥有的国际影响力期刊数为0;在中部地区,拥有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数排前两位的分别是湖北省、吉林省,另有安徽、江西2个省拥有的国际影响力期刊数为0家;在西部地区,拥有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数排前两位的分别是陕西省、四川省,另有重庆、贵州、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8个省份拥有的国际影响力期刊数为0。
(二)“一带一路”涉及省份的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情况分析
从“一带一路”圈定的18个省份所拥有的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来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的5个省份中只有上海市的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数(共11家)相对较多,浙江、江苏的这一数据分别为3家和1家,而福建、海南的这一数据均为0;“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的13个省份中,吉林、陕西、黑龙江3个省份拥有的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数分别为4家、4家、3家,辽宁、云南、甘肃3省的这一数据各为1家,其他7个省份的这一数据均为0。
从“一带一路”涉及省份拥有的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数与全国相应期刊数的比较来看,“一带一路”圈的18个省份拥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10家,为全国60家的17%;拥有“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21家,为全国60家的35%;拥有国际影响力期刊数为0的省份9家,占全国相对应期刊数(14家)的比例达62.3%。也就是说,“一带一路”涉及的18个省份虽然在数量上占全国31个省份的一半以上,但其拥有的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所占比例较低,特别是拥有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所占比例极低;相反,拥有国际影响力期刊数为0家的省份在全国所占比例却相当高。总之,无论从绝对数还是相对数上看,“一带一路”涉及省份所拥的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处于劣势地位。
通过对我国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分区域、分省份进行统计分析,尤其对“一带一路”建设圈定的18个省份进行了重点分析,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CSSCI收录期刊和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在区域分布方面极不平衡。从绝对数量看,东、中、西三大区域呈现依次递减趋势,东部地区的CSSCI期刊和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均超过中西部两大地区的总和,具有绝对优势;中、西部之间的差距相对较小,但西部地区处于明显劣势地位。与各区域拥有的CSSCI收录期刊相比,在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方面,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的差距更大。
2.“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大多数省份在学术期刊影响力方面相当薄弱。“一带一路”涉及的18个省份虽然在数量上占全国31个省份的一半以上,但其拥有的CSSCI期刊和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所占比例较低,特别是拥有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所占比例极低;相反,拥有国际影响力期刊数为0家的省份在全国所占比例却相当高。
由于目前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大多数省份拥有的学术期刊在影响力方面还相当薄弱,因此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把我国的学术成果传播出去,进而提升我国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省份的学术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最终实现“一带一路”建设和学术期刊良好发展的双赢局面,需要期刊管理部门、办刊单位、学术界等多方力量通力协作,共同推进。
1.期刊管理部门要发挥好龙头作用。要充分发挥学术期刊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传播作用,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为首的期刊管理部门应该从政策引导、资金支持、资源配置等多个方面对学术期刊发展给予指导和引领。首先,期刊管理部门可以牵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一些学术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活动加大对我国学术期刊的宣传、推广力度。同时,可以建立“一带一路”数据库,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求,将我国的优质学术期刊和优秀学术成果翻译成不同语种放在数据库里,便于人们随时随地阅读和下载。其次,针对“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大部分省份的学术期刊影响力比较薄弱这一现象,期刊管理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不同省份期刊办刊经验的交流学习,让一些好的办刊经验实现共享,以此促进影响力薄弱学术期刊快速成长和发展。最后,由于“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学术期刊影响力较落后省份均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在资金、人才等方面均不占优势,因此,期刊管理部门应在资金、人才等方面对这些省份给予优先支持和合理配置。
2.办刊单位要发挥好主体作用。办刊单位是学术期刊的直接创办者,其正确的办刊目标、思路和方法对期刊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办刊单位在“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与传播中应充分发挥好主体作用。首先,办刊单位要严格履行学术期刊的使命,正确引领和组织学术研究,坚持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客观公正评价学术成果,积极主动开展学术交流传播。其次,办刊单位要引领和瞄准学术前沿,结合当前“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精心打造一些重点热点选题,引领和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围绕这些选题进行学术研讨,并以专题或专栏的形式刊发“一带一路”建设的学术研究成果。再次,办刊单位要善于发现学术新人。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学术新人总会不断涌现,因此办刊人要通过网上查找相关文献、参加学术会议、请老专家推荐介绍等方式寻找潜力股的学术新人,并通过建立青年学者库与他们保持长期稳定联系,长此以往有利于促进期刊可持续发展。最后,“一带一路”建设所涉及多数省份的办刊单位应对自已期刊的影响力有一个非常清醒认识,要树立积极进取、主动学习、力争上游的意识,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多种方式来提升刊物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
3.学术界要发挥好源头作用。优质学术成果是促进学术期刊良好发展的源泉,而学术成果的提供和评价主要依靠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因此,学术界应在“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与传播中充分发挥好源头作用。由于“一带一路”建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因此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可以将“一带一路”建设与自己的研究领域进行有机结合,针对某个领域内的“一带一路”建设进行有益探索研究,并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政策性建议。此外,承担学术评价任务的专家、学者通常都在某个领域颇有建树或职称较高,这些专家、学者更要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学术研究方面充分发挥引领和带头作用,通过组织召开或参与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专题研讨会、对相关学术成果进行客观评价,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究,力争实现“一带一路”建设与学术研究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陶钼.首届“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和产业发展论坛举行[J].中国出版,2015,(18).
[2]刘蓓蓓.提升翻译质量加快推动出版走出去[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5-08-24(2).
[3]王大可.2015年“一带一路”出版工作述评[J].科技与出版,2016,(5).
[4]姚宝权. “一带一路”视域下出版走出去的问题、优势与路径选择[J].中国出版,2015,(17).
[5]王淑华.“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科技期刊的先发战略——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策略思考[J].编辑学报,2015,(6).
[6]黄睿,黄志亮.“一带一路”战略下成渝出版业创新发展探索[J].科技与出版,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