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龙
(新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6)
“党内政治生态”这一科学命题,是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会议上首次提出的。习近平在此后多次场合提到了政治生态建设的问题,他指出:“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必须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执政环境,也就是说要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涵养党的优良作风的土壤,也是中国共产党保持生命力、创造力的力量之源。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从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态三者的辩证关系出发,阐述了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性。他指出:“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1]。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自觉与政治自觉,为在新时代推进伟大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政治保障与理论指南。
时代是理论之源,任何科学思想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论述,是对中国共产党历来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目前中国共产党建设面临问题的深刻反思,更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锻造党的坚强领导核心的必然要求,为中国共产党建设一个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就是善于总结经验并指导实践。回顾建党97年的历程,自成立起,中国共产党就高度重视党的建设。毛泽东同志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我们的作风》《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以及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把党的作风建设上升到关系到党的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旨在营造一个良好的执政环境,形成良好的党的作风。邓小平关于党的建设问题以及执政环境的建设也有过很多的论述,如“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的领导,整顿党的作风”。他号召全党同志应该重视如何改善党的领导这一现实性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就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树立不起党的威信。江泽民关于“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关于改进党的作风”等论述,强调了党的作风以及执政环境的重要性,他认为要结合党风、政风、社会风气一起抓,纠正不正之风,净化党的执政环境,体现了“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胡锦涛也非常重视党的建设,他在“保持党的纯洁性”“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大力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等论述中,着重强调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2013年习近平在西柏坡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时指出:“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一直继承和发展‘两个务必',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战胜了一切困难与挑战,最终取得了胜利。”习近平再次重温“两个务必”,既是一种鞭策与警示,也是一种危机感、责任感与使命感,体现了他对当前面临问题的冷静分析与清醒认识。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习近平多次提出加强党的建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既是对中国共产党历来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对执政规律的把握,为我们建设一个风清气正的执政环境奠定了历史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十九大报告上对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历史定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世情、国情、党情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与党的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对当前中国共产党目前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的回应。
一是世情的深刻变化。国际格局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革,全方位的综合实力竞争全面展开,国际力量的对比呈新态势。意识形态方面,西方的各种错误思潮对我国进行歪曲污蔑,加上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围堵、遏制、分化的意图一直没有停止,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的发展已成为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二是国情的深刻变化。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创新能力不强,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人民群众关心的医疗、教育、就业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改革进入“深水区”,矛盾交织叠加。三是党情的深刻变化。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全力解决党内贪污腐败的问题,全面从严治党效果卓著,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巩固发展。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形势是复杂的,中国共产党依然面临着四大考验的长期性与复杂性、四大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丧失,贪污腐败现象出现,他们忘记了初心与使命,与人民群众离得越来越远,这些严重破坏了中国共产党员的形象。
以上诸多问题,是习近平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现实基础。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一个坚强而伟大的政党,营造一个风清气正、人民满意的政治生态,是中国共产党所要关心和解决的时代难题。因此,我们要从当前面临的现实出发,切实优化和改善党的执政环境。
加强党的建设,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执政环境,换句话说,需要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建设伟大工程,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就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来引领。因此,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全力以赴惩治腐败,集中解决威胁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一系列问题,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卓著成效。但是,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一些污染党内政治生态的问题依然没有完全解决。比如,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贪污腐败现象时有出现;脱离群众,玩弄职权,党内搞团团伙伙,基层党组织建设宽松软、弱化,存在不守政治纪律和不讲政治规矩等现象。部分党员干部忘记了使命,丢掉了初心。这尽管只是个别现象,但负面影响却不可低估,如任其发展下去,势必污染党内政治生态,破坏党的形象,削弱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不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在新时代,如何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就成了中国共产党所要面对的时代难题。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自我革命、自我完善的政治勇气以上率下,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痛下决心整饬党风,惩治腐败,积极营造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环境,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双轮驱动,同向发力;制定和落实八项规定,规范党员的行为;相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进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号召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规范自己的行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进而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与战斗性,以永远在路上的态度培育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风正气。
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检验管党治党的“试金石”。新时代,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优化党的执政环境,须突出党的政治建设;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抓住“关键少数”,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败斗争与党风廉政建设,从而真正体现“为谁治党、治的怎么样的”现实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解决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旗帜鲜明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尤其在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政治生态取得了很大的实践效果,全党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自觉明显加强。但是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党内一些不讲政治、淡化宗旨意识、去政治化的问题依然存在,不守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乱作为甚至不作为的现象还有发生,政治觉悟和政治定力不坚定,这些都是政治上动摇、弱化的集中表现,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党的执政地位。一些党员干部腐败堕落与不讲政治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讲规矩、守纪律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在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意识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把政治建设的“灵魂”和“根基”抓在手上。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所处的时代定位、历史经验总结以及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升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握发展大势、回应时代发展呼声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让讲政治在全党蔚然成风,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进而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
2012年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2]107。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始,就是用共产主义信念凝聚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动摇,执政党就会有改旗易帜的危险。因此,要打破“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补足共产党员精神之钙。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首先,必须加强革命理想教育。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为了谋求民族的独立、国家的解放、人民的幸福,靠的就是“高于天”的理想信念。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牢记革命理想,这样才能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其次,党员干部要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实现中国梦的理想,时刻牢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通过“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教育活动,引导全体党员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部分党员干部脱离群众、宗旨意识淡薄等理想方面的问题;不断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厚植党的执政基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这对推进伟大工程建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坚强有力的组织建设,是党的各项建设健康洁净的政治生态,是党的优良作风的生成土壤,是党的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伟大历史使命的有力保障。抓好党的组织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就会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保持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全面从严治党就有了重要基础。只有抓住关键少数,发挥“头雁效应”才能带动整个党风、政风的根本好转。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党的组织建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来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坚定不移惩治腐败,一些贪官纷纷落马,通过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不断扎紧“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制度笼子。一要加强党内监督,用好“巡视”这把反腐“利剑”,创新监督方式和体系,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二要强调全面从严治党的“常”和“长”。全面从严治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艰巨的工程,需要长期抓、经常管;反腐倡廉转变为常态化,需要长抓常治。只有抓住高级领导这个关键少数,全面从严治党才有震慑力和说服力。“让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知道敬畏、守住底线。三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来抓”[3]315。选什么样的人就是风向标,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和政风,因此要反对任人唯亲、拉帮结派等不良作风。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上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1]选拔一些理想信念坚定、组织靠得住、人民信得过的党员干部,淘汰一些乱作为、不作为,伤害人民群众感情的党员干部,从而进一步优化党员干部的组成结构,提高党员干部质量。
党的作风建设是新时期建设伟大工程的核心问题之一,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把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设作为政治任务来抓,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政治立场。毛泽东曾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由一个革命党转变成为执政党时毛泽东同志对全体党员的告诫和期盼。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中,自觉地将作风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突出位置。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新特点,中国共产党把作风建设摆在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一方面用良好的作风保证党的各项建设,另一方面通过查找和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工作开展和事业发展,从而经受住执掌新中国政权的初步考验。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态度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他指出:“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4]5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全面从严治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艰巨的工程,需要长期抓、经常管,将反腐倡廉转变为常态化;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有机结合,将制度建党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始终。制度建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红线和机制保证。习近平指出:“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制度,权力永远关不进制度的笼子,腐败现象就一直会存在。”[3]137这样,全面从严治党就难以得到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注重制度建设,发挥制度对党的建设的规范监督、约束作用。让党员干部远离腐败的“高压线”。因此,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于构建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时期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营造良好的执政环境,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厚植党的群众基础;有利于巩固党执政地位,锻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让共产党员把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习近平管党治党的目的和根本原则,旨在将中国共产党打造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当前,我国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决胜阶段,党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来引领,我们就不可能实现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新的时期,我们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作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以非凡的政治勇气面对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危险与考验,着力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正风肃纪、严惩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零容忍、全覆盖解决人民最痛恨的腐败问题;推进“两学一做”“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让党员干部真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统一,发挥党内巡视监督利剑的作用,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扎牢制度的笼子,筑牢反腐败的堤坝。党内的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巩固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新时期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有利于优化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环境,有利于保障中国共产党更好地完成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使命,更有利于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在任何时期都得牢记。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只有弄清楚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忘记了人民,背离了人民,中国共产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有亡党亡国的危险。中国共产党最大的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这是中国共产党历次面对种种困难而又无往不胜的重要法宝之一。习近平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厚植党的执政基础,这与他自身经历是分不开的。七年的知青岁月让他懂得了什么叫人民群众,群众真正需要什么,并与人民群众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管党治党的问题上,始终围绕党和人民群众这一本质核心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党群关系的观点。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再次强调指出:“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5]他强调了人民群众是党执政兴国的基础。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1]抓好全面从严治党就需要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心连心,做好人民的公仆,把人民交给党的考试考好,交给人民一份满意的答卷,常思百姓疾苦,时刻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增强人民的幸福感,不断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
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是新时期要解决“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是厚植党的群众基础的迫切需要,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作为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使命,同时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我们真正理解“为谁治党、治的怎么样”的现实意蕴。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当前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建设是一项新的伟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入了新时代,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就必须要有一个坚强而有力的核心领导,就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首先,全面从严治党是进行伟大斗争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完成的,而是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实现的。因此,我们要时刻准备与各种形形色色的错误行为作斗争,与意识形态领域错误的社会思潮作斗争,与破坏民族团结、危害国家统一的西方敌对势力作斗争,与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其次,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伟大事业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国家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保障我们实现伟大事业的根本制度。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需要以坚强的政治定力和执政能力,带领导全国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再次,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继续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习近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勇于自我革命、刮骨疗伤,开创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局面。为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障,构建了良好的执政环境,进一步擘画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