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博深
从小时候开始,我就对古生物化石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去博物馆看各种各样的化石,探索其中的奥秘。长大之后我就幻想着能有一天亲手挖掘到化石。终于,四年前我找到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化石》杂志主编郭老师,并有幸参加了他组织的夏令营。这个夏令营里有许多小朋友,也有很多长辈。虽然整个科考只有短短几天,但是我不仅见识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感受到了科考的艰辛以及地质工作者们的不易。令我感受颇深的是郭老师细心的指导,我也练就了一双发现化石的慧眼。
前年,我来到了美国马里兰大学留学,虽然并没有朝着古生物学方向发展,但是我深深地感受到当年的科学考察依然影响着我。记得当时挖化石的时候,看到一块自以为很像的某种动物的石头就要动手去挖,旁边的郭老师耐心地告诉我化石并不“长这样”,而是保留有生物的某些结构;引申到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不能看着像什么就认为是什么,一定要先经过仔细的观察,再依据现象和已有的知识经自己大脑思考,才能得出结论。
这次旅行还锻炼了我和不同年龄层的人交朋友的能力,使我来到美国的大学之后能够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当年的夏令营里既有比自己小很多的小朋友,也有一些叔叔阿姨,还有像郭老师这样的长辈(我(后排右二)在夏令营大家庭中)。正是那次经历,让我和许多与自己不一样大的人成为朋友,并且教会了我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在大学生活中,经常也会遇到需要小组合作的情况,这时候我就会想起当时在化石科考的时候大家齐心协力最终挖到了珍贵的禄丰龙脊椎骨的事。
当然了,夏令营的科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我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当时参加科考时我就被大自然的神奇所震惊,上亿年的地质变迁,带给了我们如此丰厚的化石,也告诉我们要学会敬畏自然,尊重自然。
参加这个夏令营可以说对我能够成功留学美国也起到了作用,不论是申请材料还是面试,有发掘化石的实践对一个当年的中学生来说绝对是另人刮目相看的。
化石之旅对我影响深远,不仅仅是在当时,更是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