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探讨
——以济南市为例

2018-01-30 03:20张桂兰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济南市社会科学济南

张桂兰

(济南社会科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1)

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本,是促进改革开放创新的必需智力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发表以来,哲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山东省会济南应抓住机遇,在新时代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智库“软实力”,提高人才竞争力。

一、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在社会改革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回顾历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人类发展史上,每一次大的社会变革都会伴生一批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经济学家等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英国工业革命激发了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国富论》成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之作。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直接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并源源不断地为我国的改革发展提供思想养分。在我国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时期,无数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研究,提出独到的理论和观点,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为民族复兴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迈入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更是大有可为。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面临最好的发展机遇,是创造新理论、指导新实践、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最好时机。各地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应该及时融入这一宏大人才队伍,为学术繁荣、理论创新、咨政建言、促进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作用不容替代

人才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决定因素。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从“人”抓起,久久为功。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是更加多变的人类及其社会活动,回答解决的是更加复杂的现实社会问题。哲学社会科学理论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才能正确反映社会发展内在规律。因此,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必须求真求实、不断创新,密切关注现实生活,正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及时研究、提出、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增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理性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在济南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济南的发展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必要支撑。过去,来自驻济高校、市属党校、社科院、政研室、社会团体、媒体等本地智库的哲学社会工作人才在推动城市发展、解决社会问题、建言献策和理论创新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贡献。当前,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幻,国内城市竞争的加剧,济南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内忧外患。围绕“四个中心”和现代泉城建设,济南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政府部门大部制改革跨步前进,棚改旧改和拆违拆临等城市更新领域逐步深入,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纷纷显现,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面临的许多问题和难题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寻求解决之道。但是济南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面临着高层次人才匮乏、布局结构不合理、培养体系不健全、使用机制固化等困境。在新形势新任务下,济南应“以人为本”,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探寻人才成长规律,激发人才体制、机制活力,构筑人才发展的健康生态,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人才更好地研究济南、服务济南提供条件。

二、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及问题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一直被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统筹安排。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例,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主要就职于市委党校、市委宣讲团、市委政策研究室(改革办)、市政府研究室、社会科学院、社科联、市委党史研究室以及各区县的相关院校和研究处室等部门,分别从事干部教育教学、政策宣讲、政策研究、理论研究、管理和宣传等工作。

(一)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管理体制及问题

从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管理体制来看,中央和地方基本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例如,济南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在中共济南市委的统一领导下,由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科机构等多部门分工负责。其中,宣传部是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主要负责单位,下设理论处和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管理办公室(二者现在合署办公),推动全市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组织部负责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机构的干部配置和高层次人才选拔工作。人社局负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和人才的职称评定等组织管理工作。各用人单位负责本单位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目前来看,济南市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主要在体制内的党政部门、事业单位工作,人才的引进、使用和晋升要接受统一的编制管理和岗位管理,遵循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逢进必考”要求,遵守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济南社会科学院为例,因为编制已满,已有10年未引进社科研究人才,人才老龄化趋势明显。党政机关的研究室、调研处等部门人才流动性大,人才的哲学社会科学素养参差不齐。市委党校、社科联是“参公”管理,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发展空间有所制约,发展活力不强。

(二)高层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选拔机制及问题

济南市对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选拔工作主要以实施国家级“万人计划”“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山东省“齐鲁文化名家、齐鲁文化英才”、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为主。同时济南制定了本地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选拔计划,实施了宣传文化系统内的“泉城文化名家”“泉城文化英才”“泉城文化之星”选拔工程,每2年评选一次,主要在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和文物保护、文化经营管理、文化科技等领域进行,着眼于培养造就一批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宣传文化领域杰出人才。

除泉城文化人才系列选拔工程之外,济南市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也将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纳入选拔范围。中共济南市委组织部《关于做好第十二批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第七批济南市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推荐选拔工作的通知》(2017)中推荐的拔尖人才包括:“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学术造诣深厚,在研究解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方面有突出贡献,并获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的人员。”青年带头人的选拔条件是:“从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为主承担重点科研攻关课题,能敏锐跟踪把握学术前沿,在行业专业领域有较强的发展潜力。”

综上可见,济南市基本建立了国家、省、市三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选拔机制。但是,以下问题依然突出:一是人才选拔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尤其是人才选拔的特色不够鲜明,基本是套用上级政策;二是选拔范围有局限性,“泉城”系列人才工程仅面向宣传文化系统,将大部分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拒之门外;三是缺乏符合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特点的专门化、科学化评价机制,迄今未设置专门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选拔工程或特有荣誉称号,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不够突出。

(三)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机制及问题

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和科研方法的日新月异,济南对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素质要求逐渐提高。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学校教育和远程教育两个途径。

一是借助高等院校。为了进一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每年组织的全市宣传文化人才培训班都把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列为培训对象。用人单位更是积极鼓励员工参加专业培训,派出人才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学习最新理论知识,掌握政策走向。同时,用人单位对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引进不约而同地提高了学历标准和资历要求。如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发布的《2018年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工作简章》,要求新引进的专业技术人员均是博士。

二是实行远程教育。济南市实施了“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程”,开发使用了济南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将参加继续教育情况视为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和执业资格注册的重要依据。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学习内容包括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两类,其中公需科目主要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从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机制看,培养方式比较单一,讲授式、灌输式是主要方法。事实上,哲学社会科学是一门非常“入世”的学科,要求人才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精准的问题研判能力、超前的战略规划思维、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先进的成果呈现能力等等。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学校教育是基础。人才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主要靠入职后的业务培训或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结果的运用都要切合不同类型、不同单位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需求特点。

(四)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激励机制及问题

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发展需要科研经费、科研项目的支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成长需要教育培训、同行交流的机会;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价值需要出版著作、呈现成果来实现。为了激励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发展,国家和山东省、济南市有关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才工程都争取到了财政专项经费的支持。如中宣部2014年4月制定下发的《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项目资助及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对入选的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给予一次性自主选题项目资助,金额为每人50万元。山东省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用于齐鲁文化名家的选拔、培养、资助、奖励等。对每批齐鲁文化名家连续资助4年,共安排专项经费800万元,从中一次性给予每位齐鲁文化名家工作津贴10万元。济南市的“泉城文化名家”每人每年资助2万元,“泉城文化英才”每人每年资助1万元,“泉城文化之星”每人每年资助5000元。根据《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济人才办发〔2017〕19号),管理期内拔尖人才享有下列待遇:同等条件下可优先申请各类科研项目立项、科研经费支持等;优先参评市级以上各类重大人才工程、奖项等。

从以上激励措施和选拔机制可以看出,目前济南市对于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激励机制主要采取了物质奖励、发展激励和荣誉授予的方式。通过财政补贴和项目支持让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生活无后顾之忧,事业发展有前景可期。通过授予“文化英才”“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提高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度,激发人才的自豪感和进取心。但是,从济南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发展和提升途径来看,因为大部分人才是党政干部或公务员、“参公”身份,他们的晋升途径只能走干部选拔的道路。对于专业技术人才来说,职称评聘是其晋升的唯一渠道和选拔的必要条件。所以,客观来说,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发展空间和发展通道还是比较狭小、单一的。

三、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方向与建议

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在我国并不是个案,而是具有普遍性的“通病”。建议各地党委政府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入手,突破制度障碍,整合各方力量,释放政策优势,激发环境活力,加快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

(一)以机构整合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管理体制改革

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分布在多个单位或部门,不利于统筹管理,而且大部分单位存在机构小、人员少、业务重合的问题。以济南市为例,除市委党校人员较多外,其他哲学社会科学机构如社科院、社科联、市委讲师团、党史研究室等编制都在40人以下,每个单位还要设置行政处室和管理岗位、工勤岗位,人员编制被占据,专业人才无法引进。建议济南市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为指导,坚持优化协同高效的理念,以机构整合、职能优化、效能提升为准则,突破体制障碍,构建集理论研究、智库、教育、规划管理于一体的哲学社会科学“大部门”,促动市委党校与市委讲师团整合,将理论和政策宣讲贯穿到干部教育培训之中,延伸到基层群众面前;促动社科院和党史研究室整合,形成优势学科,壮大理论研究力量;促动社科联和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整合,优化战略规划、组织协调、社科普及功能;促进社会科学应用研究部门与社会智库的联合,构建济南市的智库联盟。

(二)建立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发展的政策推进机制

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发展需要有竞争力的特色政策的支持,靠政策优势建立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激励、培育、交流等机制。建议济南加快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专项工程”。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有一定的抓手。济南应在现有人才工程的基础上,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制定实施专门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成长工程,确定济南哲学社会科学的优势学科、重点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引进人才、培育人才、集聚人才,形成老中青结合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梯队。二是制定实施“带头人”计划,引进、选拔、培养一批理论大家、学术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形成济南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特有品牌。三是制定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团队计划,围绕优势学科或研究基地,以带头人为核心,形成一批研究实力强的科研团队。

(三)建立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发展的项目聚合机制

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省会驻地,拥有丰富的教育和科研资源。济南要善于运用区域内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资源,尽快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共建共享计划”,把区域内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包括市属机构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和驻济高校、科研院所、社会智库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进行整合使用,尤其是加大对省属人才的柔性使用力度,发挥人才的潜力。市属机构的人才要培植成为济南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因为他们熟悉济南历史和现实发展状况,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把握也更准确一些。但是,在基础研究、理论研究方面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显然更有优势,在对策研究、比较研究方面社会智库也有自己的特色。建议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即通过立项课题、招标课题,加强各类人才的联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课题,在联合攻关中实现资源整合、人员整合、效能提升。

(四)建立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发展的平台交流机制

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成长需要平台和载体。对于理论人才,建议济南市积极举办或承办各种学术活动,如学术研讨会、学术年会、课题咨询会或论证会等,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互相交流信息、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提供平台。对于智库人才,建议采取人才交流或挂职的方式,让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尤其是智库人才到基层去学习、锻炼,增加科研体验。还可以实行“师徒制”,建立“师徒”交流平台,采取资深研究专家带学生的方式,将经验传递给下一代。

(五)建立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发展的环境激发机制

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发展需要一个能够让他们潜心学术、敢于创新的宽松环境。建议济南市各部门一要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构建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由于大多在体制内单位工作,生活基本有保障。但是理论工作者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沉思和冥想,智库人才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去调研访谈,深入生活。因此,哲学社会科学组织机构要给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相对自由的工作时间和比较多的实践机会。另外,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在选拔晋升、职称评定、激励奖励中要坚持优胜劣汰的精神,形成规定性制度。二要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构建有序流动的开放环境。推动党政机关、官方智库、社会智库之间人才有序流动,消除官方智库和社会智库的体制壁垒。同时,济南市要提高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国际交流和合作能力,为人才创造更多去发达国家进修和参与合适的国际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更多国际化研究人才,以提高人才和智库的国际影响力。

猜你喜欢
济南市社会科学济南
你好,猫婆婆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济南市秋季节庆花卉种类调查与应用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济南市老年机构体系建设分析
社会科学总论
Hi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