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8-01-30 03:20孔海清朱美侠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中华传统

孔海清,朱美侠

(青岛滨海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能有效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一、高校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外来文化及市场经济的影响——校园文化内涵不足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西方一些腐朽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逐渐侵入大学生的思想领域,导致部分大学生判断是非的观念、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做事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认同西方文化并产生好感进而仿效,而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历史传统,比如说节日、服饰、习俗等正在被排挤;其次,西方的通俗文化普遍流行,对民族文化的弘扬越来越少。许多学生的文化生活仅仅包括唱流行歌曲、跳现代舞蹈、玩网络游戏等娱乐性的内容,对经典书籍、民乐、民歌、民舞等中国传统文化不以为然,体现民族特色的社团及活动较少。

伴随着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很多形形色色的不良社会文化在社会上蔓延,如暴力、凶杀、色情、赌博等现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这些社会不良文化对大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使一些大学生逐渐迷失自我。部分学生一味贪图个人的利益,崇尚享乐主义文化、实用主义文化、拜金主义文化等,重个人轻集体,重物质轻精神,缺乏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及奉献精神、责任意识,爱虚荣、摆阔气、喜排场、浮华不实等不良现象蔚然成风,传统文化中所弘扬的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等优秀品德逐渐淡化。

(二)网络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人文文化氛围逐渐淡化

互联网的信息繁杂多样,良莠不齐,它的出现和繁荣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加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难度与复杂度。一方面,网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发展机会,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学习方式,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语言交流等。另一方面,互联网的繁荣也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很多大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在刀光剑影的游戏中虚度光阴,不但荒废了学业,而且影响了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减少了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校园人文文化氛围逐渐淡化。

二、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高校内涵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因此,大学校园也应该成为传承中华文明、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阵地。“高校校园文化通过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各种文化媒体和文化书籍以及各种文化活动与社会不停地进行互动交流,对社会进行文化反哺,影响社会的潮流风尚。”[1]因此,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让社会进一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提升高校精神内涵具有重要价值。

(二)树立正确价值观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绵延五千年,蕴含了丰富多彩的精神宝藏,如“自强不息”“仁爱、诚信”的民族精神,“正己、修身”“厚德载物”的道德标准;“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态度,这些思想都会对正处于思想活跃、价值观日趋成熟的青年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他们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在高校大学校园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使青年学生获得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更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策略

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灵魂。对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目前说法比较多,还没有一个确切、统一的定义来概括。杨阳认为:“从广义上讲,校园文化是指由高校的师生员工在特定的学校环境中,共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文化科技活动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在长期的育人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审美情趣、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校风、学风。”[2]结合上面观点,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在长期办学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全体师生员工在共同的教育、生活和劳动等活动中形成的公认和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中。

(一)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在学校整体培养目标中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不可能自发产生,高校要明确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大学生鉴别并选择优秀的传统文化,明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因此,应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在学校整体培养目标中。高校在修改制定培养方案时,要在学校的课程中体现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是通过通识课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比如说通过思想品德修养课、历史课等向大学生传授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二是将某些经典传统文化内容巧妙地渗透在专业课程中,比如说一些高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课程中,可以把本土的一些经典文化资源融入到幼儿园的课程中;三是开设与经典传统文化内容相关的选修课,比如说《古典名著选读》《古诗词赏析》《民族乐器》《国画欣赏》《书法》等,在女同学多的学校开设《女性修养》《民族民间舞》等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深入系统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二)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底蕴

校园精神文化一般指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信念、精神追求、价值观念及心理气氛等,是高校经过代代相传,长年累月积淀、发展而成的全体成员认同的精神财富,它通常反映一所学校的培养目标、办学宗旨及其独特个性。

首先,将中华经典传统文化思想蕴含在校训、校歌等文化载体中。高校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价值追求和生活信念往往可以通过学校的校训、校歌等文化载体体现出来,国内很多大学的校训都直接出自中华传统文化典籍,比如说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山大学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都蕴含了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

其次,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践行传统文化精神。朱熹说:“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对相关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中落实,社会实践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环节。第一,高校要鼓励老师们带领学生积极申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题,充分挖掘经典传统文化的资源,并将课题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及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大学生时刻感受到经典传统文化的魅力。第二,高校应挖掘丰富的本土文化教育资源,并以多样化的途径开展教学,拓宽传统文化教育平台,建立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基地,丰富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如带领学生到当地博物馆、历史纪念馆、古村落、文物保护单位参观或开展活动,通过亲身实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并在日常生活中弘扬传统文化。

最后,在社团、娱乐活动中体现传统文化内容。高校可以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很多高校有饱含传统文化特色的社团,如古韵十足的管弦乐社团、民族民间舞社团,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相声社团、剪纸社团。这些社团可以定期邀请民间高水平艺人为同学们指导,获取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食粮。社团在学校支持下可定期举办文化节,包括各种展览活动和演出活动,比如说,青岛滨海学院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活动就是一道亮丽的校园文化风景,吸引了众多同学们来参加,在舞蹈演出现场,姑娘们优美的古典舞姿,新疆舞、傣族舞、蒙古舞,各类民族舞蹈争相亮相。在大赛上,会看到同学们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或剪纸、或篆刻,一位位古代先贤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一件件著名国画模仿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这些渗透着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让老师同学们流连忘返。同学们将传统文化融汇在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升了他们的文化品味及素养,使他们领略了博大精深的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三)充分利用物质文化载体,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物质文化指人们能真实感觉到的客观存在的实物文化,一般包括学校各类建筑,如图书馆、教学楼等物态环境文化及园林景观,如紫色长廊、曲径小路等自然环境文化。物质文化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及特色,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师生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价值追求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知不觉中陶冶了情操,传递了正能量。

高校应在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所以校园建筑风格应力求和谐,每一栋建筑、每一个亭台、每一条路径应精心设计,力求凸显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另外,可以在校园内增设中国古代名人雕像,在教室、楼道墙面上张贴古人的警句名言,或者名家书画、书法以及著名古诗词等。校园环境处处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同学们置身其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中华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