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晶晶
(孝义市人民医院,山西 孝义 032300)
手术室是每个医院必备的科室之一,手术室主要实施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抢救的重要场所。每个手术室的工作量都比较大,而且比较繁琐,突发状况比较多,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特别是低年资的护士,工作经验不足、应变能力低、心理承受力也欠缺,使得手术室的安全隐患大大的增加。有资料研究显示[1],低年资护士在工作中发生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率高达54%。所以本次研究主要对2015年7月-2017年6月我院手术室内低年资护士实施风险管理,探讨分析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对2015年7月-2017年6月我院手术室内低年资护士实施风险管理,手术室内1-5年内的低年资护士18名,其中男性3名,女性15名,年龄在20-26岁之间,平均年龄(22.1±3.8)岁。
(1)首先对手术室护士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其中包括护士长、带教老师、组员等。小组内所有成员对日常问题共同讨论、分析、并且对低年资护士发生风险事件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预防措施。每间隔两周,展开一次小组会议,会议内容围绕短时间内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分析,然后经过小组讨论制定可行的预防措施。(2)成立导师责任制,对每位低年资的护士配备一名导师,导师需要大专以上学历,而且在手术室工作时间满5年才能承担,要求导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以及教学能力。对于低年资护士1-5年的培训工作都由导师负责,而且在带教期间,定时和护士进行交流谈心,注意了解低年资护士的生活以及心理状况。(3)对手术室内低年资的护士间分组,分为各个专科护理工作,每个专科2个月轮转一次,制定相应的轮转表,带教老师每周应该进行一次专业知识的培训,并且定期进行考核。主要对手术室风险的相关知识自己患者身份、手术部位的识别办法和注意事项等;对其安全管理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办法、抢救流程等实施培训;对院内感染预防工作的培训等。(4)建立健全手术室护理风险督察制度,日常工作中低年资护士在常规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坚持自查,对高风险护理事件的发生高度重视,每次下班前应该对可能导致风险护理事件的因素进行自查,护士长不定时进行抽查,重点环节进行监督。
本次研究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相关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分析风险管理实施前后低年资护士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据统计我院手术室实施手术3000例,风险管理实施前,发生高风险护理事件25例,发生率为0.83%,低风险护理事件45例,发生率为1.5%;风险管理实施后,高风险护理事件发生10例,发生率为0.33%,低风险事件发生15例,发生率为0.5%,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显著,结果符合P<0.05的要求。
手术室内风险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低年资护士的风险意识比较薄弱,低年资的护士从事工作时间比较短,缺乏经验,实践能力以及应急能力比较缺乏,当其独立的面对工作时,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就会显得慌乱无主,心理素质比较低,不能讲日常所学知识熟练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而且大多数的低年资护士在术前准备不充分,对患者的体位摆放不当,对器械的操作以及传递工作不合理,对患者病情的变化不能及时的发现,在手术时提供手术所需物品不积极、业务知识水平比较欠缺,使得手术室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不断的增加。临床实践资料显示,手术室内护士的专业素质以及业务能力直接关系着护理差错的发生,而且是护理安全的重要基础[2]。所以手术室内应该对低年资的护士的综合素质不断的提高,注意防范安全隐患,对其实施科学的风险管理措施,带教老师对低年资护士的风险识别能力以及预见进行指导,可以有效的提高手术护理的安全性。
护理风险是在护理过程中由于不安全因素直接导致的或者是间接导致的患者发生死亡以及伤残的后果的一种可能性[3]。临床护理管理模式中,风险管理是关键,指导护士对潜在的医疗风险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识别,然后评估,在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其纠正,使得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大大的降低,从而提高了临床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本次研究建立风险管理小组,有导师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带教,凭借自身的业务技能指导低年资护士的临床工作,让其可以尽快的适应手术室的日常工作,不断的加强风险意识的教育和防范,使其风险控制能力不断额的提高。
综上所述,对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使得手术室管理效果更加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