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超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四川 成都 610000)
气管导管滑脱是一种机械通气中的严重并发症,指导管从气管内滑出,对于可自主呼吸患者而言可能无危急性影响,但对于重症监护室(ICU)患者而言,轻则可导致呼吸困难、缺氧,重则可引起患者死亡,需予以足够重视[1-2]。因此,针对ICU患者的救治,除常规治疗方案的实施外,如何通过合理的护理方式来防止气管导管滑脱,也是决定救治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对此,笔者特结合我院实际病例资料,从易引起气管导管滑脱的方向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方案,现将取得的研究结果做如下总结。
本次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通过随机抽选的方式对此期间于我院进行救治的65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于ICU接受治疗。所有患者中,男性人数为35例,女性人数为30例;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87岁,平均年龄为(57.38±7.45)岁;其中28例为经口插管,19例为经鼻插管,18例为气管切开。
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基础上接受如下护理措施:(1)导管固定护理。对于经口器官插管的患者,首先可剪一胶布,长度、宽度分别为10cm、2.5cm,取其中一端剪开,长度控制在32cm左右,并将另一端固定在患者一侧颊部,并将气管插管向口腔一侧靠近,同时以气管插管外露部分为中心,将胶布剪开的一端进行交叉固定,使其固定于另一颊部,同时需注意将牙垫放置于经口插管处,避免在牙齿要和过程中导致气管插管夹闭,并定时更换胶布及寸带即可。对于经鼻气管插管的患者,首先可剪一胶布,长度、宽度分别为10cm、2.5cm,取中间部分剪开,固定后取较宽一端贴于患者鼻翼处,并将另一端在患者气管插管外露部分进行环绕即可。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首先需准备寸带两条(长短各一条),于套管两侧分别系上,随后将长寸带向患者颈后缠绕,固定后打一死结,松紧程度约控制在可容纳一个手指左右为宜,在避免产生压迫感的同时也能防止管套固定不牢。(2)插管深度管理。插管深度的控制是影响气管导管的一大因素,在插管位置较深的情况下,通常容易导致单侧肺通气的出现,位置较深的情况下则较容易导致导管脱落现象的出现。正确的深度管理方法应是以患者的实际体型、身高、体重等数据对深度进行调整,并于每次固定胶布时对插管深度进行检查,并注明插管深度,做好预防处理工作。(3)气囊管理。在进行气囊选择时,应以一次性聚录乙烯导管为优选,基于其韧性及弹性较优的特性,可在达到防脱落目的效果的同时,实现防止破裂的价值。同时,插管前进行气囊充气时,应以少量分次为基准,并充分做好检查工作,如呼吸机出现漏气、反复低压等现象则应立即进行更换处理。(4)呼吸机支架固定。进行呼吸机支架固定前,应确保呼吸机管道与支架的固定衔接处尽量向呼吸机方向靠拢,确保活动空间充足,防止患者在头颈部活动的过程中导致管道滑脱。
对所有患者经护理后气管导管滑脱发生率进行统计,并作为相关指标进行分析。
本次研究中,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时,均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其中,进行计数资料处理时,以百分比(%)表示,以x2检验;最后,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意义时,以P<0.05表示。
65例患者经护理后,发生气管导管滑脱的人数为0,滑脱率为0。
对于ICU患者而言,要实现救治质量的根本提升,如何防止气管导管滑脱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3]。但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可影响气管导管滑脱的因素也相对较多,笔者现概述如下:(1)插管方式影响。通常情况下,经口气管插管形式下,引起气管插管滑脱的几率相对较高,但由于这一方式创伤较小、便捷性高的优势,应用人数仍相对较多;(2)插管深度影响。部分护理人员在插管过程中没有做好深度的控制管理,插管深度过浅,导致气管导管脱落的几率随之增高;(3)导管固定不良。在实施固定处理时,如出现导管固定不良等情况,则极易引起气管导管脱落现象的出现,需要护理人员在固定过程中予以足够重视;(4)约束不当。对于处于麻醉复苏期的患者而言,在约束不当的情况下,患者受刺激时易出现无意识的躁动,极易导致导管因受到牵拉而产生脱落;(5)胃肠胀气。以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的过程中,受无意识的吞咽动作影响,极易由于吞下大量空气导致胃肠胀气等现象的出现,同时可能伴随着恶心呕吐等现象的出现,进而造成气管导管的滑脱。本次研究中应用的护理方案正是基于上述因素,从导管固定、插管深度管理、气囊管理、呼吸机支架固定等方向出发,致力于消除护理过程中各种不利于导管固定的因素,从而实现救治质量的根本提升。
本次研究中,65例ICU患者经实施护理操作后,发生气管导管滑脱的几率为0,所有患者均无导管滑脱现象出现,可见这一措施对于防止气管导管滑脱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ICU护理工作中,可将防止气管导管滑脱作为一个重要方向,从而实现护理管理治疗的综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