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曼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46)
中风是临床常见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1]。患者发病后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其中上肢痉挛性瘫痪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障碍,是导致患者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给患者日常生活和运动功能带来严重的影响[2-3]。因此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是改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关键。2015年8月—2016年10月,笔者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加西药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42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收治的84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平均(65.53±4.19)岁;病程平均(49.03±7.52)d。对照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平均(65.59±4.24)岁;病程平均(48.95±7.46)d。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西医诊断按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4]中关于中风的诊断标准。症状及体征维持数小时以上,急性起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中医诊断标准按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5]。主证:手足拘急,肢体麻木。舌脉证:口舌歪斜,脉弦滑。
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的患者;②发病时间在15~100 d之间;③无意识功能障碍;④患者家属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
①合并严重的脏器功能障碍;②患有精神疾病,存在沟通障碍;③治疗依从性较差者。
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哈尔滨瀚钧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0745)0.1~0.3 g/d、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海慈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591)10~40 mg/d等常规药物口服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治疗,操作方法:根据患者痉挛分级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对其肩部、肘关节、腕关节进行伸展锻炼,预防关节痉挛。采用肌肉牵拉技术和抑制性手法进行功能训练,主要以综合伸展性动作为主,加强患侧主动活动能力。45 min/次,1次/d。每周训练5次,连续训练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主穴:水沟、内关(双侧)、三阴交。辅穴:委中、极泉、尺泽。加减下肢痉挛性瘫痪,加八邪、肩髃、合谷(均患侧)。操作方法:使用30号毫针进行针灸,双侧内关穴进针0.7寸左右给予捻转提插结合泻法针刺,留针1 min;印堂穴泻法针刺,进针0.4寸左右以流泪为度;水沟穴采用施雀啄手法针刺,进针0.3寸左右以流泪为度;极泉穴采用提插泻法针刺进针1.3寸左右,针刺过程中避开腋毛;委中穴采用提插泻法针刺,患者呈仰卧位将腿笔直抬高,进针0.8寸左右;三阴交给予插补法针刺,倾斜45°进针1.3寸左右,以下肢抽为度;尺泽采用提插泻法针刺,进针1寸将肘关节弯曲120°;肩三针(肩髂、肩髑、肩贞)给予捻转泻法针刺,进针1.3寸左右;合谷提插泻法针刺向三间,以手指抽动3次为度;余穴(外关、曲池)采用常规针刺法,每次留针30 min,1次/d,6次/周。两组疗程均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
分别于治疗前、后参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表(ADL)[6]评估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参照简式 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FMA)[7]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运动功能越好;参照生活质量简表(QOL)[8]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的标准。显效:患者肌张力较治疗前下降幅度≥2级。有效:患者肌张力较治疗前下降幅度≥1级。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
见表1。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08,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疗效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治疗前后QOL、ADL、FMA评分对比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上肢痉挛性瘫痪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是中风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临床特征为肌肉僵硬、肌张力增高等。患者若不及时接受规范治疗,可导致其关节永久性挛缩,从而出现终身残疾,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10]。上肢痉挛性瘫痪属中医学“痉证”“筋病”等范畴,其发病机制主要为痰浊瘀血未清、气血不足等因素导致痰瘀痹阻经络、阴阳失调等,从而引起肌肉麻木僵硬等症状,故临床治疗需有效疏通经络,活血行气。
既往临床治疗通常以康复训练治疗为主,采用牵拉技术来改善患者痉挛程度,但效果不理想。随着中医技术的不断提升,醒脑开窍针刺法逐渐应用于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治疗中,且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中医学认为,根据患者病情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可有效疏经活络,从而达到行气活血功效。醒脑开窍针刺法选穴及针刺手法有别于传统针刺,中医理论认为针刺内关穴不仅可以解除微血管痉挛症状,同时还可促进新血管形成,改善脑部血液微循环状态,纠正脑组织缺氧缺血状态;针刺印堂、水沟可疏通经脉,调节阴阳失衡状态;针刺三阴交可增加脑部葡萄糖代谢,激活脑部多个与运动相关的功能;针刺极泉有助于增强伸肌力量,发挥扶阳抑阴功效。现代医学认为,刺激极泉穴可达到兴奋臂丛神经、疏通经脉作用,从而加快运动神经元的修复。针刺尺泽具有疏经活络功效,有效缓解痉挛症状。同时针刺尺泽和极泉两个穴位,可达到解痉止痛、疏通气血之效。针刺委中能够将多个脑区功能激活,可改善脑神经的调节性反应。多个穴位联合针刺,可达到疏筋通络、行气活血功效,有助于痉挛肢体的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QOL、ADL、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效果更为显著。分析原因在于醒脑开窍针刺法不仅可以促进微血管循环,同时可调节中枢神经异常代谢,减少脑细胞凋亡,从而利于患者机体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可提高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1]曲荣芳.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针刺夹脊穴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6,38(12):1098-1101.
[2]杨春兵,刘志强.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异常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1):78-80.
[3]孙红星,高翔,景蓉,等.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Bobath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4,32(6):146-148.
[4]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S].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89-90.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6]黄日龙,夏青,朱宗俊,等.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临床观察名[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5(4):59-62.
[7 赵亚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8):907-910.
[8]于川,申斌,许世闻,等.微创透穴埋线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98例[J].环球中医药,2015,8(2):222-225.
[9]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6-162.
[10]胡新耀,方梅.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2):2429-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