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平,孙真真
(1.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4; 2.河南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08)
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 eficiency virus,HIV)所致的一种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肠道是HIV感染的重要部位。据研究[1-4]表明:艾滋病相关腹泻发生率在30%~80%,某些发展中国家高达90%,死亡率较高,多数患者还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吸收障碍和营养不良情况,给艾滋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HIV属于RNA病毒,是一种慢性病毒,可导致辅助性T淋巴细胞即CD4+T细胞损伤、减少,免疫功能受损,从而发生各种机会感染。HIV感染会引起肠道黏膜免疫屏障受损,破坏肠道微环境的稳态[5]。研究[6]证实:AIDS患者的疾病进程与肠道菌群构成及其多样性密切相关。肠道微生态系统与肠黏膜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参与肠黏膜免疫细胞的发育,能启动调节肠黏膜免疫功能的信号传导通路,提高肠道黏膜免疫屏障功能,减少各种机会感染[7]。艾滋病慢性腹泻致病病原的复杂性及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使该病成为艾滋病救治工作中日益突出的问题。近20余载,针对艾滋病慢性腹泻病原学和对症止泻药物的临床试验效果较差,奥曲肽、易蒙停、苯乙哌啶等药物有效率仅40%~50%,且不良反应较大,迫使临床工作者去寻找新的治疗方法[8]。2014年7月—2017年7月,笔者采用泻痢康胶囊联合金双歧模拟片治疗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30例,以观察泻痢康胶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2014年7月—2017年7月汝南县中医院和上蔡县中医院收治的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18~60岁,平均(38.03±10.74)岁;艾滋病病程3~25 a,平均(12.09±6.01) a;腹泻病程1~24个月,平均(9.23±7.09)月。对照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19~59岁,平均(36.47±11.15)岁;艾滋病病程3~24 a,平均(12.09±6.03) a;腹泻病程1~26个月,平均(11.16±8.02)月。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艾滋病诊疗指南》[9]中艾滋病的诊断标准和《内科学》[10]中慢性腹泻的诊断标准。慢性腹泻的诊断标准为: 腹泻次数>3 次/d,腹泻持续时间>1个月,粪便量增加(>200 mg/d),粪质稀薄(含水量>85%)。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1]中泄泻的诊断标准。
脾肾阳虚证。主症:大便稀溏,甚者泻下如水,或晨起腹泻,或顽固不化。次症:腹胀,腹痛,肠鸣音频繁,倦怠乏力,神疲懒言,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脉象: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沉。凡具备主症和任意2 项次症,舌、脉象基本符合,即可诊断。
两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在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RRT)的同时,根据患者腹泻、脱水情况给予补充液体、电解质的相关治疗。
治疗组口服泻痢康胶囊(由河南省奥林特制药厂生产,批号201405256),5粒/次,3次/d;金双歧模拟片(由河南省奥林特制药厂生产,批号201405306),4片/次,3次/d。
对照组口服泻痢康胶囊模拟胶囊(由河南省奥林特制药厂生产,批号201406155),5粒/次,3次/d;金双歧片(由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405135),4片/次,3次/d。
两组均于治疗2周后判定疗效。
①临床疗效。②大便频次。③中医症状积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11]相关标准,采用计分法进行评分。主症包括腹泻次数、大便性状,按轻、中、重分别计2,4,6分;次症包括腹胀、腹痛、肠鸣、疲乏,按轻、中、重分别计1,2,3分。④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肠球菌。⑤肠道免疫球蛋白A(secreted IgA,SIgA)水平。⑥安全性指标: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病毒学指标(HIV-RNA)、药物不良反应。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1]相关标准。治愈:大便性状、次数正常,中医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大便性状、次数基本正常,中医症状积分减少70%~<95%。好转:大便性状、次数稍有改善,中医症状积分减少30%~<70%。无效:大便性状、次数无改善,中医症状积分减少<30%。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10,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疗效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 d、1周、2周后大便频次对比
次,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3 d后对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1周后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1周后对比,**P<0.01
见表3。
表3 两组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对比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见表4。
表4 两组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对比
组 别例数时间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治疗组30治疗前5.65±1.125.74±1.108.31±1.417.49±1.20治疗后8.09±1.17∗∗##8.12±1.15∗∗##6.56±1.01∗∗##5.10±0.86∗∗##对照组30治疗前5.26±1.075.32±1.078.48±1.257.53±1.19治疗后6.28±0.82∗∗6.06±0.83∗∗7.34±0.84∗∗6.22±1.12∗∗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见表5。
表5 两组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治疗前、后肠道SIgA水平对比
组 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30507.03±96.57794.03±94.46∗∗##对照组30503.43±92.53610.77±93.63∗∗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且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HIV-RNA均未见明显异常。
胃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12],含有大量的激活效应CD4+T淋巴细胞。胃肠道黏膜是HIV病毒早期主要攻击靶点,也是感染后CD4+T细胞急剧缺失的位点。CD4+T细胞急剧减少不仅能够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衡,还会引起肠道黏膜免疫屏障受损。肠道屏障除了肠道菌群外,还包括有由肠道黏膜固有层IgA浆细胞分泌的SIgA组成的黏液层。而IgA浆细胞的成熟必须要有CD4+T辅助细胞(Th-2细胞)的协助。SIgA是肠黏膜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调节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3]。SIgA缺失或功能障碍可引起活化诱导性胞苷脱氨酶缺失或突变,导致肠道菌群组成成份变化[14]。
肠道微生态失衡是导致免疫力低下AIDS患者发生内源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肠道黏膜屏障损伤和外源性、内源性病原菌大量定植能破坏正常肠道微生物的生长、影响其生理功能,进而造成宿主的代谢功能异常,导致各种机会感染。肠道有害菌的过度生长、肠黏膜通透性的增加和免疫功能受损都会加快AIDS患者肠道菌群移位现象的发生,导致宿主全身性免疫高度活化,促进AIDS的疾病进程。
艾滋病相关性腹泻是艾滋病疾病过程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严重的腹泻极易导致患者脱水、体质量减轻、营养不良,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河南省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专家组组长李发枝教授领导的课题组经过研究认为:艾滋病慢性腹泻属中医学“泄泻”“痢疾”范畴;病机错综复杂,脾虚湿盛为主要病机,但有兼寒、兼热、兼肝郁之不同,且脾虚日久必累及肾,从而导致脾肾阳虚衰。
泻痢康胶囊是在李发枝教授临床经验基础上,采用现代先进制药技术而制成,主要由大蒜油和具有温中收涩作用的中草药组成,有涩肠止泻、健脾补肾、杀虫通痢之效。大蒜油是从大蒜中提取而得,主要组分是大蒜素。现代医学研究[15]证实:大蒜的广谱杀菌功能主要是大蒜素的作用。本研究中,两组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治疗后,大便频次、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减少 (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明显(P<0.05),表明:泻痢康胶囊能显著改善艾滋病相关性慢性腹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治疗后,两组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肠道SIgA水平均明显改善 (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5),表明:泻痢康胶囊能够调节AIDS患者肠道菌群失调,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肠道SIgA水平,从而提高肠道黏膜第一道防线,改善和保护肠道功能;从长远来看,能够改善患者体质,恢复体力,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两组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且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HIV-RNA均未见明显异常,表明:泻痢康胶囊治疗艾滋病相关性慢性腹泻安全有效,副作用小。本研究通过观察发现:治疗后,肠道有益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肠道SIgA增加,条件致病菌(肠杆菌、肠球菌)降低,使AIDS患者发生腹泻的几率降低,说明腹泻病程和每日大便次数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肠道SIgA水平呈负相关,与肠杆菌、肠球菌呈正相关。因此,当肠道中有益菌的数量增加,致病菌的数量、肠道菌群失调程度较低时,AIDS患者的消化道症状较轻;反之,消化道症状持续时间越长,菌群失调的可能性越大。
本研究表明:泻痢康胶囊治疗艾滋病相关性慢性腹泻有较好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肠道SIgA水平,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重建患者肠道黏膜屏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然而,由于本研究观察病例少、时间较短、资金有限,故其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1]李平,王健,仝小林.传染病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24.
[2]董少群.泻痢康胶囊治疗艾滋病慢性腹泻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4,29(11):1549-1551.
[3]田明,张伟,倪量,等.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相关性慢性腹泻患者311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12,53(12):1016-1019.
[4]徐卓,杨小平,倪量,等.泻痢康胶囊治疗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的临床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1,4(3):197-200.
[5]SCULIER D,CALMY A.What’s new in HIV in 2014[J].Rev Med Suisse,2015,11(456/457):148-152.
[6]KLATT N R,FUNDERBURG N T,BRENCHLEY JM.Microbial translocation,immune activation,and HIV disease[J].Cell,2013,21(1):6-13.
[7]CLEMENTE JC,URSELL LK,PARFREY LW,et al.The impact of thegut microbiota on human health: an integrative view[J].Cell,2012,148(6):1258-1270.
[8]田明,张伟,倪量,等.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相关性慢性腹泻患者311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12,53(12):1016-1019.
[9]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艾滋病诊疗指南》《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试行)》的通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2):80.
[10]叶任高.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2.
[11]关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9-143.
[12]高培阳,王春霞.中医药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30例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7,7(5):20-21.
[13]MACPHERSON AJ,GEUKING MB,MC COY KD.Homeland security:IgA immunity at the frontiers of the body[J].Trends Immunol,2012,33(4):160-167.
[14]FAGARASAN S,MURAMATSU M,SUZUKI K,et al.Critical roles of activation-induced cytidine deaminase in the homeostasis of gut flora[J].Science,2002,298(5597):1424-1427.
[15]康冰亚,李学林,高晓洁,等. 泻痢康胶囊防治艾滋病腹泻研究思路[J].中医学报,2015,30(6):77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