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理论视角指导下的课件制作

2018-01-29 10:16王小爱皮赛奇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14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课件制作

王小爱 皮赛奇

摘 要 主要阐述如何利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做课件,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涉及对三种学习理论观点和组成相关理论的介绍,以及各学习理论支持课件制作的原理的解释、分析,对教师制作课件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课件制作;STEAM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4-0042-03

Courseware Making under Guidance of Different Theoretical Angle of View//WANG Xiaoai, PI Saiqi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use the behavioral learning theory, cognitive learning theory,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 to guide the optimization of courseware so as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effect. This paper relates to three kinds of learning theory related theory and composition, as well as the learning theory to su-pport the principle of courseware explanation has certain analysis. Th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eachers to make courseware.

Key words behavioral learning theory; cognitive learning theory;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 courseware production; STEAM

1 前言

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课件成了除幼儿园之外都在使用的教学材料,但是很多教师并不是很清楚如何科学、有效地制作课件,不知道如何应用教育学原理和依据来科学地指导并做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笔者从不同学习认知理论视角,分析如何有效地制作课件。

2 课件在现代教学中的运用及其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多媒体教学覆盖了校园,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课堂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使用教学课件,课件的有效性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课件是课程内容的载体,如何使知识通过课件这个载体的呈现变得有效,是整个课程设计的核心。教学课件作为知识从外部环境传输到学生头脑的通道,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另一方面是增强信息呈现的有效性,并且考虑到认知负荷的影响。因此,课件在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3 如何利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做课件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由华生最先提出,后来经过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桑代克的迷箱实验以及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等,使此理论更加丰富全面。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认为,学习是人类的思维接受外界环境刺激并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联结的维持需要强化。这就得出结论:学习是在强化过程中逐渐尝试错误直至成功的过程[1]。学习包括获得和维持两个过程,因此首先必须建立适合的教育环境,然后维持这种刺激,包括重复、奖励、反馈等。

以行为主义为指导的课件制作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建立合适的外部环境刺激,使得教学环境的刺激更丰富有效和維持联结。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化是维持外部刺激与有机体反应的重要手段。

根据斯金纳基于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提出的程序教学理论,教师做课件应将有待学习的材料分析组织成知识碎片,把系统的知识分解成知识点,每学习完一个知识点以后,设计相关的变式习题来强化,如此各个击破,再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对于较难的知识点,课件上应该有关于解答思路的提示。课件设计的基本原则:知识点分割,以由易到难的顺序小步子呈现;在课件制作中加入能引起学生关注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元素,使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积极反应;在学生积极反馈时,课件应当明确显示正确答案以便“及时确认”或“及时强化”,以提高学生的信心;课件制作时可以考虑让学生参与规划进度,这样教学的进度更符合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可以降低错误率,有效维持联结,提高学习有效性。

行为主义理论中除了程序教学以外,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mastery learning)对课件的制作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掌握学习理论被誉为“乐观的教学理论”,其对课件的基本要求是:教师首先把整个课程分成一系列较小的学习单元并确定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知识点必须紧密衔接;每个小目标完成以后,以后的课件中不断出现之前的内容,形成比较小型的形成性评价,直到学生都掌握了,再开始下一个单元[2]。

4 如何利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做课件

认知主义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的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奥苏伯尔、克勒、加涅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对行为主义内部机制的注解,理论上沿袭了行为主义的术语,弥补了行为主义最突出的缺点;但是由于只强调内部机制,忽略文化背景等学习环境,建构主义则强调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关系与建立,因此为后来的建构主义奠定了基础。其间出现的理论有克勒的顿悟说、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加涅的学习条件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完型,而非S+R的过程;学习的目的、动机、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对学习具有影响;学习是人类积极主动形成的认知过程,经过复杂的心理加工,学习的结果反映事物整体联系的关系与认知结构[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指出,在课件中呈现本节课的知识点之前,应该给学生的引导性材料——先行组织者,可以是展示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包摄性的知识框架的上位知识,也可以是先前学过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和材料,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也对新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脉络具有梳理作用。总之,先行组织者在课件中具有引起学生思考和承上启下的作用。

布鲁纳提倡的发现学习、重视学习的创造性,就强调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主动性和发现性,这对现在的创客空间、STEAM教育都具有很大启发性。对于课件制作来说,这就要求对知识的处理不能平铺直叙,课件不能按部就班地呈现知识点,而应当具有一定的互动性,答案应该延时呈现,让学生有时间自己观察、探索和独立思考,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3]。

由于这样的学习方式可能导致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自我放弃,因此,教师在采用这种理论为课件制作依据时,应当考虑知识点的难易是否适宜,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否合适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如果都满足,课件需要解决的另外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维持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因此,知识点的提出最好结合学生背景以情景性的方式提出疑问,在学生探索过程中可能遇到困难的环节,课件中提供一些提示、资料,推进学生发现学习的进程,适当降低难度,增强学生自信。

另外,加涅的九段教学法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旨在影响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的外部刺激,因此,教学课件中的知识点制作顺序应当与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内部心理过程相吻合。根据这种观点,加涅把学习活动中学生内部的心理活动分解为九个阶段,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可以根据这九个阶段的特点来组织课件的结构。

1)引起注意:课件的标题要求清晰明了,使学生对这堂课的知识点一目了然;也可以插入一定的音效,提示学生上课了,集中学生注意力。

2)告知学生目标:课件呈现出一堂课的要求,使学生有一个目标导向,在接下来的课堂上注意力更集中,激活执行控制过程。

3)刺激回忆先前学过的内容:刺激提问之后,通过课件展示之前学习的内容,为理解新知识做准备。

4)呈现新知识相关的刺激材料:激活学生对新知识的选择性知觉。

5)提供新知识讲解:呈现知识点的详细讲解,重难点可以采用改变字体颜色等方式突出强调。

6)引出行为:知识讲解后呈现变式习题,此时答案应该延时出现,给学生回忆巩固的时间,激活反应器。

7)提供行为正确性的反馈:对于之前的习题进行及时反馈,有利于建立强化和纠正对知识的误解。

8)评价行为:此处的评价应该是生成性的,课件不用体现,教师根据课堂具体效果做出即时评价。

9)促进保持和迁移:为提取线索和策略,课件的最后部分提供一些通过认知策略处理过的材料是有必要的,如根据复述策略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根据精加工策略用提纲、分类、可视化、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和理清知识脉络,对整堂课做一个巩固和总结[4]。

此外,梅尼尔的多媒体教学原则也是基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课件制作指导,他提出课件的七个原则:图文并茂原则,可以打开多个信息通道,连通理解两个信息源;空间接近原则,也就是说相关的信息尽量同时呈现;一致性原则,信息呈现方式可以是很多种,但是内容应当协调一致;通道原则和冗余原则,要求呈现信息的方式尽量打开学生多个信息接收通道,同时应该注意认知负荷的问题,如课件中加入声音、字幕和动画;个体差异原则,教师在做课件的时候必须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等进行分析,如较小学一年级学生,比较喜欢观看视频类的教材;个性化原则,即适应学生特征的原则。最后应该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尽量不要让知识点一直平铺直叙。

综合以上叙述,教师准备的素材内容就应该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新颖性,然后加工处理得简洁明了,内容的难度适中、具有梯度。课件制作必须系统,具有整体性,如课件应该体现一个知识点的归属,以免知识点游离。对易模糊的知识点,教师应当做出对比,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此外,课件中可以体现对学生预设的教学目标,让师生共同努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5 如何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做课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中国教育界影响最深的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维果茨基等。其基本观点: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还包括大量的经验背景;学习的过程是同化(对新知识的意义组构)和顺应(对已有旧知识的重组)的过程;以學习者为中心;知识不是教师教授的,而是学习者从整个教学环境中结合自己从社会环境中获得的经验,自己主动获得的;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理想的学习环境包括情景、协作、会话、交流、意义建构等部分[1]。

建构主义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学习环境设计,包括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人的社会活动;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因此在教学课件制作上强调对学习者的分析和课件的互动性、课堂随机生成性。课件是教学环境的一部分,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学环境,让学生从环境中吸取与已有经验联结的知识,完成新知识的习得。教师制作课件时不把知识当作真理,而是当作正在进行和变化着的真理,基于情景设置讨论交流。基于建构主义的课件制作不是为了知识的传递,而是对于学习环境的构造,或者为学生合理建立“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自己摘到桃子”[5]。

建构主义理论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发现式教学、探究教学、同伴辅助学习、反思性教学等。教师备课时要准备课件,但课件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要准备书本的全面知识和心理教案,确保教育环境能达成教学目标。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以信息传播理论和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教学运用,对于现在的网络课件而言,学习时空自由,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任务驱动的课程设计模式也能更好地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可以择优而用,为学习建立更好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情境、协作、会话,课件的设计应当通过设置疑问来充分促进学习的“会话”。演讲只是需要带动人的情绪,而教学需要的是带动人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把“问题”当作课件处理的核心,引导学生的思维。

6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生认知水平与认知风格以及教学设备条件等因素,决定选取何种认知理论作为课件制作的指导;对于复杂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考虑有机整合其中两种或者三种理论,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奥姆罗德.学习心理学[M].李燕平,廖凤林,罗铮,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张茜.课件设计的视觉文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

2015.

[3]施亮.高校多媒体课件的有效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4]崔燕.浅论多媒体课件制作与使用[D].吉林大学,2010.

[5]杨波,王建书.PowerPoint课件设计制作中的问题分析及改进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09(5):76-79.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课件制作
翻转课堂在高校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互动模式的构思
任务型课堂教学中课件的制作和使用
无生上课,此处无“生”胜有“生”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线描教学研究
建构主义下的高等数学C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