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消费预期与家庭储蓄关系的实证分析

2018-01-29 18:10吴仰晖
商场现代化 2017年15期
关键词:房地产价格

吴仰晖

摘 要:本文从斯卢茨基方程出发,研究中国家庭储蓄的影响因素,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结合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实证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风险态度对家庭储蓄率有消极影响,风险厌恶的家庭倾向于更高的储蓄率。消费与储蓄之间存在替代关系,房地产价格对居民储蓄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显著增加了居民的储蓄倾向,说明中国家庭储蓄的重要动机之一是购房需求。

关键词:中国家庭储蓄;斯卢茨基方程;房地产价格

一、导论

一直以来,我国居民的高储蓄率是学者重点关注的话题。传统的家庭储蓄模型以斯卢茨基方程为代表,注重预算约束和偏好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本文结合微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斯卢茨基的理论,同时通过附加预期的斯卢茨基方程考察中国特有的房地产价格因素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并通过对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两个角度的分析研究居民的储蓄动机和储蓄活动。

二、文献综述

关于家庭储蓄模型的形式及影响因素,国内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其中,马光荣等学者从保险参与率的角度分析家庭储蓄的影响因素:马光荣等(2014)在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家庭储蓄的影响”中研究了新型农村保险对家庭储蓄的影响,作者运用工具变量的方法,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发现了新农保对60岁以下参保居民的储蓄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60岁以上居民的储蓄率。沈坤荣等(2012)在其文章“不确定性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实证研究”中研究了不确定性收入、保险参与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作者运用OLS、FGLS和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基于CGSS 2006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不确定性与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正相关,保险参与率与居民储蓄之间存在负相关,高储蓄率居民受到的影响尤为显著。何立新等(2008)在其文章“养老保险改革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中国的经验证据”中研究了生命模型的假说,作者运用抽样对比的方法,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家庭储蓄率上升的原因,政策导致的养老金财富的变化具有外生性,发现养老金财富对家庭储蓄有替代效应,并因家庭年龄结构不同而有不同的影响效果。

而李军等学者从家庭外部环境的角度分析这一问题:李军等(2016)在其“家庭储蓄与通货膨胀数理关系及实证分析”中研究了通货膨胀与家庭储蓄的作用关系,作者运用时间序列的方法,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家庭储蓄率与通货膨胀率为正向关系。李蕾等(2014)在其“家庭结构与储蓄率U型之谜”中研究了中国家庭的储蓄率与家庭结构的关系,作者运用Probit模型和OLS的方法,基于国家统计局的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住房价格快速增长,个人信贷市场、社保体系不完善的环境下,低储蓄率的年轻人或老年人倾向于选择与他们的中年父母或子女居住在一起,因而导致中国户主年龄和储蓄率呈现U型关系。

此外,刘生龙等学者还从家庭内部结构角度出发进行相关研究:刘生龙等(2012)在其“预期寿命与中国家庭储蓄”中研究了预期寿命对中国家庭储蓄率的影响,作者运用的方法,基于1990年-2009年31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发现了人口预期寿命对中国家庭储蓄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王稼琼等(2012)在其“家庭生产函数视角下的时间偏好与储蓄率决定--兼论中美的储蓄率差异”中对储蓄率与收入及资本边际报酬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检验,基于PWT7.1、联合国国民经济账户、世界银行和国家劳工组织所获得的面板数据,发现了收入水平和资本收益率的增加均会提高储蓄率,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则对储蓄率的持续提高有抑制作用。董志勇等(2011)在其“家庭结构、生产活动与农户储蓄行为”中研究了农户储蓄行为的特征与成因,作者运用GMM估计法,基于“2009花旗-北大中国农村金融调查”数据,发现了农户储蓄与储蓄率均随家庭收入增加而上升,并且家庭成员数对農户储蓄率有显著负影响,对农户储蓄无显著影响,以及生产活动对农户有显著影响。张金宝等(2011)在其文章“城市家庭的经济条件与储蓄行为”中研究了城市家庭的经济条件对家庭储蓄的影响,作者运用统计抽样调查的方法,基于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部分城市家庭的投资并不理性、储蓄的动机主要是为了突发事件和医疗支出子女教育和养老以及阻碍无房户家庭购房的首要原因是难以筹集足够的首付资金还有储蓄水平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

三、模型和数据

1.模型构建

在经济学的经典储蓄理论里,跨期分析和偏好分析是基本的两种分析方向,斯卢茨基在结合上述两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斯卢茨基方程,在方程中,他认为决定家庭储蓄行为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收入因素,包括不同时期的收入和利率影响,因为这些因素决定了家庭的预算约束线;另一类是价格因素,包括物价水平和偏好,其中偏好主要通过无差异曲线发生作用。

本文在经典的斯卢茨基方程的基础上,使用计量经济分析中常用的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在收入和价格因素之外加入预期家庭投资组合的影响。同时对收入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同时考虑了当期收入、和财富两个因素的影响,从存量和流量两个角度分析家庭的资产配置行为,基于我国目前房地产市场的运行现状,本文将房地产价格从一般的价格指数中分离出来,着重考察其对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具体的计量回归方程如下所示:

在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时,本文将上述两个方程进行分别回归,同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2.数据来源与变量设计

结合研究的问题和当前微观数据库的基本情况,本文计划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CHFS)作为本文的微观实证数据基础。CHFS是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抽样调查项目,主要内容包括:住房资产与金融财富、负债与信贷约束、收入与消费、社会保障与保险、代际转移支付、人口特征与就业以及支付习惯等相关信息。endprint

目前已经分别在2011年、2013年和2015年成功实施三次调查。2011年第一轮调查的样本分布在全国25个省(市、区),80个县,320个村(居)委会,样本规模为8000多个家庭。2013年第二轮调查样本分布在全国29个省(市、区),262个县,1048个村(居)委会,样本规模为28000多个家庭。2015年第三轮调查样本分布在全国29个省(市、区),363个县,1439个村(居)委会,样本规模为39000多个家庭。样本量从2011年的8438户扩充到2015年的39000余户。

在使用CHFS数据的过程中,本文主要关注以下五类变量:首先是储蓄行为变量,包括活期存款总额,活期存款约额,和定期存款,其次是收入变量,本文主要使用家庭总收入这一指标,再次是财富变量,本文主要用家庭拥有房屋数量和汽车数量来衡量,再次是预期价格变量包括预期物价和预期房价,最后是家庭特征变量,包括家庭规模和风险偏好等特征。在中国金融调查领域,CHFS是较为全面深入的微观数据,较好的刻画了中国家庭在金融市场上的行为,其数据能够满足本文实证研究的需求。

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四、分析与结论

本文通过最小二乘法对家庭储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分别考虑了附加预期和不附加预期两种情况,两种结果的比较,帮助我们更好的刻画了家庭的动态储蓄行为。

1.结果分析

表2的第一列代表的是活期存款总额,第二列代表的是活期存款余额,第三列代表的是定期存款总额。活期存款总额指的是年度活期存款的最大值,活期存款余额代表的是年末的活期存款数量,第一列与第二列的差异反映了家庭在该年内的储蓄行为变化,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概念不同代表了一年级一年期以上的存款数量因为不存在灵活存取的问题定期存款没有总额和余额差别,从回归系数上看,活期存款总额收入因素的影响不大,在统计上也不显著,显著影响活期存款总额的因素是拥有房产的数量和家庭成员的数量,在控制家庭规模的基础上,房产数量依然表现出对家庭储蓄的积极影响,并且尤为显著,活期存款余额的情况有所不同,房产数量的影响因素下降,股票投资的影响因素上升,从系数上看,拥有股票账户对家庭活期储蓄行为有消极影响,在统计上表现的也十分显著,定期存款总额的情况,与活期存款不同,房产因素和股票因素对定期存款总额的影响下降,家庭成员对定期存款的影响上升,并表现出显著的消极作用。

表3反映的是预期的家庭储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每列的数据含义与表一相同,第一列反应的是活期存款的影响,与表一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附加预期的活期存款总额影响因素依然是房产数量和家庭规模,系数的影响方向与表一相同活期存款余额,在附加预期的情况下,表现出不同的形式,通过系数比较可以发现,预期房产价格的上升会对家庭活期储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在统计上也表现得十分显著。第三列是附加预期的定期存款总额影响因素情况,与表一类似,定期存款总额依然受制于家庭规模,拥有股票交易账户对家庭定期存款总额会产生显著的消极影响。

2.结论

结合表1、表2的回归结果本文发现,家庭储蓄总量和储蓄结构受到了家庭特征因素和家庭对未来预期两方面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首先是家庭特征因素的影响包括风险态度和家庭规模两个方面。比较而言,风险态度对定期存款的影响的较大,对活期存款的影响较小,这说明风险厌恶的家庭更倾向于选择储蓄,家庭规模则对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均有较大的影响,这说明人口数量与消费之间的正向关系是决定家庭储蓄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家庭对未来预期的影响,与传统的理论模型一致,家庭的储蓄收到预期利率的积极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预期房价的上涨会导致家庭活期存款余额上升,定期存款余额下降,这既说明了房产价格对居民储蓄的重要影响也说明在我国居民的家庭资产配置中,房地产更多的被视为一种投资品而非消费品。

五、建议与展望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的家庭储蓄模型既受到传统储蓄决定理论因素的影响,又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首先,本文验证了传统储蓄决定理论中风险态度对家庭储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风险偏好的家庭,风险中性和风险厌恶的家庭更倾向于选择更多的储蓄,无论是定期存款还是活期存款都表现出这一特征。这一结果與传统的储蓄决定理论结果一致。其次,本文验证了预算约束对家庭储蓄的影响,在控制家庭收入的情况下,家庭成员较多的家庭表现出更低的储蓄倾向,这说明消费与储蓄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与斯卢茨基方程的假设一致;最后,基于中国独有的房产市场过热现象,本文还验证了价格预期,尤其是房地产价格预期对储蓄的影响。实证分析的结果发现家庭储蓄的动机很大程度是为了购房,存款的流向也主要是房地产方向,传统的置业观念与房地产市场上投资需求的相互作用是我国居民家庭储蓄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因此,解决我国居民的高储蓄率问题,除了传统的增加收入、加强社会保障等措施以外,还应注意到房地产市场对居民储蓄的影响,调控房产的价格,使居民形成理性的房产价格预期,进而实现理性储蓄。

由于数据所限,本文只进行比较静态分析,传统斯卢茨基方程使用的是跨期动态分析,在获得更多数据的基础上,本文将扩展静态模型,进行动态比较分析。获得更接近于现实状况的分析结论。

参考文献:

[1]张金宝.城市家庭的经济条件与储蓄行为[J].经济研究,2012.

[2]李军.家庭储蓄与通货膨胀数理关系及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

[3]沈坤荣,谢勇.不确定性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2.

[4]李蕾,吴斌珍.家庭结构与储蓄率U型之谜[J].经济研究,2014.

[5]马光荣,周广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家庭储蓄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研究[J].经济研究,2014.

[6]刘生龙,胡鞍钢,郎晓娟.预期寿命与中国家庭储蓄[J].经济研究,2012.

[7]董志勇,韩旭,黄迈.家庭结构、生产活动与农户储蓄行为[J].经济科学,2011.

[8]王稼琼,肖永青,李卫东,吕晓峰.家庭生产函数视角下的时间偏好与储蓄率决定--兼论中美的储蓄率差异[J].经济研究,2012.

[9]何立新,封进,佐藤宏.养老保险改革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中国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8.

[10]张安全,凌晨,倪鹏飞.损失规避与家庭储蓄行为:基于CHFS的经验证据[J].当代经济学,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房地产价格
中国CPI与房地产价格长期走势相关性研究
我国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地价与房价的相互影响关系
北京、上海、深圳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比较研究
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VAR模型的房产税对房价调控效应的实证研究
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
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国主要城市房地产价格差异性研究及其原因
货币供求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