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体育素质教育的改革方向

2018-01-29 06:26曹剑雄
考试周刊 2017年57期
关键词:中小学素质教育体育

摘 要: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创新体育教学观念、改变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让中小学体育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素质教育

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体育教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對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坚强意志的培养、创新精神的激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目前,中小学体育教育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只有顺应形势、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大胆改革,才能真正发挥体育教育的积极作用,全面促进素质教育的提高。

一、 目前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对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首先是体育教师在思想上认识不足,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思维,对国家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对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认识不足,很多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较为片面,也没有潜心研究出切实可行的体育素质教育方式方法,对体育素质教育处于比较茫然的状态。而很多中小学体育教师在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理论水平等方面都未能和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挂钩,他们又因为工作繁忙而不愿花时间再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这样一种得过且过、不求上进的工作作风,极大地影响了中小学体育素质教育。其次,学校领导一般都存在不重视体育教育的情况,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升学率等方面,对学生是否学会了实用技能、综合素质有没有得到提高等不够重视且缺少思考。学校领导不重视中小学生体育教育,中小学体育素质教育改革更是进度缓慢、成效欠佳。

2. 体制不健全导致中小学体育教育与改革缺乏制度保障

首先,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缺少全面、客观、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这对实现体育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极为不利。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体系,教师在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缺少相应的依据。其次,中小学体育素质教育在学校、社会、家庭三者之间也缺少联动机制,教师和家长的互动依旧是通过家长会或家访,这对教师、家长、学校三者之间实现信息、意见的及时互动造成了一些不便利影响。总之,要想实现中小学体育素质教育的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体制上进行完善是实现体育素质教育的制度保障。

二、 中小学体育素质教育的改革方向

1. 转变体育教学观念,做好体育课程建设

传统的应试教育是以分数与升学为目的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服务于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千篇一律,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听”的状态,缺乏积极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下,中小学体育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尊重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开展个性化教育,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在学生的心智方面也给予相应的启发,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更加合群、团结同学、有责任心、有担当、懂得合作等等,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体育教师和学校领导都要对中小学体育素质教育给予充分的重视,并让体育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学会适应社会要求的技能。

2.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体育教学机制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体育教学机制,是实现中小学体育素质教育的制度保障。首先,在培养体育教师方面需要合理的机制,例如,体育教师要根据自身的体育特长来开展体育课程,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影响到中小学体育素质教育的实现。而单纯的体育技术传授也不能适应学生多样化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师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号召、吸引、管理、监督学生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义不容辞的职责。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体育教师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前提之下,也需要能够掌握新技术,利用多媒体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教育,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总之,在体育教师的培养机制方面还需不断完善,帮助体育教师素质的有效提高。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改变之前“一刀切”的考评模式,对学生进行差异化考查,根据学生的特长、体育锻炼时间、平时体育活动表现、学生体能测验、体育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综合考评,构建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学生综合考评机制。

3. 充分挖掘体育项目,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中小学体育素质教育的实现,必须要依靠多样化的体育项目的开展和推广,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传统的体操、跑步、篮球、跳远、羽毛球等项目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了。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喜好积极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活动,例如,太极、街舞、花样跳绳、跆拳道等等,多样化体育项目的开展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热情。另外,还可以自主开发符合地域特色的体育活动和健身器材,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各种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实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还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了起来,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也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中小学体育教育主要是以锻炼学生身心素质为目标的,因此,教师要避免出现强度过大的体育项目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要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获得放松和娱乐,在娱乐中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心智意志。总之,中小学要充分重视体育素质教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能有一个小时左右的锻炼时间。学校可因校制宜的开展体育活动,以形式多样、简单易行、效果鲜明的体育项目来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

三、 结语

总之,中小学体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师、学校领导都应给予充分的重视,转变教学观念、创设合理的机制,保证中小学体育素质教育的改革顺利进行,以形式多样的体育项目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中小学体育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申向军,于可红.论素质教育与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J].浙江体育科学,2000,(06).

[2]曾兰芳.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柳州师专学报,2014,(03).

[3]姜寅基.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J].学周刊,2015,(15).

作者简介:

曹剑雄,甘肃省卓尼县柳林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小学素质教育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我们的“体育梦”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