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下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的体现

2018-01-29 15:53方修磊
考试周刊 2017年57期
关键词:中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摘 要:近年来,国内外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已经取得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这种教学实验的改革不仅是教学模式的改革,更是对教学策略探究。《国家课程标准》中明确地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其中过程性目标的实现是课程目标实现的基础。基于小组合作式中学数学教学中结合过程性目标将是通过对“过程性目标”的内涵进行一个全新的解读,更能体现出教学中过程性。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通过讨论、展示和点评来创设“特定的数学活动”,从而来更充分实现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性目标;中学数学

现状分析

“过程性目标”虽然纳入到数学课程目标中很长一段时间了,学者们对过程性目标也有了各种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却仍为过程而过程,造就很多教师只重视学生会不会解题,会不会考出好成绩,以至于很多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不能体会到知识点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样每次考试都要以考试的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素养,这样易造成了很多數学生高分低能的状态,如果长此以往下去,这样对学生自身潜能的发展和学习能力都会产生消极的作用。其实殊不知如果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过程中来,不仅学的有趣,学的也更高效,成绩也自然而然的更好了。

探究过程

基于以上事实,为了更好实现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的真正的意义,我们尝试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小组合作,同伴教育”是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改革,而且很早就被提出了,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高效学习的一种途径和方法。我校实行这种教学实验改革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小组建设机制已渐趋于完善,虽然在有些方面实际的学习效果与理想还有一点差距,但如果可以把传统的授课方法和目前提倡的教学改革结合起来,那么可能在教学某些方面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学生学起来更容易接受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教师自己也会上得比较轻松。

基于以上一些想法,下面我将举个课堂实例来说明小组合作式下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过程性目标。体现效果

例:如图,按照图中的搭法,搭建两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若搭建三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如果把三角形个数继续增加到一百个,此时又需要多少根呢?

可以先将学生分组,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火柴棒,小组间进行动手操作。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发现搭建两个相邻的三角形需要5根火柴棒,搭建三个相邻的三角形需要7根这样的火柴棒。

继而老师继续提问,那么搭一百个相邻的三角形呢?如何用数学算式表达?

由于学生手中的火柴棒有限,小组间就可以通过讨论发现规律,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就比原先多需要2根火柴棒,从第一个三角形开始,到第一百个三角形,一共增加了九十九个三角形,除了首个三角形是3根火柴棒之外,其余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只需要2根火柴棒,因此一共需要201根。数学算式是3+99×2=201。

老师可以趁热打铁继续提问,如果说现在我需要搭建n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呢?

小组间再进行讨论,在原本特殊情形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

学生合作可以讨论出除了第一个三角形用3根之外,其余的三角形都是用2根火柴棒,因此需要的火柴棒总数为3+2(n-1),即2n+1根。

探究结果

以上实例就反映出学生对那种真正参与课堂过程中事物才会加强记忆,深刻理解。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操作等将数学结果得到的过程让学生亲历,使其再思考、再实践、再形成,进而完成自主探究学习。从课堂表现也能看出某些积极的变化。小组合作可以引导小组间的竞争性和小组内的团结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探索、推理和验证等活动过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一种用数学的意识。

当然由于不同的教学实际,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形也不一样,基于小组合作式中学数学教学中结合过程性目标也许在某些方面并不是最好的,只有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由于我校人数众多、学生学习基础差距大等方面原因,所以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提倡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我们将不断尝试新的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总结与思考

在日常数学教学的课堂实现过程性目标其实并不难,并不需要刻意地去创造这种特定的数学活动,只要教师自己不断去引导学生参与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来就可以实现,小组合作确实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改革,让学生通过小组间合作讨论体会学习的过程,达到更加充分实现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这种课堂就是通过开展经历、体验、探索等数学活动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也一直伴随着一定的情绪体验。积极高涨的情绪,有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数学认知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学学习兴趣,这是一种良性循环的过程,值得我们去反思和探究。

参考文献:

[1]李卫琼,王晓红.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及实现[M].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

[2]周先荣.基于同伴心理的定理生成历程教学探索[M].创新人才教育,2016.

[3]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方修磊,江苏省苏州市木渎实验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四个重要“转变”
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