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估算教学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第一学段数学教学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估算教学:培养估算意识、指导估算方法、加强估算训练。
关键词:估算;意识;方法;训练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小学第一学段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可见,估算教学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小学第一学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估算教学,发展学生数感呢?
一、 培养估算意识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产生,又在生活中得到运用。实际生活中我们成人很多时候要用到估算来解决问题,但是,小学生的估算意识还比较淡薄,他们习惯了用精确计算来解决問题。很多时候,题目中要求先估计得数是多少,再计算。而学生往往会先计算出正确结果,再得出估计值。怎样使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参与,这就要求教师将估算思想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到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估算的作用,形成估算的意识。如:在学习《认识克》一课时,书上告诉学生2分的硬币大约重1克,但是现在市面上2分硬币已经很少见了。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1克有多重,我让学生用黄豆称一称,大约几粒黄豆重1克,用手掂一掂,感受1克有多重。根据1克黄豆有3粒,引导学生估计大约几粒黄豆重10克。这时,没有一个学生准备动手要拿一把黄豆来测量,而是都脱口而出:“大约30粒。”这样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估算的作用,用它可以简洁并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在培养学生估算技能的同时增强学生估算的意识。教师要将估算的思想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实用价值,而不是为了题目要求的估算而估算,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形成估算的意识。
二、 指导估算方法
估算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猜测、推理、判断、综合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事物的综合概括能力。估算时需要适时调整估算结果、酌情推断,它实际比笔算只有唯一的答案来得复杂。但估算并不是无章可循的,我们需要总结估算的方法,适时地教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一) 凑整估算
凑整估算是日常生活中运用最广泛,也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估算方法,即用“四舍五入”法把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数、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再计算结果。如“小华平均每分钟走68米,他从家到学校走了19分钟,小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要求小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便可以用凑整估算。68接近70,19接近20,68×19≈70×20=1400(米)。凑整估算除了取两个数的近似数求估值,也可以取一个数的近似数,68不变,19接近20,68×19≈68×20=1360(米)。估算没有一个固定标准的答案,只要学生的思考是正确的,都是可以的。
(二) 位数估算
位数估算是根据位值原则及积商的定位规律等法则来进行估算。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最小是10×10=100,积最少是三位数,最大是99×99=9801,积最多是四位数,说明两位数乘两位数积不是三位数就是四位数。再如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不是两位数就是三位数,432÷4,被除数的最高位除以4够商,所以商是三位数,如果学生算出商是18,变成了两位数就说明计算错误了。
(三) 区间估算
区间估算是确定数的范围,也叫去尾进一。以95为例,去尾就是只看首位,95比90多;进一就是首位加一,95比100少。如“小明家有42头奶牛,一头奶牛一天大约可挤奶29千克,照这样算,小明家的奶牛一天大约可挤奶多少千克?”估计时,可以想40×20=800,结果比800多一些;50×30=1500,结果比1500少一些。在统计中也会用到区间估算,如已知图书馆一星期每天接待读者的人数,求大约每天有多少人去图书馆看书。估计每天的看书人数,可以先观察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得到估值不会超过最大值,也不会低于最小值,应该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四) 经验估算
经验估算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事物的结果作出的估计。教材中常常出现购物、租车、搬运东西等情境,就是根据经验联系实际进行估算。如学生认识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这几个面积单位后,估一估实际物体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学生便会从身边取样,对实际物体进行合理估算。根据铅笔盒表面的面积,估算信封面的面积;根据报纸的面积,估算桌面的面积;根据教室地面的面积,估算篮球场的面积等等。其实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比较丰富的,将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有机地结合,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避免出现像身高150米,体重30克这种低级的错误。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结合教材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传授估算方法,但估算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掌握了常规的估算方法后,还需要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境灵活地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
三、 加强估算训练
小学数学有关估算的知识,并没有安排独立的单元,而是将估算的教学渗透到整个小学阶段教学中。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估算题材,加强估算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 计算中加强估算
在计算教学中,把估算当作解题的必要步骤,指导学生养成先估算,再计算,最后验算的好习惯,预防和减少错误的产生,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 解决实际问题中加强估算
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只有在现实情境中,才能灵活地运用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及时调整估算策略。
教师要成为估算教学的有心人,要多角度、深入透彻地理解估算教学,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的估算素材,持之以恒、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搭建估算的平台,使学生真正体会估算的作用,自觉形成估算意识,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作者简介:吴轶群,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