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保云
《语文课程标准》的公布,给作文教学提出了崭新的要求,但在现阶段,多数学生写作水平不高,作文教学费时甚至低效,几乎成了业界不争的事实。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呢?我觉得倘若改变一下教学理念,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或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情景教学法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法宝。《文心雕龙》有“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的论述,这句话阐明了“物”“情”“辞”具有互动的辩证关系,即“情以物为迁移,辞因情而发”。叶老也曾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提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又把这个论述形象地阐明了。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加深体验,认识世界,理解生活的实质。当学生有了自身的情感体验,作文必然会情动辞发。那么,如何具体地运用情景教学法指导高中作文教学呢?
一、创设情境,诱发情感体验
《礼记·乐记》云:“人心之动,物使之然。”情景式作文教学即通过创设某种典型生活场景,把人的内在情感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进而经由言辞准确表达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根据写作目的,为学生提供一个有益的启示、一个激发灵感唤起写作冲动的具体情境,使他们通过实际的体验,唤起兴趣,自然而然地想说就说。那么,怎样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呢?
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应具有四个特点:(1)“形实”,即选择的形象鲜明真实,使学生产生真切感、趣味性,从而在潜意识中不知不觉渐入佳境;(2)“情切”,即将特设的场景、教学内容和教师的语言、情感,结合成一个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情感的心理“场”,以此带动学生的认知活动,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3)“意远”,即意境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为教学活动留下展开想象的余地;(4)“理寓其中”,即将思想、思考寄托于情境之中。在课堂作文教学中,要努力做到用丰富充沛的感情、合理大膽的想象、生动幽默的表达、充满睿智的形体语言从各方面感染、熏陶学生。在此基础上,依据教材的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层次和阅历创设情境。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展现情景
叶老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换句话说,一切文章都是某个生活情景在作家头脑里的反映。对于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叶老有一个形象而生动的比喻,他认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教育、引导学生多多关注社会生活,走进自然,探索将生活语文化,将语文生活化的新途径。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把写作目的与学生的生活阅历结合起来,努力打开学生的生活宝藏,强化他们的生活体验。
2.借助媒体,演示情景
“百闻不如一见”,特别是写景状物的作文,可充分利用媒体生动性、形象性、重现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将实物、图片、录音、投影、录像等多媒体组合运用,让学生多种感官综合运用,精准观察和理性分析。这样,有助于教育、引导学生在生活的海洋里吸取营养,积累素材,克服传统作文训练单调、枯燥、机械的毛病。如一位老师某个劳动场面有重点、有选择地拍摄下来,课堂上播放,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唤起学生的再造想象,从而写出既生动充实又活泼深刻的文章来。
3.扮演角色,体会情景
为了使教学情景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站在具体角色的立场上思考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运用“角色表演法”谈谈自己对人物、情节、事件、主题的看法,再由其他人对此进行点评补充。这样做,不仅能把作文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切入正题,达到先进带后进、扬长补短、共同完善提高的目的。
4.锤炼语言,描绘情景
课堂教学语言是情景教学的前提条件,对普通高中生而言,倘若只靠直观形象性的情景,则容易使教学简单化,思维浅显化,囫囵吞枣,浅尝辄止,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也很难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让他们产生新的学习动能,也无法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而如果教师用生动、形象、诙谐、幽默、睿智、智慧的话语,去准确描述所需要的特定情景,绘形、绘声、绘色、绘情地加以表述,来打开学生对生活思考的心扉,力求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这样,语言摹形、传神、激情,便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和词汇,锤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的内在情感是容易被具体情境唤醒的,一旦他们的认知意识被激发,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会更主动、更全面、更理性、更深刻。作文教学中,只有以更生动、更灵活的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思想,才有可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写。
二、融入情境,启迪智慧
叶老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情景式作文法运用创设情境、优化情境的间接方式所产生的暗示功能,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的感悟、操作、体验、陶冶,自身得到充分发展。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思考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引导观察
学生在情境之中,感觉器官被激活,大脑处于加工、改组信息的兴奋状态,心理有了体验,更能进入创造活动。但由于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思维能力不够强,这就需要老师加以指导其观察,引导他们边观察边体验情境。同时,老师还应抓住时机激发学生的直觉思维,进而使其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2.启迪想象
想象能力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认识能力,人们的一切创造活动可以说都离不开想象,而作文离开了想象也会变得枯燥无味,当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时,他们会表现出惊人的创造力,因而想象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学生的写作是十分重要的。
3.设身处地地体会
引导学生做心理易位,即狄尔泰所说的“将心比心”,或是对他人的“设身处地”。教师可用“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如果你就是那个人,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假设自己就是情境中的人物,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或者干脆让学生来演一演情境中的各种角色,那就容易真正的情动于中。endprint
三、再现情境 表达情感
写作是人们的创造性精神劳动。学生在对具体情境进行感知后,必然会结合自身的生活感受加以整合,然后用带有个性的语言进行表述,这就是一种创造。《魏书·祖莹传》说:“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对这些个性,教师应加以发现、肯定和引导。老师还必须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表达好。
1.恰当讲解,及时引导
虽然普通高中的作文类型与初中基本一样,但作文的要求已经提高。因此,教师应对此作一定的说明。如同样是“记叙一件事”,初中着重于完整地记叙事件,高中则要求“学习设置线索及波澜的有关技巧”。此外,对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应作恰当点拨,如写《清晨》一文,可以引导他们理解:它没有地域、空间和描写对象等的限制,不仅可以写动物、植物、天气等自然景物,也可以写街道、车辆和早起的人们;应注意在相对的制高点上进行观察,以便有较为广阔的取景视野;最能体现“晨”之特征的东西是日出前后的景观。
2.结合例文,模仿写作
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仿,就是模仿。人无模仿,无以立世;教无模仿,无以立教。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模仿也是一种创造。仿写是一项重要的语言表达技能。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从模仿教材开始。在训练模仿写作时,注意要确立训练的具体目标,结合具体课文,让学生仿写具体文句或段落。
3.引导自改,“旧”文有“新”得
課堂作文交上后,并不意味着这次作文训练已经结束,万事大吉,还要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养成“文章不厌百回看”的习惯,要学生“收”,懂得“务去陈言”“我手写我心”。叶老十分重视让学生自己“改”作文,“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他主张,教师在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之后,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文章读一读,思一思,修一修,进而互改共评,彼此互挑缺点、发现亮点、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如此坚持下去,必会养成自己改的能力,受益终身。
四、拓宽作文情境,加强思维训练
学生的语文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功,“听、说、读”是“写”的前提与基础;而“写”是对“听、说、读”的固化与沉淀。学生只有在善听、会说、乐读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会写、能写、爱写、写好”。
1.组织“课前三分钟讲演”活动,给学生创造“听、说”的机会
这个活动是让学生在课外查找有关资料,利用语文课前的几分钟时间,轮流上讲台“说话”,其余同学作点评。讲演训练要由易到难,高一到高三设计不同讲演内容,如名人名言,优秀诗文朗读,安排新闻时事点评等。让学生从“敢说”(祛除恐惧心理,敢于当众表达)到“实说”(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据、言之有序);从“说准”(说得贴切、准确、连贯,正确表达意思)到“说活”(熟练自然地运用各种体态语,提高说的表现力和吸引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丰富写作素材,激发了写作兴趣。
2.提倡有意识的阅读,夯实写作基础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老也说:“如果学生能善读、多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之影响,不必有意模仿,而思绪与技巧自然能渐有提高。”这就要求学生多看、多读、多学一点儿文、史、哲知识,通过阅读得到感悟,由感悟到创造。无论是课内或课外的文学作品的欣赏,都是以作品所提供的形象语言为根据的感受和体验,读者在受到作品形象感动的同时,对作品形象也进行了无形的“补充”和“改造”,这就是再创造,这种调动了自己丰富的想象与艺术家的想象比翼齐飞的精神活动,其结果是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情趣。同时,运用想象、联想等创造性的思维,对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进行再认识、再思考、再梳理,无疑会强化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3.探索作文创新途径,让学生持之以恒地写生活随笔
除了规定每周写几篇外(可依据个人不同的写作水平定量),放手让学生写自己认为值得一写的东西,写自己的兴趣爱好,写读书心得,写散文小说等。只要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生活,拓宽他们的信息源,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肯定比“命题作文”强得多。一个阶段过后,可以让学生把札记结集取名,谈自己作文的体会,设计一些插图,请同学写评语。然后经过自选和学生推荐,出一本班级的“优秀作文集”。通过这些途径,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作文教学应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实事求是,因“生”制宜,努力探索出一条更加适合学生写作的新路子。这应该是大家的共同心声。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中学)endprint